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明穆宗殁,太子年幼,李艳妃垂帘听政,其父太师李良,与穿宫太监田子玉合谋篡位,李妃受父李良欺骗欲禅位。托孤大臣定国公徐延昭、兵部侍郎杨波,在龙凤阁极力谏阻,李妃不听,后被李良幽禁冷宫,欲置李妃母子于死地,李妃始悟,修书射出冷宫,求助徐、杨二将。杨波得信,遣部将赵飞搬兵除奸救驾。兵至,徐、杨进宫探视,李妃追悔之余,托以国事,杨波斩李良等,辅太子执政。
整本名《龙凤阁》。焦循《花部农谭》云:“《龙凤阁》慷慨悲歌,此戏当出于明末。《击宫门》①一出,即隐移宫之事也。李娘娘,即选侍也;杨波即杨涟,涟之为波,其意最明;徐量即是徐养谅。但故谬为神宗事耳;神宗太后虽亦姓李,其父李伟有贤称。”②焦循所说,可能是此剧之历史生活依据。
《二进宫》为其中一折唱工戏,也是唱工老生和正旦的“开荒戏”。剧本与京剧大致相同。唯徐延昭一角为紫脸当行,这是湘剧中一个独特的行当,为净行中的唱工角色,开紫色脸谱,“其表演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唱工上,音调高亢洪亮,用脑腔共鸣,兼以‘夹音’(即假嗓)。它虽是在唱工花脸和唱工生角的演唱技法基础上发展的,但又有别于二者,而形成自己的独特唱派”③。前辈著名紫脸郭少廷④,一名郭四,扮演徐延昭,假嗓极嘹亮,偶夹用本嗓,亦抑扬有致。郭四谢世后,罗裕庭⑤始大享其名,他长于袍套戏,《二进宫》使用假嗓,高音气足,较郭四浑厚,悠扬动听。福禄坤班出身之蒋福雷⑥,她嗓音圆润,婉转自如,影响颇大。票友下海之梁金鑫⑦其嗓音声震屋瓴,剧场外都能清晰听到。20世纪40年代曾在武汉参与汉戏班演出,深受观众欢迎。
杨波一角,亦是唱工老生的重头戏。30年代以来,多由女老生扮演,郭福全、刘彦美⑧、刘春泉是其中的佼佼者。剧中《走马南路》唱段,声情并茂,悦耳动听,为湘剧票友所传唱。
朝代:明朝
人物:徐延昭(紫脸)
杨 波(唱工老生)
李 后(青衣)
杨四郎(二净)
徐小姐(贴旦)
众宫女
[众宫女、徐小姐引李后抱太子上。
李 后 (唱《南路慢板》)
自从徐、杨进谏后,
看看八月近中秋。
老王爷崩驾太子年幼,
我父李良一心谋龙楼。
徐小姐把守宫门口,
谨防太师把宫搜。
[徐延昭、杨波内白:“请啊!”
[徐延昭、杨波、杨四郎上。
徐延昭 (唱《南路快打慢唱》)
为江山气得我精神不爽,
杨 波 (接唱)保社稷终日里哪得安康。
徐延昭 (接唱)将铜锤交与你四郎执掌——
[杨波接锤转交杨四郎。
杨 波 (接唱)四郎儿前去击宫墙。
杨四郎 遵命。
(唱《南路散板》)
领了千岁、父亲命,
哪怕宫门铁铸成。
铜锤一举千斤重——(锤击宫门)
徐小姐 (接唱)你是何人击宫门?
[徐小姐开宫门与杨四郎交手。
杨 波 我儿休得无礼,快去与姐姐赔礼。
杨四郎 姐姐,小弟四郎有礼。
徐小姐 还礼。
徐延昭 哈哈哈哈,儿呀,快进宫去,启奏国太,说徐杨二家有事求见,现在宫门候旨。
徐小姐 遵命。(进内)禀奏国太,徐杨二家有事求见,现在宫门候旨。
李 后 啊!快快宣他二人进宫。
徐小姐 国太有旨,徐杨二家进宫。
徐、杨 领旨。
杨四郎 徐伯父,这铜锤不轻不重,赐与侄儿玩耍?……老伯想是舍 不得,拿去吧。
徐延昭 唔!
杨四郎 儿要进宫走走。(欲进宫)
徐延昭 (吓唬)进宫者斩!
杨 波 退下。(杨四郎下)
徐延昭 杨大人,你杨家儿郎贪生怕死?
杨 波 千岁,他乃是尊国法呀!
徐延昭 好个尊国法。你我进得宫去,将龙国太取笑一番。
杨 波 千岁请。
徐延昭 大人请。
(唱《南路慢板》)
燕飞不入你我往,
哪一个臣子敢进昭阳⑨。
杨 波 且慢!
(接唱)千岁爷进寒宫休要慌忙,
(转《走马》)
站宫门听杨波细说比方:
昔日里有一个汉高皇上,
保驾臣樊哙与张良。
张子房背宝剑把韩信访,
访来了楚韩信扶保汉王。
九里山大交战兵多将广,
勒逼霸王自刎乌江。
汉王驾前有个萧何丞相,
后宫中还有个吕后娘娘。
九月十三把计定上:
将一个有功臣斩首未央。
臣本当随千岁进宫一趟,
徐延昭 敢莫惧怕?
杨 波 (接唱)怕的是有负我十载寒窗、九载遨游、八月科场、七篇锦绣、鹿鸣⑩筵宴、五经魁首、四杆彩旗、三杯御酒、两朵金花、独占鳌头,好容易争来个兵部侍郎,千岁爷参详。
徐延昭 (唱《南路走马》)
杨大人不要说比方,
老夫言来你听端详。
先帝爷亦非是汉高皇上,
龙国太亦非是吕后娘娘。
李良贼哪比得那萧何丞相,
将老夫比樊哙,保驾身旁,料也无妨。
杨 波 (接唱)我好比鱼儿闯过千层浪,
担过惊恐受过慌。
徐延昭 (接唱)只要你忠心把国保,
老夫保你满门无伤。
杨 波 (接唱)千岁爷保我满门无伤,
拼着生,拼着死,拼着生死闯昭阳。
徐延昭 (接唱)前面走的是定国王,
杨 波 (接唱)后面跟的兵部侍郎。
徐延昭 (接唱)足踏宫门往内望——
李 后 先王啊……
杨 波 (接唱)又只见龙国太,怀抱太子,两泪汪汪,哭喊着老王。
徐延昭 龙国太若提起江山大事,
杨 波 摆一摆手儿——
徐、杨 (同唱)切莫要承当,你我慢慢商量。
李 后 (唱)耳旁听得朝靴响,
想是徐、杨进宫墙。
有话不敢明言讲,
我只得怨天恨地,怀抱太子,口口声声哭我的先王。
徐、杨 国太!
徐延昭 (接唱)正好抱太子把国掌,
杨 波 (接唱)为什么怨天恨地泪汪汪?
李 后 (接唱)非是哀家[11]心惆怅,
怎奈大祸临身旁。
徐延昭 (接唱)有什么大祸从天降?
杨 波 (接唱)那就该宣太师进宫来,父女们商量。
李后 (接唱)太师心肠如王莽[12],
要谋皇儿锦绣家邦。
徐延昭 (接唱)太师爷他本是娘娘的父,
未必他抛情理,下得这狠毒心肠?
李后 (接唱)你道他下不得狠毒心肠,
他断着水米,封锁昭阳。
徐延昭 (接唱)七月十三我也曾把本奏上,
杨 波 (接唱)你言道大明朝,有事无事不用徐杨。
徐延昭 (接唱)并说我二人是奸党,
杨 波 (接唱)就这样将我二人赶出朝房。
徐延昭 奸臣,哼哼!
李 后 (接唱)他二人旧话重提不见谅,
倒使哀家脸无光。
事至此只得好言讲,
回头叫声定国王。
你保太子登龙位,
哀家封你一字并肩王。
徐延昭 臣不敢!
(接唱)跪宫门我这里忙把本上,
龙国太开凤耳细听端详。
前朝中有一个尉迟老将,
御果园中救唐王。
唐王登基把国掌,
却把功臣贬田庄。
臣本当抱太子登龙接位,
怕的是效尉迟没有下场。
臣耳聋听不着朝王鼓响,
臣眼花观不得朝政表章。
龙国太若提这江山大事,
我朝中还有个兵部侍郎,要他承当,臣要告老还乡。
李 后 (接唱)徐皇兄不肯把国掌,
回头再叫兵部侍郎;
卿保皇儿登大宝,
哀家封你一个亚父在朝纲。
杨 波 臣不敢!
(接唱)战兢兢跪宫门不敢望上,
尊一声龙国太听臣本章。
昔日里有弟兄李文,李广,
换刀杀妻救娘娘。
李文北门带箭伤,
伴驾山前又收李纲。
赤胆忠心保家邦,
一个倒比一个强。
到后来太子登龙位,
却将李广斩首法场。
臣若是抱太子登龙位,
怕只怕效李广无有下场。
龙国太若提这江山大事,
我朝中还有一个定国王,
主要他承当,臣要告老还乡。
李 后 (接唱)他二人相互来推让,
哀家这里无主张。
还须要为皇儿江山着想,
请求徐杨保家邦。
莫奈何跌跪宫门上——(跪)
徐延昭 哎呀!
(接唱)吓坏了定国王——(跪)
杨 波 (接唱)——兵部侍郎。(跪)
徐延昭 (接唱)自从盘古到我邦,
杨 波 (接唱)君跪臣来不敢当。
李 后 (接唱)非是哀家跪宫墙,
为的大明锦家邦。
徐延昭 (接唱)事到头来悔不及,
杨 波 (接唱)到今日谁是奸党谁是忠良?
李 后 (接唱)忠良本是徐杨将,
谋朝篡位我父李良。
徐延昭 (唱《南路快打慢唱》)
铜锤一举搀国太,(掺起李后)
杨 波 (接唱)用手扶起定国王。
徐延昭 杨大人,奏明了吧。
杨 波 千岁奏明。
徐延昭 (接唱)对国太奏一道太平本章,
杨大人搬回了众家儿郎。
李 后 (接唱)听说搬回杨家将,
不由哀家喜洋洋。
太子交与徐小姐——
徐小姐 (接唱)我将太子交父王。
徐延昭 (接太子)太子,千岁,哈哈哈……
(唱)用手忙把太子抱,
两眼睁着把臣瞧。
莫非瞧臣年迈了,
难把这保国担儿挑。
回头我对大人道,
你抱太子坐龙朝。
杨 波 (接唱)用手接过龙一条,
两眼睁睁把臣瞧。
莫非瞧臣官职小,
不能够与主把心操。
低下头来生计巧,
是了!
杨波升官在今朝。
回头我对千岁讲,
我浑身上下似火烧。
想是杨波福分小,
禁不住这……这煎熬。
徐延昭 (会意)大人,你不烧呀!
杨 波 呵?
徐延昭 你不烧啊。
(接唱)大人不必生计巧,
你的心事我猜着。
莫非你倚老卖老嫌官小?
杨 波 千岁,不是的。
徐延昭 是的。
徐、杨 是的哟,哈哈哈……
徐延昭 (接唱)请国太把杨波官职往上升高。
李 后 (接唱)哀家封你七岁孩童戴纱帽,
九岁女儿进皇宫,
赐卿一块玉石匾,
一代一代掌兵戎。
[李后、徐小姐、宫女下。
杨 波 (唱)叩头忙把皇恩谢,
回头来叫一声徐——
徐延昭 徐什么?
杨 波 (接唱)仗太子叫声徐皇兄。
徐延昭 皇兄啊,哈哈哈……
杨 波 (接唱)保太子江山全靠你,
徐延昭 (接唱)辅社稷还要你杨家父子兵。
杨 波 父子兵?
徐延昭 父子兵。哈哈哈……
[徐延昭、杨波同下。
——剧终
注释:
①《击宫门》系京剧《二进宫》之别名。剧中有杨四郎锤击宫门行动,故有此名。
②载《中国古典戏曲理论集成》第八卷第226页,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③见《湖南地方剧种志??湘剧志》第117页,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④郭少廷:出自仁和班,紫脸能戏极多,如《降唐带箭》之李密、《斩信哭头》之单雄信、《沙陀颁兵》之李克用、《二进宫》之徐延昭、《高平关》之高行周等,一时无人能及。据说湘剧紫脸造成假嗓一派,为郭少廷所创造。黄芝岗说:“仁和班的郭少廷创用假嗓。”(见《中国戏曲研究资料初辑》第85页,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⑤罗裕庭:(1888-1944),宁乡县道林人,湘剧世家出身。读过私塾。先随父唱皮影戏(声腔为湘剧),二十多岁到长沙入同春班,因非科班出身,扬长避短,运用天赋嗓音,专演紫脸唱工戏。郭四谢世后,执湘剧紫脸行牛耳。抗战军兴,参加田汉领导下的抗敌宣传队,为二队领队,积极排演抗战剧目,其改编的花鼓戏《张先生讨学钱》,注入抗日内容,发表于田汉主编之《戏剧春秋》创刊号。1944年在耒阳被日寇所俘,绝食骂贼而死。
⑥蒋福雷:福禄坤班出身,师从黄元和。为湘剧仅有之女花脸,因而独具特色。她的嗓音洪亮而又浑厚,凡紫脸当行之戏,无一不会。
⑦梁金鑫:长沙县枫林港人。曾在太和丰绸布庄当过学徒,青年时票湘剧,学紫脸,嗓极高昂,用假嗓而嘹亮入云。粉墨登场第一出戏为《斩雄信》,即一鸣惊人,旋即下海搭入同春班,观众称之为“梁四斤”(金鑫共四“金”字,复谐声为“斤”)。后去汉口,拜汉剧红净朱洪寿为师,改唱汉戏,亦为当地观众所喜。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长沙湘剧三团,2世纪50年代末病逝。
⑧刘彦美:长沙人,原名艳美,师从著名唱工老生黄洪林。嗓音圆润,唱腔极具韵味。能戏有《姚期绑子》之刘秀、《二进宫》之杨波、《取荥阳》之纪信、《马嵬驿》之唐明皇等。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长沙湘剧二团,为台柱之一。
⑨昭阳:宫殿名。小说、戏曲常以昭阳宫为皇后所居之宫。
⑩鹿鸣:乐曲名,朝廷宴群臣、嘉宾所奏之乐歌。此处为“六”的谐音。
[11]哀家:皇后、皇太后的自称,有如皇帝称“寡人”。
[12]王莽:西汉末篡平帝位,建新朝,公元8——23年在位,后被刘秀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