【题解】北宋,三关元帅杨延昭命大将孟良护子宗保,潜往幽州①,祭扫杨老令公②的坟墓,惊动了辽将韩昌,率兵包围。孟良突围而出,回到三关,请杨元帅出兵搭救公子,杨延昭以这是家事,不能动用官兵,命孟良回天波府搬兵(戏从这里开始)。佘太君深知丫鬟杨排风武艺高强,意欲派她前往,又恐孟良轻视,乃通过排风送茶,激起孟良与排风比武,孟良被排风的拨火棍所败,不得不服。佘太君遂命排风为将,随同孟良,前往边关去救孙儿宗保。
弹腔。一名《拨火棍》,亦名《送茶比武》,出自章回小说《杨家将传》。
在杨排风与孟良“赌棍”时,认定孟二爷拿不起来,作为三关名将的孟良自然不服,没想到这拨火棍躺在地上如生根一般,果真提之不起。原来排风能驱动鬼卒,在孟良使劲提棍时,二鬼卒按住两头。这是传统本的演出情形。1953年,铁可③和主演此剧的名净董武炎合作整理,“删去二鬼出场,改为排风在孟良身后以脚踏棍,并改排风与孟良比武为佘太君有意安排”④。这种“有意安排”,显示了佘太君这位百战沙场女将和统帅应有的风范。此外,在二人比武对打时,删除了某些格调不高的动作。如孟良把拨火棍夹在胯下,对着排风戏耍等。
湘剧《孟良颁兵》,为二净(俗称二花脸)重头戏之一,唱做并重,特别要有扎实的腰腿功夫。20世纪40年代,青年演员董武炎⑤,从前辈著名二净罗元德学得此剧,新中国成立后,从剧本到表演,不断精益求精,有许多新的创造。如孟良赶回天波府,上场前唱的内倒板“披星戴月渡关山”一句,“这里我改为内唱半句,上场亮相后再边跑边唱后半句,与趟马结合起来,表现由远到近……恰到好处地刻画了孟良此时此刻的急切心情。这种内倒板和外倒板结合的形式很新颖,上场跑半圆场至九龙口⑥,向幕内伸马鞭,甩须托在手上,勒马亮相。勒马的手呈圆形,拳心对准胸口,目视前方,丁字腿,侧身(京剧叫‘边式’)。这第一次亮相很重要,要给观众以美感。……”⑦仅这一点过场戏,他就花了如许心思和工夫,至于全剧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成为他代表作之一,1957年,此剧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他获得演员一等奖殊荣。
朝代:北宋
人物:孟 良(二净)
杨排风(花旦)
佘太君(老旦)
家院、二丫鬟
第一场
[孟良乘马急急风上。
孟 良 (唱《北路倒板》)
披星戴月渡关山——
(转《流水》)
为救公子不畏难。
常言救兵如救火,
心急更嫌马不前。
脚踢镫来马加鞭,
恨胁下不能把双翅添。
[孟良飞马下。
第二场
[二丫鬟引佘太君上。
佘太君 (唱《北路快打慢唱》)
老令公捐躯两狼山,
几番盗骨空回还。
孙儿舍命去祭奠,
至今未把音信传。
[佘太君落座,家院暗上。
[孟良上。
孟 良 (唱)飞身离镫下战马,
人来速速往内传。
家 院 原来是孟二爷回来了。
孟 良 前去禀报太君,就说孟二爷要见。
家 院 禀太君,孟二爷回来了。
佘太君 啊!孟二爷回来了,快快请他进来。
家 院 太君有请。
[孟良急进,家院带马下。
孟 良 参见太君老母。
佘太君 少礼,一旁坐下。
孟 良 谢过老母。
佘太君 孟良儿啊!你保定公子幽州挂坟扫墓,为何一人回府来了?
孟 良 哎呀老母!孩儿保定公子潜往幽州挂坟扫墓,不料惊动韩昌贼子,那贼带领人马,将公子团团围困……
佘太君 哎呀,不好啊!
(唱《北路散板》)
晴天霹雳惊突变,
眼见孙儿难保全。
杨门只此亲骨血,
为何不救单身还?
既然公子被围,你为何不保他杀出重围,却转回天波府何故啊?
孟 良 老母哪曾知道,孩儿势单力薄,与番贼大战,不能取胜,乃冲出重围,奔回三关搬取救兵,元帅不肯为杨家私事擅动官兵,孩儿只得奔回天波府,在老母跟前搬兵求救来了。
佘太君 唉!别人不知,难道你还不晓?天波府中老的是院子,小的是丫鬟,老的老了,小的小了,哪里有兵可发呢?
孟 良 啊,不好啊!
(唱)听罢太君一番话,
豪杰心内似箭穿。
老的老来小的小,
怎能阵前去救援。
孟良既为男儿汉,
岂能落个笑谈传。
拼性命再把重围闯——
[孟良欲走。
佘太君 回来!
(接唱)莽莽撞撞成事难。
我儿不必心焦,权且在书房居住,待为娘慢慢设一良策。
孟 良 儿遵命。唉!
(唱《北路流水》)
实望回府搬兵将,
无将无兵也枉然。
几番求救成泡影,
一片雄心化云烟。
[孟良下。
佘太君 (接唱)孙儿失陷在北番,
孟良不胜求救还。
天波府内无兵将,
思前想后左右难。
[杨排风捧茶上。
杨排风 (接唱)天波府内作使女,
跟随太君几多年。
清晨来把茶汤送,
太君面前去请安。
移步且把二堂转——
佘太君 (瞥见杨排风)呀!
(接唱)一见排风喜心间。
她自幼生长天波府,
十八般武艺也熟娴。
堪当重任可差遣——
杨排风 太君,请吃茶。
佘太君 权且放下。
(接唱)孟良哪容得一丫鬟。
我自有道理。
杨排风 太君老母,你老人家往日里常是欢容笑脸,今日清晨这等烦恼,想是小丫鬟送茶来迟了么?
佘太君 唉,排风儿呀,你哪里知晓,孟二爷回府来了。
杨排风 是的,孟二爷保定公子前去扫墓,今日扫墓回来,太君理该解却愁闷,为何反而烦恼?
佘太君 嗨!谁知他二人惊动韩昌贼子,那贼将公子围困在番营了。
杨排风 (一惊)啊!……既然公子失陷番邦,怎么不发兵打救呢?
佘太君 唉,为娘也是这等说起,孟二爷也曾往三关求救,你家元帅言道,此乃杨家私事,不便擅动官兵。孟二爷只得一马奔回天波府,向为娘讨兵要将啊!
杨排风 吓,大胆的贼子,竟敢这样猖狂,既然孟二爷回府搬兵求将,待俺前去破围打救。
佘太君 (暗喜,佯怒)嗯!二爷乃三关名将,尚且不能取胜,你这样小小年纪,焉能去得。
杨排风 太君哪,自古道“山高还有天在上,海水焉能用斗量!”
佘太君 (故意)哪里这样多的大话,不用多讲,快快将茶送至书房把二爷去解渴。
杨排风 (喜)遵命。(欲走)
佘太君 转来。二爷心中焦躁,你可不要多言多语惹他烦恼。
杨排风 太君哪!
(唱《北路快打慢唱》)
他那里骂我我承笑脸,
他那里打我我手不还。
常言道举手不打笑脸人,
太君不必多挂牵。
[杨排风捧茶下。佘太君点头微笑。
佘太君 (接唱)我这里安排巧机关,
要差排风去驰援。
[二丫鬟掺佘太君下。
第三场
[书房。孟良焦躁不安,上。
孟 良 (唱《北路慢板》)
孟二爷在府中饮食难咽,
求救兵无着落座卧不安。
去书房且把那兵书观看,
求良谋救公子速返家园。
唉!
翻过来看过去心绪纷乱,
不由我惯战将倒锁眉尖。
[杨排风送茶上。
杨排风 (唱《北路快打慢唱》)
奉命送茶到书院,
从头仔细问根源。
二爷请用茶。
[孟良观书似乎有所得,摇头晃脑……
[杨排风以为孟良不用,就自个儿喝了,将杯重重放于盘中。惊动孟良。觑了一下排风,顺手端茶来喝,却是空的。
孟 良 排风啊,你到书房何事?
杨排风 太君命小丫头送茶来的。
孟 良 茶在何处?
杨排风 哎,二爷,我请你吃茶,你老人家是这样摇头不吃,小丫头我就自己吃了。二爷想是要用茶,待我再捧一杯来就是。
孟 良 转来!
杨排风 在。
孟 良 二爷我不用了。
杨排风 不用了,就罢啰。
孟 良 快去!
杨排风 就去。
孟 良 快走!
杨排风 就走啰。
孟 良 (烦躁地)快走快走!
杨排风 唉哟哟,我就走就走。
[排风磨蹭没走,孟良猛一拍桌。排风飞快出门。
杨排风 唉呀呀,二爷好大的脾气。唉,我排风学就一身武艺,若能前去搭救公子脱围,也是我出头之日,怎奈二爷却一字不愿提起此事,这便如何是好?
孟 良 韩昌啊……贼子!你仗人多势众,将公子团团围困,待俺孟良搬得救兵,定要踏破你的营盘,儿若与我交手,俺要一斧,将你劈下马来,方消二爷心头之恨。哼!
杨排风 哈哈哈,他还在那里骂韩昌。嗯,有了,待我转去如此如此,不怕他不与我交言。(进书房)
孟 良 排风,你为何去而复返?
杨排风 非是我去而复返,你为何背地里骂我?
孟 良 谁在背地里骂你?
杨排风 你没有骂我,你那嘴里叽里咕噜讲些什么呢?
孟 良 唉,你哪里知二爷的心事。
杨排风 二爷,你有什么心事?
孟 良 唉!
杨排风 (想)二爷,你那桌面上摆的什么?
孟 良 乃是兵论。
杨排风 什么?冰冷啊!(故意摸书)
孟 良 做什么?
杨排风 二爷,它不冰冷啊!
孟 良 乃是兵书策论。
杨排风 嗨,想如今是太平年间,你看它做什么呢?
孟 良 哼,先前倒还太平,如今杀他个娘的不太平了。
杨排风 (佯惊)啊,怎么又不太平了?
孟 良 (冷冷地)对你讲了,消不得愁,解不得闷,讲它作甚。
杨排风 二爷,虽然对我排风讲了,消不得愁,解不得闷,你那里做个闲讲,我这里作个闲听,闲讲闲听,也好消愁解闷呀!
孟 良 啊,你这个小丫头倒言的是理,二爷正要消愁解闷,你且听了:是俺保定公子去幽州挂坟扫墓,被韩昌贼子发觉,那贼子带领人马哗啦啦冲啊,冲下山来,将公子就团团围住了。
杨排风 (故作惊讶)哎呀,既然那贼将公子围住,就该发兵搭救。
孟 良 哪个不是这样说起,怎奈元帅言道,此乃杨家私事,不便擅动官兵。
杨排风 听二爷之言,想是与那贼会过阵了?
孟 良 不错,二爷与那贼略略会了一阵。
杨排风 那不消说得,二爷出阵一定是胜了。
孟 良 嗯……没有。
杨排风 那就是败了。
孟 良 哎,也没有。
杨排风 二爷一没有胜,二没有败,想必是二家取了和?
孟 良 嗨,二爷岂有与那贼取和的道理!那贼的马头连着二爷的马尾,二爷的马尾连着那贼的马头,就这样马头——
杨排风 (笑)二爷,那还不是败了。
孟 良 败了还不是败了。
杨排风 大胆的贼子,竟敢杀败二爷,但不知那贼的本领如何?
孟 良 排风,你问那贼的本领吗,听二爷道来:
(念)二爷把话论,
排风你听真。
提起韩昌贼,
吓掉你的魂!
杨排风 (接念)排风把话答,
二爷莫虚夸。
小小韩延寿,
你怕我不怕!
孟 良 哼!提起韩昌只有二爷不怕,你是甚等之人,你不惧怕他?
杨排风 (激将)你莫怪我直言,你乃三关名将,打了败仗还要拿贼人来吓我,好不平凡得紧!
孟 良 (火)吓!三关元帅,太君老母,不道二爷平凡,你这个小丫头怎敢道二爷平凡!我来问你,你在这天波府内是侍奉谁的?
杨排风 我是侍奉老太君的,难道是侍奉你的不成!
孟 良 啊!你难道把老太君压住二爷不成?
杨排风 就压住了你!
孟 良 你敢与二爷去见太君?
杨排风 你去我就来。
孟 良 丫头你要来!
杨排风 你要走!
孟 良 来呀!
杨排风 走呀!
孟 良 (唱《北路散板》)
一怒离了书房地——
丫头你要来!
杨排风 你要走!
孟 良 来呀!
杨排风 走呀!
[孟良气汹汹下。
杨排风 (接唱)见老母更好比高低。
[杨排风急下。
第四场
[二丫鬟引佘太君上。
佘太君 (唱《北路快打慢唱》)
排风送茶去书院,
且看动静再周旋。
[孟良、杨排风急上。
孟、杨 (接唱)老母面前用礼见,
杨排风 (接唱)我让二爷先开言。
佘太君 (佯惊)吓,你为何望着为娘着恼?
孟 良 孩儿焉敢望着老母着恼,老母呀!有兵无兵也该让儿回三关而去,平白无故要这丫头送什么茶,茶倒没有吃,怄了她一肚子肮脏气。
佘太君 好呀……排风。
杨排风 有。
佘太君 你道了二爷一些什么?
杨排风 太君,我没有道他什么,只讲了他平凡二字。
孟 良 老母呀,你看这丫头还在这里平凡,她还在这里平凡哪……嗯!
佘太君 嗯,大胆的丫头,三关元帅不道二爷平凡,你是甚等样人,敢道二爷平凡,还不与为娘跪下。
杨排风 哎呀太君哪,要跪也要到上房去跪啰。
孟 良 嗯。
佘太君 跪下。
杨排风 哟,要跪就跪啰,难道哪个还跪不起吧。
佘太君 孟良儿呀。
孟 良 在。
佘太君 排风下了跪,我儿还要发放她起去。
孟 良 儿遵命。(笑,念)黑黝黝一裙钗,丑人你多作怪,不看在太君面,我这一拳,打破你的天灵盖。起去!
杨排风 (学)“起去”。哎,二爷,我没有道你别的,只道你平凡二字,你开口道我丑丫头,闭口要打破我的天灵盖,想昔日有个钟无盐⑧娘娘,手持大刀压定一十一国!——
孟 良 她乃前朝古人,你这丫头,只能捧茶送水怎么能比得?
杨排风 她虽是前朝古人,也是女流之辈,比比也是无妨。
孟 良 你比不得。
杨排风 比得。
孟 良 比不得。
杨排风 比得。
佘太君 孟良儿啊,比比也就无妨。
孟 良 好,老母说比得就比得。
[佘太君暗笑。
杨排风 哎,二爷,你出阵惯用些什么兵器?
孟 良 二爷惯使的是银雀板斧。
杨排风 哎,二爷,我排风也有兵器。
孟 良 (有趣地)哪个哪个……你也有兵器?
杨排风 嗯,我也有兵器呢。
孟 良 好,你取来观看,你取来观看。
杨排风 是。
[杨排风兴奋地下,佘太君暗笑。
孟 良 (讽嘲地)哼哼哼,这个小丫头她还有兵器,我看她有她娘的什么兵器着。
[杨排风持棍上。
杨排风 二爷,就是它!
孟 良 就是它?(讥笑)我道是什么兵器,原来是一根小小的拨火棍儿,这拿在两军阵前,埋锅造饭拨火都不中用,拿开去,拿开去。
杨排风 什么,拿开去拿开去,你莫看这根小小的棍儿,只怕你这三关的名将,还拿它不起呢!
孟 良 什么,拿它不起?哼,这小小的棍儿,莫说一根,就是十根百根将它捆成一个把儿,二爷只用两个指头就能轻轻地拈起,轻轻地放下。
杨排风 趟若你拈它不起呢?
孟 良 (不假思索地)二爷拈棍不起,让天波府内大小丫鬟来取笑二爷就是。
杨排风 说过了的。
孟 良 说过了的。
杨排风 众家姐妹,二爷若是拿棍不起,你们都来取笑。
孟 良 哼,一根小小的拨火棍,要用多大的力气,两个指头就拈起来了。
[杨排风笑,引发众笑。
孟 良 呸!二爷棍还未拿,你怎能就让他们来取笑啊?
杨排风 你就把它拿起来哟。
孟 良 请老母观看,打下坐来。
[佘太君打坐下来观看。
孟 良 (唱《北路快打慢唱》)
俺孟良这几年时运低,
烧火的丫头也把我来欺。
小小棍何用多大力——
老母!
儿两个指头拈得起。
佘太君 哦,你两个指头拈得起?
杨排风 太君哪,他两个指头拈都拈不动呢!
孟 良 你看二爷拈来。哼,小小的棍儿,只用两个指头就轻轻地拈起来了。
[佘太君微笑不语,孟良在拈棍时,排风在背后踩住棍的一头,孟良不察未拿起。
孟 良 (奇怪)哎呀?……
杨排风 哎嗨,二爷拿棍不起,众家姊妹都来取笑啊!
[内传笑声。
孟 良 不要笑,不要笑,不准笑!老母,让孩儿一只手拿来。
佘太君 让你一只手拿来。
杨排风 (激将)莫说一只手,就是一双手你也拿它不起。
孟 良 呸!
(唱)双手用上平生力——
[如前一样,孟良没有拿起。
杨排风 (接唱)二爷的武艺也平凡。(讥笑)
佘太君 孟良儿呀。
孟 良 (低声地)有。
佘太君 (进一步激发)先前尚怪排风道你平凡,而今你拿棍不起,你本有些……(摇头不语了)
孟 良 啊,先前这丫头道我平凡,如今老母又道我平凡。难道这丫头有什么真本领不成?哼,俺不免诳她到校场与我比武,若是没有本领,二爷就要教训她几下。
[孟良嘘杨排风。
杨排风 二爷,你鬼头鬼脑做什么?
孟 良 做什么,你敢与二爷前去比武?
杨排风 哪里去比?
孟 良 大校场。
杨排风 路远了。
孟 良 小校场。
杨排风 地势不平。
孟 良 银安殿。
杨排风 跑马不开。
孟 良 点将台。
杨排风 你去我就来。
孟 良 你要来。
杨排风 你要走。
孟 良 来!
杨排风 走呀!
孟 良 哼!
(唱《北路散板》)
怒气不息出府第——(下)
杨排风 (接唱)要与二爷比武玩。
[杨排风拿棍欲下。
佘太君 (佯阻)排风,你上哪里?
杨排风 我与二爷比武玩耍去。
佘太君 (激将)二爷乃三关名将,你怎能胜他得过。
杨排风 我要去。
佘太君 去也得输回来。
杨排风 输了,就不回来了。
佘太君 不要去了。
杨排风 太君,你看那是什么?
佘太君 (装糊涂)哪里哪里?
杨排风 在这里哟!(笑下)
佘太君 哈哈哈!
(唱《北路散板》)
二人难解计谋巧,
定要命她去战蛮番。
[二丫鬟引佘太君下。
第五场
[孟良持斧上。
孟 良 (唱《北路散板》)
点将台前将身站,
等候丫头到此间。
[杨排风持拨火棍上。
孟 良 排风你来了?
杨排风 来了。
孟 良 着斧!
杨排风 且慢!我排风先要告个罪儿。
孟 良 这比武有什么罪告得。
杨排风 我的棍头无眼,要是伤了二爷你呢?
孟 良 你的棍头伤了二爷,天波府的大小丫鬟,砍的砍头,充的充军。
杨排风 哦呀,好大的罪过。二爷,你那板斧要伤了我排风呢?
孟 良 我的板斧伤了你,一个字。
杨排风 一个什么字?
孟 良 罢。
杨排风 罢哟!你罢我不罢,这是没有便宜占的事情,我要回去了。
孟 良 转来转来!你的棍头无眼,伤了二爷,我不见罪于你就是。
杨排风 说过了的。
孟 良 说过了的。
杨排风 当场分胜负——
孟 良 起手见高低!慢些慢些,排风,二爷还没招架你呢?
杨排风 二爷你要招架(指棍)它呀!
孟 良 招架它呀!
[二人起打,杨排风佯败下。
孟 良 且慢!二爷还未曾抖起威风,她就败下阵去了。看起来这丫头不中用,不中用!待二爷赶上前去,硬要教训她几下。
[孟良追下。杨排风上,孟良继上,起打,孟良败下。复上再战,孟良又败下,杨排风追下。
[孟良匆忙上。
孟 良 (唱《北路散板》)
忙把老母高声唤——
[二丫鬟引佘太君上,明白于心,暗喜。
[杨排风持棍追上。
杨排风 哪里走!
孟 良 老母!
(接唱)小小丫头要翻天。
杨排风 照棍!
佘太君 放下。
孟 良 放下!
杨排风 哎,二爷,我可高呀?
孟 良 高。
杨排风 我可能?
孟 良 能。
杨排风 既能就要领教。
孟 良 什么,你要二爷领教?那二爷就不得领。
杨排风 不领教?嗯!(举棍欲打)
孟 良 莫啰莫啰,你叫二爷领得赢呀!
[佘太君微笑,杨排风讥笑,孟子良羞愧。
佘太君 孟良儿啊!
孟 良 (低声地)有。
佘太君 搭救公子,排风可否去得?
孟 良 是她呀……
杨排风 嗯。(示意去得)
孟 良 啊,去得去得,再加上一个去得。
佘太君 (喜,对排风)跪了上来!
(唱《北路流水》)
为娘赐你一令箭,
随同二爷去阵前。
协力同心把围破,
搭救公子转回还。
若还得胜回府转,
为娘接你在府门前。
孟 良 (爽朗大笑)哈哈哈,我杨家又出了一员女将!哈哈哈!(备马)
杨排风 太君请转回上房哪!
[佘太君笑下。
杨排风 (唱《北路散板》)
排风急忙藏令箭,
搭救公子不迟延。
马来!
孟 良 (怔了一怔)这丫头想是叫我来带马,倒有他娘一员女将的威风。待我来取笑她一下看。(学着排风)马来!
杨排风 马来!
孟 良 (学她)马来!
杨排风 我叫你带马,你叫谁带马?
孟 良 我叫你带马,你叫谁带马?
杨排风 你还是带与不带?
孟 良 (学她)你还是带与不带?
杨排风 你不带?……那我就回去了。(作走状)
孟 良 莫啰莫啰,你也不看二爷早就将马备好了。二爷是和你取笑的。
杨排风 得罪了!
孟 良 不妨事。
[杨排风、孟良一同上马。
杨排风 二爷,不是排风夸口,若是到了两军阵前,我不用别的兵器,就用这小小的拨火棍一棍,打得那贼望风而逃!
孟 良 排风,你是个好样的!
[杨排风、孟良同笑趟马下。
——剧终
注释:
①幽州:古九州之一。战国为燕地,汉仍称燕,唐改为范阳郡,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地区。
②杨老令公:即杨业,太原人,先事后汉刘崇,屡立战功,号称杨无敌。宋太宗征太原,杨业举家降宋,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历代州刺史。雍熙(985—987)年间北征契丹,连克朔州等四州,契丹国母领兵十余万复攻朔州,杨业因援兵误期被擒,绝食死节。小说、戏曲中的杨业形象已有所丰富,如绝食死节改为碰李陵碑而死,大大传奇化了。
③铁可:1919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原名李生荣。1938年奔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41年进入晋西北抗战学院文化队,投身秧歌剧、歌剧运动,后又成为山西梆子演员,饰演过赵云、吕布、高怀德、燕青等角色,还在《逼上梁山》中扮演林冲、《三打祝家庄》中扮演石秀。1949年南下到湖南,相继任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等职。
④见《湖南地方剧种志·湘剧志》第67页,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⑤董武炎:1925年生,长沙人,14岁就随兄董海奎,参加湘剧抗敌宣传队,1949年参加部队领导的洞庭湘剧工作团。先后师从孔青富、罗元德、贺华元,大二净兼工。其代表剧目有《孟良搬兵》、《装疯跳锅》、《李逵闹江》、《五台会兄》、《访白袍》等。致力于湘剧净行唱腔改革和培养青年演员,成绩显著。
⑥九龙口:戏曲术语,旧式剧场方形舞台鼓师座位所在地,在台的右后方。演员从上场门出场,走数步稍停或“亮相”即在此地,在此初次显示风范,大抵言其重要,故称“九龙口”。
⑦见董武炎《我的演戏生涯》第143页,湖南省湘剧院编印。
⑧钟无盐:名钟离春,战国齐无盐邑之女,貌丑却深谙韬略,武艺超群,率兵击退魏、燕等国的侵犯,为齐宣王拜为后。戏曲中的钟无盐故事亦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