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导航
检索
高级检索
本站首页
剧种大观
戏剧人物
戏剧图片
戏剧知识
戏剧音频
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
戏剧研究
戏剧机构
戏剧获奖
唱词剧本
曲谱
艺坛轶事
检索
高级检索
本站首页
剧种大观
戏剧人物
戏剧图片
戏剧知识
戏剧音频
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
戏剧研究
戏剧机构
戏剧获奖
唱词剧本
曲谱
艺坛轶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戏剧知识
> 演出习俗
按内容分类
· 常德花鼓戏演出习俗——大筒戏小筒戏
半台班时期,观众向戏班点戏时,常根据主奏乐器形状呼剧种名:大筒指花鼓戏,小筒指常德汉戏或荆河戏。
· 常德花鼓戏演出习俗——四写五唱
流行于慈利一带的接戏班形式。即主东家或某乡镇因事请花鼓戏班演出,一次期限为五天,需唱戏四本。如慈利要唱五本则称之为一“案”,而石门四本即称一“案”。
· 常德花鼓戏演出习俗——阴花鼓
一种流行于澧水流域的演出形式,常与巫师还傩愿相结合。在巫师法事中,将围观者中的某少男少女请入坛前,用手帕蒙眼后,由巫师在其身后画符、烧香,表示此人已由神授“仙”术,如果是女者则呼为“七姑”。于是,围观者齐声连呼:“请七姑唱调子!”直至该蒙眼者...
· 常德花鼓戏演出习俗——风搅雪
一种流行于石门县的戏班演出形式。为发挥搭班艺人的特长和招徕观众,演出时“半花(花鼓戏)”、“半丝弦”,或什么都唱。又俗称“现”班子,有展现戏班阵容和艺术特长之意。
· 常德花鼓戏演出习俗——民间演戏习俗
春节至元宵节唱“灯戏”;二月唱“土地戏”;春季插秧前唱“牛皇戏”;四月唱“青苗戏”;秋收后唱“愿戏”。喜庆唱“团圆戏”;秋后农民聚资为庙宇唱戏三本,称“额戏”;为除害灭灾唱“干狗子戏”;为赌场唱“赌戏”;为墟场集市唱“场戏”或“会头子戏”。
· 湘昆演出习俗
农村城镇演出,每天日夜两场。日场从上午演到下午,中午腰台进餐,仅休息片刻,夜场演至深夜。开演前打“闹台”、跳“加官”,然后正式演戏。剧目和演员,随点随演。演出如不认真,将受到罚戏扣款。喜庆节日,讲究吉祥。如唱寿戏,多演《满床笏》;贺生子,则演...
· 荆河戏演出习俗——抢箱子
戏班在某地演出一案戏刚结束,两个(或几个)接演下案的单位,同时派人来运“行箱”时发生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戏班管事在“写戏”时演出顺序排得不明确,使两个演出点都有“接下案”的理由;二是有一个来“抢箱子”的演出点有后台,势力大,虽未轮...
· 荆河戏班规——十大班规
内容为:①不准中途跳班;②不准坐班邀人;③不准临场推诿;④不准唱戏无劲;⑤不准挑拨是非;⑥不准行凶打人;⑦不准偷盗财物;⑧不准调戏女人;⑨不准打牌赌博;⑩不准侮辱师尊。班内人员如有违犯,本家(或“跟箱”,即二老板)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轻者罚...
· 荆河戏班规——其他班规
除“十大班规”以外,班内还有许多规定,艺人必须遵守: ① 戏班“打场”(即转移演出地点),全班艺人必须按时赶到演出地点。凡未赶到参加唱“亮台戏”(即头本戏)的,要扣除整案戏应得的报酬。 ② 集中打“官店”(亦有称“官殿”的,艺人住宿地),...
· 荆河戏班规——分帐
荆河戏班艺人的报酬,主要实行“分帐”制。每案戏分一次帐,有时每本戏分一次。每案或每本的戏钱,除去本家的行箱租金、跟箱的“跟箱费”、艺人(包括随班的家属)的“公伙食”费用外,剩下部分按“股分”计算。拿满分的为“一股”,习称“一股帐”。一股有十分...
试唱曲谱
更多
·
焦赞禀孟良报娘坐帐外
·
打跛骡
·
打鸟(一)
·
见父回书(二)
·
见父回书(一)
·
害不死的愚妻跪案下
艺坛轶事
更多
·
"胡植"张力功:新《刘海戏金蟾》将演绎新传奇
·
一个80后小伙的花鼓戏情缘
·
平江花灯戏:小县城里的“大戏”
·
老郎庙与常德汉剧
·
家国情怀,举重若轻
·
新《刘海砍樵》华丽转身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