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醉打山门》系湘昆《虎囊弹》中的一折。这个戏演了几十年,改了几十年。解放前主要改动作,如摆罗汉,师父教我时,只在舞台四角、中间摆七、八个身段;也不是用一只脚摆,而是两只脚着地摆,难度不大。摆完罗汉后打拳,路数也较简单。我学会这个戏后,师父见我腿功好,就要我改用“金鸡独立”的招式摆。在师父和其他老艺人的帮助下,我重新设计了动作。不但改用一只脚摆,而且增加到十一种身段。我又把一位国术大师教我的一路“铁牛滚栏”的真拳招加了进去,替代了原来的几下花架子拳。过去演草台戏,戏班在乡间流动演出,常住宿庵堂寺观,寺庙里往往少不了十八罗汉塑像,我有意识地揣摩十八罗汉形态,用到戏剧表演里,并逐步增加摆罗汉的身段,到解放前,我已增加到十六个,动作难度大了,造型比以前更加美观。
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前,衡阳市文化部门确定我主演的《醉打山门》参加选拔,调集了一些新文艺工作者帮我加工提高。首先整理了剧本,把不利于塑造鲁智深形象,有损主题思想的戏去掉。如原本里有这样一节戏:鲁智深强抢了酒保的酒喝,又不给酒钱,酒保气愤不过,为了报复鲁智深,就从地上挑起一坨狗屎,戏谑地对鲁智深说,你为什么这样会吃,能把两桶酒喝得一干二净?我要看看你的嘴巴是怎么长的。鲁智深有些醉意,上当受骗,张开嘴巴让酒保看,酒保乘机把一坨狗屎打进鲁智深嘴里,鲁智深恶心呕吐,酒保溜之大吉。整理本去掉了这段戏,把不给酒钱改成给酒钱,给钱之后开点玩笑。
在此期间,我第一次阅读了《水浒传》小说原著,开扩了眼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戏的排练曾得到崔嵬同志的精心辅导。他深刻、详尽地帮助我分析了人物的性格和戏的发展层次,使我对鲁智深性格的刻画,对戏的韵律、节奏的把握,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崔嵬同志负责对戏作进一步加工,他去掉了鲁智深上场观山景唱的一段[混江龙]牌子,并与我商议,是否可以把打山门的戏去掉。他认为,《醉打山门》全戏在摆罗汉、打拳已达完美境界,后面的戏再拖那么长,实在是画蛇添足,不如删去紧凑一些。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把第二场改为:鲁智深换装上场,酒兴发作,要松动筋骨,“洒家曾在那大佛殿,看见两旁塑着十八罗汉,塑得形象不一,倒也有趣,俺不免前来学他一学,趁机把俺的身子来忪动松动”(这段话为崔嵬同志所加),于是摹拟十八罗汉塑像神态,摆出十八种身段。并乘兴打拳,震垮山亭,然后回寺去,剧终。最近有人提出要恢复后面的戏,认为不打山门,一则戏不完整,二则人物藐视佛法寺规,打垮佛像,大闹山门的情景没有出来,人物性格没有最后完成。我认为这个意见也不是不可以考虑。艺无止境,戏应该在新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提高。
那时,我们除了在表演上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外,还在脸谱、服装、道具、音乐各方面进行改革。
脸谱:原来鲁智深是粉脸装,显得有些奸诈之气。会演时我们重新设计的脸谱画法是:底色相似现在的化装油彩四十二号,在面部左右加一层薄薄的红色之后,用红黑混合成棕色勾出条纹。眼眶画大,眼角勾点黑线条。眉毛要画成椭形,显得英武、粗犷,再用中指沾炭精粉印成棉花似的眉毛。靠腮边加上“酒凼”。上嘴角画成略向上翘,微露笑意,使鲁智深的面部造型从化装上就显得风趣。也保留了一些传统,如额上的“红太阳”(这个红坨坨原意是和尚受戒被艾草烧的斑痕)和“一字龙”短须。在第二场出场前还须在面部抹点茶油,传统说法叫“带彩”,外衣脱掉,搭于肩上,这样,使观众看清楚鲁智深确实是喝醉了。
服装改青褶子为和尚衣,褶子有水袖,和尚衣没有水袖,袖口很大,衣摆宽大,显得洒脱、粗犷一些。衣服颜色,北京会演时用深灰色布料,巡回演出时改成古铜色,这几年我又改成火焰色(红里带黑)。内穿青挎衣和青彩裤,肩打“火眼”(似花的布球,一肩一个,解放前要由管箱的到台门口帮着扎)。服装颜色的不断改换,主要考虑到如何更加适合鲁智深的身分、年龄和性格。靴子原来穿一般高底靴,北京会演时穿的是我爱人自制的矮底快靴,会演后改穿一寸高厚底僧鞋。僧帽和衣服的颜色一样。原来的“皮额子”,改用金属铝皮做,上画云勾。念珠由原来的小珠子改成大珠子,用木头旋成,带点嫩黄色,上涂光油。珠串长短齐肚脐。
音乐方面,北京会演后,根据有关方面的意见,增加了一个前奏曲,后来又增加了摆罗汉的伴奏曲。
(二)
要演好一出戏,必须对剧中人物性格有明确的认识,对剧本的主题思想有较深的理解。
我认为鲁智深虽然在五台山削发为僧。但他不是低眉的和尚,而是怒目的金刚。枯燥、单调的寺庙生活使他犹如一只囚困牢笼的猛虎,空有一身武艺,而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他难以忍受了,他要怒吼,他要冲出去。
全剧分两场,第一场演人,第二场演神。
先讲第一场。
带戏上场,是每个演员都懂得的道理。鲁智深在五台山削发为僧,郁郁不得志,一开始就要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过去,大幕拉开,鲁“哎嗨”一声,便在小五击头“且打且打且打”的点子中,三步跨到台中亮相。后来我一琢磨,这个出场太单调,缺乏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戏带出来,北京会演后加了前奏,也还不满意,便在前几年的教学和演出中又作了修改,改成:前奏曲表现寺院礼佛诵经的情景,衬托出鲁智深郁郁烦闷的心情。大幕徐徐拉开,曲定。鲁在后台烦躁地“哎嗨”一声,在巴鼓“嘟……”的点子中,左手撩衣角,右手执拂尘,背对台前,面带闷气,侧身圆场台步,在“撕边”后的“一锣”中转身亮相;然后接“小五击头”“打打各且打且打且打七打且”前进五步,步子踏在点子上,在最后一个“且”上停顿,凝视前方,发现寺院外如画的风光,带着惊喜的心情“呀”的一声,唱[点绛唇],“树木槎枒,峰峦如画,堪潇洒。(插白)咳,只是没有得酒喝。(接唱)喂呀呀,闷煞洒家,烦恼倒有那天来大。”这就把鲁智深的心情较好地带上场了。一个演员,无论演什么角色,必须注意你的第一次出场,使观众一开始就对你的戏产生较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演准了,后面的戏才能接得好。
接着是定场诗,自报家门。这是戏曲里的老套子。从开始到“看将一载”,完全是介绍情况,语气可以平缓一些,但要表现出鲁智深烦闷、无可奈何而想喝酒解愁的心情,又要显示他的豪放和诙谐。这一段戏我们称它为“想酒”。
幕后传来酒保“卖酒啊”的叫声,鲁智深一听,忙向山下望去,只见一个汉子挑着两桶酒走上山来,他一边看一边禁不住“嗬嗬,嘿嘿,哈哈”舒心地笑了起来,接着“哦,哈……”从心底里爆发出一声大笑,这笑声,可能是鲁智深到五台山后第一次笑声。酒保上场,鲁智深一旁闪出,挡住酒保,酒保不及防避,一闪身,差点摔倒,鲁智深怎么能让酒保摔倒呢?人摔了不好,酒桶倒了更可惜,他一举手连忙抓住酒保的扁担,把酒保稳住,接着又一声大笑。这一抓一笑,表现了鲁智深勇力过人,性格豪爽。当问明酒保挑的确实是酒时,鲁智深两眼盯着酒桶,用手摸着颈喉,表示喉咽发痒,口里要流涎水了。这一段戏可谓“见酒”。
“见酒”后紧接着就是“买酒”。鲁智深要买酒喝,酒保不卖,发生了冲突。这一段戏表现鲁智深的感情要细腻,因为酒保已经告诉鲁智深,老和尚智真长老是不准卖酒与和尚们吃的,而鲁智深对他师父老和尚的话不能置若罔闻,何况酒保卖了酒还有可能罚跪、顶砖。但鲁智深很久没有喝酒了,今天见了酒实在是垂涎三尺,欲舍不能。这样,尽管鲁智深买酒遭到拒绝后,口里说“你走你的”,行动上却是三番两次挡路,不让酒保走。这中间有一个鲁智深趁酒保不备偷酒喝的细节,受到酒保责备,鲁智深自知理亏地“嘿嘿”一笑,显示了他性格上为人憨厚的一面。
鲁智深再三要求酒保卖酒与他喝,酒保就是不卖,而且说“不卖,不卖,给你个十七、八个娘的不卖”,戏发展到“抢酒”,鲁智深和酒保的冲突发展到高潮。“抢酒”中鲁智深喝两桶酒有不同的喝法。喝第一桶酒,鲁智深左手提桶,右手划着酒保脑袋打转,左转五圈,右转五圈,意思是酒保想抓酒桶,鲁智深不让他抓到。喝第二桶酒,鲁智深把酒桶夺到手,身子向酒保一碰,把酒保碰倒在地,左脚踏在酒保的右脚掌上,提桶喝酒,喝到一半时,酒保还在喊“不卖、不卖”,鲁智深觉得好笑,就用左手舀点酒洒到酒保脸上,然后看看桶,把桶摇两摇,最后一口气把酒喝完,这一连串潇洒风趣的“抢酒”动作,在酒保爬起来,捧着空桶,无可奈何地一声“干杯”中结束。
喝完酒,鲁智深心里爽快,还要和酒保逗耍一番,假意要走。酒保没有收到酒钱,自然不会放鲁智深走,这就形成了“四走四拖”一段戏。第一次酒保把鲁智深拖回,两人对站。鲁智深见酒保发气,一个闷笑,用肩膀作耍地碰了酒保一下,让酒保到五台山长老那里去取酒钱,说完便走了。酒保再次把鲁智深拖回,向鲁智深求饶,讲好话,要鲁智深给酒钱,鲁智深打了一个嗝,说让酒保化缘斋僧算了。酒保第三次把鲁智深拖回,继续讲好话,鲁智深念了声“阿弥陀佛”,又要走。第四次拖回,鲁智深才哈哈笑着说,“酒家与你作耍的。”接着把银子给与酒保。这“四走四拖”表演鲁智深在醉的程度上要逐步加深,开始略有醉意,然后有些昏昏沉沉,最后虽酩酊大醉,但心里还明白。醉的程度用眼神、语气、台步来区分,如眼神,开始还睁得开,后来半睁半闭,最后就迷迷瞪瞪,不大得开了。台步,开始有头重脚轻之感,接着有点站立不稳,最后摇摇晃晃。看样子随时可以摔倒。给了酒钱,鲁智深和酒保的矛盾得到解决。但戏不止于此,后面的两个细节使鲁智深和酒保的精神境界都得到升华。一是酒保发现银子多于酒钱,要退给鲁智深,鲁智深并不要。假意说把钱寄放在酒保那里,下次再喝酒,说明他酒醉心不迷,为人仗义疏财。二是酒保得知喝酒的就是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提辖时,顿生敬意,表示不要酒钱,把酒送与鲁智深喝,表现了劳动人民敬重英雄的朴素品德。鲁智深下场时,摇摇晃晃,举步不稳,酒保要送,扶住鲁智深,鲁智深说不用,一甩手,酒保差点摔倒,鲁智深连忙转身将酒保扶住,彼此相视会心一笑,再次使观众感到鲁智深的可敬可爱,他与劳动人民的心心相连。这一段戏是“醉酒”。
从“想酒”到“醉酒”,戏是一层层发展的,演员的表演要准确掌握鲁智深情绪的变化。还要注意体会到这场戏表面看是鲁智深与酒保的矛盾,实际上是鲁智深和封建社会、佛法教规的矛盾,鲁智深惯打不平,为民除害,也包括了保护酒保这类下层人民的利益。这就决定了鲁智深对酒保的根本态度是友好的,即使是抢酒喝,也没有忘记和酒保开玩笑。因此,演员在表演上必须掌握分寸火候,做到不温不爆,火爆会使鲁智深显得蛮横、欺人,平直则不能表现鲁智深的豪爽、粗犷。
有的人向我学这出戏把重点放在后面的武功、身段上,结果戏演出来了,但总觉得不象,原因是这些同志在精神、气度上注意不够。武功、身段当然是重要的,但仅仅满足学会一些外形动作,不发掘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演起来就是干巴巴的。因此,演好《醉打山门》,第一场比第二场更重要。这一场是演人,常言说“画鬼容易画人难”嘛!
(三)
酒保下场,戏接第二场。这一场是“演神”,摹仿十八罗汉塑像造型,要看演员的武功,这实际是用戏曲的独特表演手法,传人物之“神”。
这场戏用大鼓。在紧密的“咚……”的鼓声中,鲁智深醉态朦胧,摇摇晃晃地上场。远处传来“当,当,当”三声钟响,提醒鲁智深不要忘了回寺去。他“呀”的一声,抬头亮相,唱[哪叱令]:“听钟鸣鼓挝……”,唱“听钟鸣”时发现前面有一小段下坡路,在鼓点中大步下坡,走时身子略往前扑,脚尖踮起,一步一顿,象下坡时有股力量推着走。因为是急促行进,加以酒醉,想站站不稳。这几步路不容易走好,走完接着把曲牌唱完。
下面是一段道白,说明为什么要摆罗汉,说到最后一句“趁机把俺的身子来松动松动”,“松动松动”要提高声音,拖腔,这其实是“叫头”,要显示鲁智深的雄威。接着起“烂锣”,锣鼓声由重而轻,鲁智深把肩上搭着的外衣丢在地上,把拂尘插在衣领里,只留出拂尾垂在外面。锣鼓声加重,鲁智深右手撩内衣大襟,双手亮开,锣鼓“匡”的一声,停顿秒把钟,在“扎”中两手用劲使上身猛地颤抖一下,(这一动作也不好掌握)接起锣鼓牌子[普天乐],准备摆罗汉。在摆罗汉前,先要摇摇晃晃地退四步,一番一退,退至台门口。和“普天乐”同起的还有用大喇叭伴奏的曲牌,这个曲牌参加北京会演时都还没有,是后来加进去的。摆到十六罗汉,锣鼓稍快,到十八罗汉最后一个动作,双手用力一举,作举杖状,形成摆罗汉的高潮,锣鼓节奏不但要快,而且要得铿锵有力。这以后,锣鼓节奏慢慢轻缓下来,直到摆罗汉结束。
摆罗汉时,单腿独立转身,转时由身子转动带动腿转,这样容易转过去,如果身子不动,硬用腿转,转起来就要吃力得多。
十八罗汉的摆法是:
1.○??。左脚站,右脚朝左脚方向抬起,身子左侧向观众,左手上,右手下,作击??状。
2.托珠。转身,搁腿,右脚立,左脚向右脚方向抬起,身子右侧,双手作托珠状。
3.朝天蹬。右脚立,向右转身,正面向观众,用左手把左脚背至齐耳,右手执拂尘从背后把拂尾甩到肩上来。
4.捧狮。左脚放下,右脚由左向右移动转身,右侧向观众,左脚抬起,左手上,右手下,象捧着一只狮子。
5.睡眠。右脚向右转身,面向观众,左腿上抬屈膝,左手握拳按在左腿上,右手握拳,头靠在右拳上,身子斜起,但要保持平衡,作睡眠状。
6.布袋。右脚向左转身,面向观众,左脚靠在右腿上,身子往后仰,双手张开,作抱住大肚子状,面带笑容。
7.抱膝。右脚向右转身,左腿屈膝,双手手指交叉,反转来抱住膝头,眼朝右侧斜视。
8.思考。右脚向左转身,左腿膝部稍屈,左脚放在右腿膝盖上,右手掌仰起放在左腿膝头上,左手肘撑在右手掌上,左手托腮,面稍向左,眼睛稍向上看,整个姿态作思考状。
9.长眉。右脚向右转身,面向观众,左腿朝正前方尽量往上屈膝,两手把拂尾分开,让拂把扣在头上,使拂尾如两条长眉,身子稍往前倾,面部作老叟的表情。
10.击磬。右脚向左转身,左脚往右前方抬起,身子侧向左前方,右手握拂把靠拂尾处,左手靠近右手,作击磬状。
11.挖耳。左脚向右转身,面向观众,左腿屈膝靠在右腿上,右腿稍屈,作坐状,右手执拂把,作挖耳状,左手托右手肘,头部稍往右偏,右眼闭,左眼睁,眼腈随着挖耳的动作转动。
12.看书。右脚向左转身,身子侧向左前方,左腿屈膝放在右腿上,右腿稍屈,作坐状,左手肘靠在左膝上作拿书状,右手执拂尘从背后甩向左肩,眼睛眯缝似看书。
13.胸前现佛。右脚向右转身,身子侧向左前方,左腿屈膝上提,两手把袴衣撩开,面向右前方。
14.拄杖。右脚向左转身,身子侧向左前方,左腿屈膝提起,两手握住拂把,拂尾下垂,作拄杖动作,面部现老叟状。
15.盘坐。右脚向右转身,面向观众,左腿屈膝靠在右腿上,右手执拂尘如执杨柳枝,左手如托净瓶,杨柳枝如插在净瓶里,眼睛闭起,身子往下蹲,使右大腿放平,象观音打坐一般,停留约三、四秒钟,右腿慢慢直立,左腿向左摆开并往上屈膝,两手姿态不变,位置移向身子左边,眼睛看左前方,亮相。这个塑像难摆,搞不好要拐场。
16.降龙。左手撩衣襟,右手执拂尘摆直,全身快速向左转个圈,左脚踢腿,一个蹉步,右手将拂尘从背后甩在左肩上,左手指作龙头状,左脚立地,右腿屈膝上提,身子略往前倾。
17.伏虎。踢右腿,往右转身,右脚立,左腿屈膝,上提,右手作抓虎状,左手握拳作打虎状。
18.举杖。左脚踢一斜腿,右脚跨腿,转身归中,双脚坐桩,双手举拂尘作举禅杖状。
摆完罗汉有一个小间歇,给演员稍稍休息,接着打拳。这一路叫“铁牛滚栏”的拳有五十九下,是真拳招,要打出鲁智深的威风。这里就不多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