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导航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艺坛轶事
记省湘剧院第六次晋京演出
陈飞虹

  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湖南省湘剧院《凤箫怨》剧组于一九八八年八月底晋京演出,这是该院第六次进京演出了。

  八月二十八日起,该院在首都人民剧场连续演出了三场,演出剧目有左大玢演出的《断桥》,《刺目》折子戏和新编历史剧《凤箫怨》,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刘春泉也登台献艺,在《回书》一折戏中扮演刘智远一角。另外,优秀湘剧中青年演员贺小汉、颜燕雨、刘少英、唐伯华、庞焕励、李开国、朱球球、邓伯峰、李高仁、江寅、方保义等。也在以上剧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三场演出中,观看演出的中央首长和专家在演出后上台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并合影留念。

  使我们深为感动的是年过八旬的老戏剧家曹禺同志,在李玉茹老师的搀扶下,带病坚持观看了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职员。

  八月三十日上午,中国剧协为省湘晋京演出召开了座谈会,会议由郭汉城同志主持,他说:《凤箫怨》这个戏有深度、有新意,左大玢和其他同志的表演都很好。音乐、舞美和表导演都有所创新。”张庚同志说:“《凤箫怨》剧本不错,演得也很好。特别是后几场戏使人很动感情。只要改一改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戏。因为基础很好,人物出来了,也能让演员显出才能。”

  同志们也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黄宗江同志认为该戏的第一个回合的矛盾不大坚实,高文澜同志说:“第一场松了,第二场少了点东西,第三场又多了点什么。”

  对于《断桥》、《刺目》和《回书》等折子戏,大家的褒贬也不一。周桓认为湘剧的《断桥》比京剧和其他剧种的都好,张庚同志则对于湘剧折子戏的特色不够提出了意见,并指出“湘剧要花相当大的功夫去整理传统剧目。”吴雪、李超等老专家都对《回书》一戏取消了人声帮腔提出了意见。

  座谈会上,大家对左大玢同志的表演艺术给予了很高评价。曲六乙同志说:“湘剧院的演员阵营不错,《回书》中饰刘智远的刘春泉,饰娃娃生的廖静红及《断桥》中饰青儿的贺小汉都演的不错。从整体看左大玢是中流砥柱。”刘乃宗说:“左大玢是一个全能演员,能文能武,能演现代戏,也能演传统戏,还能演影视,是湖南的宝贝!”

  李超同志在会上朗诵了诗作:“潇湘艺,湖南戏,凤箫音韵如悲如泣。梅妃过,良心薄,满腔私欲铸成灾祸。错!错!错!观悲剧,率思绪,大玢佳作含深意。精心刻,描神色,怨中和恶触人魂魄。贺!贺!贺!”刘乃崇,蒋健兰夫妇赋诗道:“湘剧花开又一春,薰风吹送管弦新。出人出戏收成好,喜看今朝左大玢。”朱文相同志诗曰:“十年砺剑试锋芒,一曲京华余韵长。且待湘梅花绽日,芙蓉国里更馨香。”郭汉城同志诗曰:“凤箫断续夜凄凉,回荡深宫迄未央,省识心头如火调,秦关汉月恨茫茫。”

  省湘这次晋京演出,得到了首都新闻界的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戏剧电影报都发表了文章,对省湘的演出作了热情的鼓励。

来源:《戏剧春秋》第四期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