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
为表彰建国以来一批老艺术家为广东省的粤剧艺术做出的成就和贡献,广东省人民政府首次颁发粤剧杰出成就奖和粤剧突出贡献奖,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获粤剧杰出成就奖,罗品超、郎筠玉、林小群、陈笑风、杨子敬、陈冠卿、林榆、莫汝城等演员、编剧和导演获粤剧突出贡献奖。
[1月16日]
由吉林省舞台艺术创作中心、吉林省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吉林省全国获奖剧目座谈会”在长春召开,与会专家对京剧《弦高献牛》、评剧《三姓人家》和《密建游宫》进行研讨。
[1月22日-2月6日]
应法国亚眠市副主席福来德里克·多莱尔及法国金棕榈文化交流协会邀请,浙江省平阳木偶团在法国加来省、索姆省以及巴黎、亚眠、隆沟、卡蒙、阿尔贝等省市巡回交流演出木偶儿童剧《老猴与小猴》等20场。
[1月26日-30日]
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和武汉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新世纪话剧论坛暨剧目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中国剧协主席李默然、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戴英禄以及全国20多个省、市话剧院(团)的院(团)长、剧作家、导演、演员、评论家等60余名代表到会,就新世纪话剧的诸多问题和部分剧目进行了研讨。戴英禄在会上介绍了文化部从2002年起实施全国艺术生产精品工程的规划。
[1月]
中央戏剧学院副研究馆员刘孝文、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梁思睿用20多年编纂的《中国上演话剧剧目综览(1949-1984)》一书由巴蜀出版社出版,填补了我国大型话剧演出史料性工具书的空白。
[2月4日]
中国剧协主席李默然致信《中国演员报》,提议对广大演员进行“演戏与做人”的教育,并将“台下老老实实做人,台上认认真真演戏”补充为“台下老老实实、明辨是非地做人;台上认认真真、富有创见地演戏”。
[2月11日]
2002年春节戏曲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2月12日-4月30日]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应日本民音协会邀请,以刘孝华为领队、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光为领衔主演的中国京剧院访日演出团42人,赴日本进行了为期80天的访演,演出剧目有传统京剧《闹天宫》、《扈家庄》、《盗仙草》和《秋江》等,巡演行程18400公里,遍及日本40多个城市,演出84场。
[2月22日]
《中国戏剧》杂志社、北京市文化局、北京京剧院、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在北京举行座谈会,就贺岁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经过3年排演了6本所形成的“刘罗锅现象”进行座谈,并研讨“贺岁戏”在文化市场运作上的成功经验。
[2月27日-3月3日]
应香港第三十届艺术节组委会邀请,由刘惠平为领队,于魁智为领衔主演的中国京剧院代表团一行72人,在香港大会堂展演了《将相和》、《九江口》、《杨家将》,主要演员有邓沐玮、杨赤、奚中路等。
[3月8日-12日]
由国际表演艺术协会基金会主办的IS-PA国际演艺会议,和由文化部艺术司主办、中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演艺成果展在北京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举行,420余台戏剧、音乐、歌舞和35台海外节目参加了展示、展演。
[3月13日-4月21日]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全国京剧票友送戏万里行”活动从山东临清起步。演出团来自16个省、市、自治区的40多位京剧票友,途经14个省、市,先后在沧州、北京、合肥、西安、成都、丰都、龙山、长沙、南昌、上饶、景德镇、泰州、兴化等地的一些城乡送戏,彩唱了《逍遥津》、《荒山泪》等唱段,演出行程约7500公里。
[3月16日-17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3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127名中国剧协理事和各地剧协负责人出席会议。会上,中国剧协秘书长廖奔代表剧协分党组作《工作报告》,李默然主席作了精彩发言。在分组讨论中,与会者对李默然的讲话和分党组的工作报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对中国剧协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广东、湖北和辽宁剧协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本省开展戏剧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3月21日-4月3日]
应新加坡南华儒剧社的邀请,以梅花奖得主吴凤花、优秀青年演员吴素英、陈飞为领衔主演的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携剧目《劈山救母》、《狸猫换太子》、《陆文龙》等赴新加坡演出。
[3月24日]
由浙江省杭州市越剧联谊会、南京越剧团、浙江广播电台“戏曲天地”、杭州广播电台“戏坛金三角”等联合主办的竺水招艺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江苏、浙江、上海的越剧艺术家、研究史家及剧团负责人约4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竺水招的表演艺术风格、成就、影响及其人品、生平等进行了探讨。
[3月28日]
由吉林省戏剧家协会、吉林省戏剧理论学会联合主办的吉林省戏剧发展战略理论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3月]
由共青团天津市委、天津市青年联合会、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民政局领导的全国首家青年业余京剧组织——天津青年京剧爱好者俱乐部成立。
[4月12日]
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京揭晓。本届评奖设立了梅花大奖,上海京剧院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摘得此项桂冠;霍俊萍等6人获二度梅;宋昌林等35人获梅花奖。(获奖名单见“评奖”栏)
[4月20日]
京剧音配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作了“奋战一百天夺取京剧音配像的全面胜利”的重要讲话,鼓励参加音配像的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取得《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录制工作的全面胜利。
[4月24日-26日]
由吉林省戏剧家协会、辽宁省戏剧家协会、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松苑文体俱乐部联合主办的“松苑杯”第五届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赛在长春举行。24个新创作的小品参加比赛,吉林艺术学院的《走向深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心愿》、黑龙江省讷河艺术团的《大款与明星》、沈阳军区政治部话剧团的《西部西瓜》获一等奖。
[4月29日-5月8日]
由山东省总工会、省文联、省文化厅、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联合主办,省工会之家、省剧协、省吕剧院承办的山东省首届吕剧戏迷大赛在济南举行,济南、青岛、烟台、滨州、淄博等地的数百名戏迷参加了大赛。
[5月8日-20日]
温州市瓯剧团应邀赴台湾的台中、台北、桃园等市进行9场交流演出,演出剧目为《水牢》、《酒楼杀场》等精品小戏。
[5月14日-17日]
为庆祝京剧麒派名家赵麟童舞台生涯60周年,由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麒派名家名剧展演”在杭州举行。
[5月16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召开抢救和保护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座谈会,正式启动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认证、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工程。
[5月16日-6月2日]
为纪念中日邦交30周年,上海京剧院排演的《白蛇传》在日本的东京、名古屋和大阪进行了为期半个月19场的公演。本次演出活动由《人民日报》社、日本经济新闻社、日本青少年文化中心共同主办。
[5月17日]
中国剧协在北京召开“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原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中国剧协顾问马少波、胡可,延安时期的老一辈戏剧艺术家简朴、王一达,中国剧协副主席方掬芬、刘长瑜、何孝充、徐晓钟、阎肃、薛若琳,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文章、戏曲研究所所长王安葵,北京戏曲学校校长孙毓敏,《中国戏剧》主编王蕴明,中国剧协分党组副书记石宏图、分党组成员艾东、韩新民以及剧协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廖奔主持座谈会。与会的老艺术家深情地回顾了《讲话》发表时的情景,并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畅谈了再次学习《讲话》的体会。中国剧协主席李默然、顾问刘厚生为座谈会写了书面发言。
[5月17日-18日]
塞浦路斯国家剧院首次应邀访华演出,在第三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上演出了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七雄攻忒拜》。
[5月18日]
中国戏曲学会在上海向上海昆剧团的《班昭》剧组颁发“中国戏曲学会奖”,并就《班昭》的艺术成就和学术价值进行了全面研讨。
[5月19日-23日]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省南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郑成功杯”全国小戏小品大赛在福建南安举行,全国近20个省的33个小戏小品参加比赛。(获奖名单见“评奖”栏)
[5月23日-6月1日]
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在太原举办小戏、小品、小剧种调演,并举行理论研讨会。
[5月23日-6月3日]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SC)应邀访华演出,先后在北京的保利剧院和上海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了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
[5月25日-6月22日]
北京人艺为庆祝建院50周年在京举办系列纪念活动,重新排演了《茶馆》、《雷雨》、《蔡文姬》、《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等5台大戏和《足球俱乐部》、《无常·女吊》、《第一次亲密接触》等3台小剧场话剧,并召开了“北京人艺50年·话剧论坛”研讨活动,讨论中国戏剧的现状和未来。活动期间还举办了50年北京人艺艺术资料展和北京人艺老艺术家书画展。
[5月28日]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颁奖大会,陈韩星的《大漠孤烟》、黄自廉的《小河淌水》、魏明伦的《夕照祁山》等15部剧作获金奖;一批剧作获银奖、铜奖;(获奖名单见“评奖”栏)颁奖的同时,还举办了中国戏剧与WTO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地的100多位戏剧工作者就中国戏剧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展作了探讨。会议期间还观摩了大型粤剧《思源》及大型花灯剧《五彩河》。
[5月29日]
陕西汉剧研究会在安康成立。
[5月29日-6月13日]
以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廖奔为团长、沈铁梅为副团长的重庆市川剧院《金子》剧组一行32人作为中韩建交10周年文艺交流团体和文化使者,赴韩国进行艺术交流和友好访问,并在汉城和水原两大城市演出。
[5月30日-6月20日]
应德国法兰克福无为剧团邀请,上海戏剧学院师生一行6人赴德国进行学术访问,并与该剧团在德国杜易斯堡戏剧节上同台演出约翰·内斯特劳的喜剧《晚风酋长》。
[5月]
△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北京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各戏剧院团深入厂矿、农村、部队、学校,为广大群众演出了昆曲《牡丹亭》、京剧《沙家浜》、评剧《祥林嫂》、曲剧《茶馆》、河北梆子《王宝钏》、儿童剧《红领巾》等。
△由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四川省委宣传部、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剧家协会、四川省文化厅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川剧节暨纪念振兴川剧20周年系列活动在成都举行。5月20日举行了魏明伦戏剧作品座谈会,5月23—25日召开了纪念振兴川剧20周年座谈会暨中国古老剧种现代戏创作研讨会,全国各地的代表160多人出席会议。系列活动中还举行了《山杠爷》、《死水微澜》、《变脸》、《金子》、《骆驼样子》、《土炕上的女人》、《四姑娘》以及新创作的《急流之家》、《好女人、坏女人》等剧目的演出。
△贵州省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之际,在高校开展了“贵州戏剧名剧·名段进校园”活动。
△文化部在北京颁发第一届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其中,戏剧界老艺术家袁世海、王金璐、邝健廉(红线女)获奖。
[6月1日-3日]
由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莎士比亚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莎学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上海戏剧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20多所大学以及戏剧研究机构、编辑出版部门、文艺团体和影视集团的教授、专家、博士研究生等参加了研讨会。
[6月2日-4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文化报、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在哈尔滨联合举办白淑贤与龙江剧艺术研讨会,北京及黑龙江省的50余名专家学者到会,中国剧协主席李默然参加会议并讲话。“龙江剧发展联合体”在开幕式上正式挂牌。
[6月3日-7月10日]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韩建交10周年,由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日本榆树剧团、韩国NAITE剧团联合制作演出的儿童家庭音乐剧《越过大海的精灵》在日本进行了24场巡回演出。
[6月6日]
青年越剧演员、尹派小生肖雅创建的上海肖雅艺术工作室在上海成立。
[6月6日-16日]
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在京举行建校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李瑞环、尉健行为校庆活动题词。校庆大会于6月9日举行,北京戏校的校友和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内蒙、河北、江苏等地文艺界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近千人参加了庆祝活动。校庆期间,北京戏校的京剧、评剧、梆子、昆曲、木偶、音乐、舞蹈各科历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为庆祝母校生日共进行了《画龙点睛》、《甘露寺》等11场演出。
[6月8日-12日]
由上海《上海戏剧》、安徽《文化时空》、湖南《艺海》、四川《四川戏剧》、河南《东方艺术》、浙江《戏文》、陕西《当代艺术》、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吉林《戏剧文学》、山东《戏剧丛刊》、黑龙江《剧作家》、江苏《剧影月报》、福建《福建艺术》、江西《影剧新作》杂志社联合主办,河南《东方艺术》承办的第十六届田汉戏剧奖评奖活动在河南郑州举行,共评出剧本奖24个,评论奖(论文)28个。(获奖名单见“评奖”栏)
[6月8日-20日]
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希腊比莱夫市政厅、中国驻希腊大使馆邀请,由秦家伦为团长、孙凤岐为副团长、侯丹梅为领衔主演的中国贵州市京剧团一行24人赴希腊参加“希腊多国文化节”,先后在雅典、爱琴岛市、萨拉米纳岛市、比莱夫市进行了8场演出,剧目有《霸王别姬》、《闹龙宫》、《三岔口》、《天女散花》、《虹桥赠珠》。
[6月10日-13日]
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河南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全国戏剧期刊与戏剧理论研讨会在郑州举行,北京、河南、上海、广东、四川、湖南、湖北、安徽、陕西、山西、山东、青海、贵州、浙江、江苏等地几十家戏剧期刊和艺术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的60多位戏剧专家、编辑到会,就戏剧期刊的生存、发展,戏剧理论、戏剧批评的现状、未来以及互动作用展开讨论。
[6月14日-21日]
中国剧协、长江开发建设总公司、湖北省文联、湖北省剧协联合主办“中国戏剧家三峡行”采风活动,中国剧协主席李默然率全国著名戏剧表导演艺术家、剧作家、理论家、各省市剧协负责人和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有关领导一行50人,深入三峡库区考察、采访并进行慰问演出,还结合采风考察,举办了戏剧与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题材理论研讨会。
[6月21日-23日]
应德国“世界艺术节”组委会邀请,由高牧坤率领、张火丁为主演的中国京剧院一行40人在德国科隆演出了3场现代京剧《江姐》。
[6月25日-7月8日]
由文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展演暨“芙蓉王杯”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在湖南长沙举行,共有67个剧目和100多名演员参加了展演和比赛。
[7月10日-24日]
由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北京人艺小剧场、北兵马司剧场、北京表演工作坊联合主办的2002年第二届北京大学生戏剧展演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12所高校话剧社的大学生相聚北京,演出了《棋人》(浙江大学)、《天使来到巴比伦》(北京大学)、《眉间尺》(清华大学)、《月亮升起的时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2台话剧。
[7月12日-14日]
应台湾文教基金会新象艺术公司邀请,以马友仙、李东桥、李梅、孙存蝶等为主演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秦腔团一行55人应邀赴台湾参加“两岸地方戏曲大展”,演出了《窦娥冤》、《悟空借扇》、《拾黄金》等12个优秀传统折子戏。
[7月14日-16日]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大会在宁波举行。(详见“重要戏剧活动”栏)
[7月14日]
应台湾传大艺术公司和中正文化中心邀请,湖南省湘剧院一行50余人携《马陵道》、《拜月记》、《白兔记》、《生死牌》等剧目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7月23日-26日]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扬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2年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由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戏剧家协会推荐、代表71个单位的81名小演员参加了演出,其中80名获得小梅花、金花荣誉称号。
[7月]
△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浦东世纪花园杯”全国新闻界南北京剧名票大赛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举行,全国72家新闻单位近百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河北梆子《忒拜城》赴希腊参加第十一届德尔菲国际古希腊戏剧节和佩特雷国际艺术节演出。
[8月6日-15日]
文化部艺术司、哈尔滨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歌剧(音乐剧)观摩演出和全国歌剧(音乐剧)发展理论研讨会于第二十六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期间在哈尔滨市举行,《羽娘》、《再别康桥》、《未来组合》、《鸡毛信》等剧目参加了演出,全国各地40多名剧作家、作曲家、舞蹈家、理论家出席了研讨会,就中国歌剧的多样化、主流与中国观众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8月6日-9日]
文化部艺术司在山东烟台举办全国京剧音乐创作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等省市的30多名作曲家、剧作家、导演及艺术管理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当前京剧音乐创作现状入手,认真总结了京剧音乐创作的基本经验,分析了近年来京剧音乐创作的得失。
[8月15日-18日]
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上海举行,活动包括俞振飞百年诞辰艺术研讨会和纪念会,海内外京昆表演艺术家、俞门弟子演出的俞振飞代表作和京昆经典剧目,出版《振飞曲谱》和大型画册《昆剧泰斗俞振飞》,上海图书馆正式开放俞振飞生平艺术展示室等(详见“重要戏剧活动栏)。
[8月16日-21日]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应香港联艺机构有限公司邀请,从北京市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精选出学生组成的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一行59人在香港新光戏院进行了为期6天7场的演出活动,演出剧目《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打金砖》等。
[8月18日-23日]
2002年亚洲舞台艺术节在东京举行,北京市文化局局长张和平率200人代表团参加了艺术节。本次艺术节汇集了北京、东京、台北、汉城、吉隆坡、新德里、河内7个城市的舞台艺术精品。北京派出的剧目有北京人艺、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和北方昆曲剧院等单位的《狗儿爷涅槃》、《偶人记》、《贵妃东渡》等。
[8月27日-30日]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辽宁抚顺天湖啤酒集团公司、抚顺友谊宾馆协办的全国戏剧剧本研讨会在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举办,全国24部剧作的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约50余人到会,对《等郎妹》、《萨尔浒风云》、《扑火记》等16部戏曲剧本,《让你离不成》、《高高的白杨》、《兰州人家》、《福兮祸兮》等8部话剧剧本进行了研读探讨。
[8月28日]
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深圳市文联、深圳商报社、深圳卷烟厂等单位共同主办,深圳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的中国深圳首届“好日子”电视小品大赛决赛在深圳举行。此次大赛共有全国各地26个城市选送的121个作品参赛。深圳罗湖区文联代表队的《心病》和深圳卷烟厂代表队的《我真的想过好日子》获金奖;深圳市商业银行代表队的《诱惑》等4个小品获银奖;山西阳泉市代表队的《酒后吐真言》等4个小品获铜奖。(获奖名单见“评奖”栏)
[8月-10月]
2002年全军新剧目展演在8月和10月分两个阶段举行,《棕榈·棕榈》、《零号防空洞》、《我在天堂等你》、《羽娘》、《爱尔纳·突击》、《老兵骆驼》、《让你离不成》、《高高的白杨》等全军16个文艺单位近两年创作演出的17台新剧目参演,其中话剧12台,歌剧2台,舞剧1台,京剧1台,音舞诗剧1台
[9月2日-4日]
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移动杯”戏剧小品大赛在贵州省铜仁地区举行,来自湖南省湘西州、怀化市,湖北省恩施州,重庆市秀山县和贵州省的17支代表队约200余人参赛。
[9月3日-14日]
由文化部、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辽宁省文化厅承办的2002年全国话剧新剧目交流汇演在沈阳举行,《任弼时——开国大典随想曲》、《打工棚》、《平头百姓》、《凌河影人》、《秋天的牵挂》、《为你喝彩》、《让你离不成》等17台剧目参演。(获奖名单见“评奖”栏)
[9月4日]
由山东省戏剧家协会、淄博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霍俊萍表演艺术研讨会在山东淄博举行,中国剧协、《中国戏剧》杂志社、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到会,对霍俊萍的表演艺术进行研讨。
[9月5日]
由文化部、中央电视台、全国政协京昆室、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总结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作了重要讲话。历时17年的工程先后有40多个单位、两万多人次参与,共录制了京剧355部,制作光盘582张,时间总长度500多小时,基本囊括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京剧大部分名家的代表作。此外还录制了《中国评剧音配像》22部,《北方鼓曲名家音配像选萃》124段。
[9月5日-7日]
中国戏曲学会在浙江永嘉县向永嘉昆剧《张协状元》剧组颁发中国戏曲学会奖,北京、上海、浙江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就《张协状元》的艺术成就与价值进行了讨论。
[9月5日-12日]
应日本“小亚细亚”戏剧节邀请,上海戏剧学院《花木兰》剧组赴日本东京进行交流演出。
[9月8日-11日]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西藏自治区文联、西藏自治区作协、西藏自治区剧协、《四川戏剧》杂志社联合举办“中国剧作家西部考察团”西藏之行采风活动,前往西藏采风考察,深入生活。
[9月10日]
第三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开学典礼。本届研究生班有来自全国16个省、直辖市的41名新学员,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的领导以及袁世海、叶少兰等老艺术家参加了开学典礼。
[9月11日]
北京人艺的《无常·女吊》在第十四届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上获得“最佳男演员”(赵铮)、“最佳女演员”(花向红)两项大奖。
[9月11日-15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与淄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戏曲名段演唱会”决赛在淄博举行,39个剧种的1000多名选手中有80名选手进入决赛,京剧专业组7名选手、地方戏专业组15名选手和业余组8名选手获得一等奖。
[9月15日-25日]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区文化厅、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西艺术创作中心、柳州市文化局、广西戏剧家协会承办的广西戏剧优秀剧目展演在柳州举行,桂剧《泥马泪》、壮剧《瓦氏夫人》、壮剧《歌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桂剧《瑶妃传奇》、桂剧《烈火南关》、彩调剧《哪嗬咿嗬嘿》、舞蹈诗《咕哩美》参加了展演。
[9月17日-26日]
由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在唐山市举行,共有中国评剧院、天津评剧院等18家评剧院团演出了《凤阳情》、《曹雪芹》、《成兆才》等11台参评戏,《杨三姐告状》、《刘巧儿》等9台展演戏,《人影》、《大都名伶》等5台祝贺演出剧目。(获奖名单见“评奖”栏)
[9月18日-20日]
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承办(广州地区)的日本剧团东演访华友好交流演出活动在广州举行,日本剧团演出了话剧《幸会,我们又见面了》。
[9月18日-10月15日]
2002(第三届)中央戏剧学院国际戏剧邀请赛在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举行,《白痴》、《一朵小小的花》、《家族》、《海鸥》、《一官风波》、《眉间尺》等来自英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德国、中国、中国台湾的十多台戏剧作品参加了展演。期间还举办了舞台美术联展,中央戏剧学院、美国耶鲁大学、英国温布尔登戏剧学院、加拿大约克大学、中国台北艺术大学参加了展出。
[9月24日-10月10日]
应芬中友协邀请,以杜长胜为团长、赵景勃为副团长的中国戏曲学院京剧团一行25人携京剧《霸王别姬》等剧目赴芬兰、瑞典、挪威进行访问演出。
[9月25日]
由天津戏曲人物画家张天翼创作的《鼎盛三十六家图卷》在全国政协礼堂书画室展出。这部画卷以巨幅长卷画形式,从为鼎盛时期京剧艺术的大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众多京剧艺术家中,选择了余叔岩、高庆奎等老生、武生、小生、旦角、武旦、老旦、净行、武净、丑行等京剧各行当里具有代表性、有所建树的大家,以写意手法绘其扮相、身段、表情,生动展现在高1.2米、长45米的画卷中,以艺术碑廊形式展示给世人。
[9月27日]
中国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9月28日-10月5日]
中国评剧院在北京举办纪念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诞辰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举办了演出周,恢复演出了《评剧皇后》和小白玉霜的代表剧目《秦香莲》、《朱痕记》等,举办了小白玉霜生平及白派艺术回顾展,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图书《霜艺流芳小白玉霜》,举办了白派艺术研讨会。在演出周上,中国评剧院白派剧团宣布成立。
[9月28日-10月8日]
由浙江省京剧、越剧、婺剧、杂技等7个艺术团体组成的中国艺术团受文化部派遣赴越南、泰国演出。所演剧目有越剧《梁祝》、婺剧《三请樊梨花》、京剧《美猴王》等。
[10月11日-13日]
由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文广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活动在上海举行,该奖于7月9日评选揭晓,其中,中国台北新剧团的李宝春以一出京剧《孙安进京》,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第一个获得白玉兰奖的演员。(获奖名单见“评奖”栏)
[10月11日-12月1日]
由丹麦国家博物馆、中国驻丹麦使馆和丹中爱华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京剧文化展在丹麦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包括中国京剧图片、服装、人物造型等,并向观众播放介绍中国京剧文化的DVD光碟及录像。展览期间,中国江苏省京剧艺术家应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表演。
[10月12日-16日]
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和天津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和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决赛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与全总、石油等系统和海外的票友,报送了232个录像节目参加复赛,经评委认真筛选,有60名票友进入决赛。新评选出的京剧“十大名票”分别是天津的温学兰、安徽的吴春华、广东的王名达、上海的季莉芝、河南的张杰、安徽的付红伟、天津的赵祥麟、北京的刘铮、河北的王燕和甘肃的于文鑫。
[10月15日]
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十届文华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该奖于6月揭晓,在123台参评剧目中,评出文华大奖7台,文华新剧目奖28台以及单项奖60个。(戏剧部分获奖名单见“评奖”栏)
[10月15日-20日]
由文化部艺术司主办的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优秀剧目进京汇报演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河北梆子《钟馗·行路》、川剧《逼侄赴科》、楚剧《站花墙》、粤剧《大闹狮子楼》、晋剧《凤台关》、柳琴戏《走娘家》、淮剧《书房会》、汉剧《货郎背妻》等8出折子戏参加了汇报演出。
[10月17日—22日]
应新加坡华族戏曲研究会邀请,武汉市楚剧团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演出剧目有《站花墙》、《葛麻》、《夜梦冠戴》、《小姑贤》等。
[10月18日-24日]
北方昆曲剧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建院45周年暨纪念白云生诞辰100周年活动,活动期间演出了“世纪版”《长生殿》、“青春版”《雷峰塔》等。
[10月19日]
由纽约林肯中心、美华艺术中心、纽约文化局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颁奖。中国京剧表演大师袁世海,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京剧张派青衣薛亚萍获“终身艺术成就奖”;昆剧演员岳美缇及张少楼获“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10月19日-24日]
由《中国京剧》杂志社、北京市戏曲学校主办,北京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北京京剧院、沈阳多维广告公司、北京世纪憧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四届《中国京剧》票友节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香港与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地的500多名海内外戏迷、票友参加了票友节。
[10月22日-31日]
贵州省文化厅、省戏剧创作中心等单位主办的2002全省戏剧剧本研讨班在安顺市举行。
[10月23日-11月9日]
应台湾雅韵艺术传播公司负责人贾馨园女士邀请,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一行赴台湾演出了梨园戏《陈三五娘》等。
[10月24日-27日]
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学会、湖南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组委会、太原市人民政府主办,民营企业家冯福虎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优秀剧目晋京汇报演出在北京人民剧场举行,演出剧目有曲剧《清州遗怨》、淮北梆子剧《大树参天》等。
[10月24日-11月1日]
中国京剧院二团一行28人在于魁智的带领下,随中国文化交流团赴埃及进行了为期7天的演出,剧目有《霸王别姬》、《盗仙草》等。
[10月25日-28日]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新世纪全国地方戏曲剧种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江苏镇江举行,来自北京、山东、陕西、湖北、湖南、新疆、山西、河南、河北、浙江、安徽、海南、广东、江西、黑龙江、吉林、福建、上海、四川以及江苏等20余省、市、自治区的80余名专家学者到会,对中国各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现状、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讨。
[10月25日-12月1日]
为向中国共产党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献礼,文化部在北京举办2002年全国优秀剧目邀请演出,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又一个黎明》、《为你喝彩》、《阳光地带》、《任弼时》,音乐剧《香格里拉》、《快乐的推销员》,歌剧《荒山狐乐》和戏曲《十品村官》(淮剧)、《凤阳情》(评剧)、《成兆才》(评剧)、《曹雪芹》(评剧)、《映山红》(京剧)等14台剧目参演。
[10月27日-11月2日]
由文化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纪念昆曲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周年暨首届全国昆剧优秀中青年演员评比展演在昆剧发源地江苏省昆山市和苏州市两地举行,来自全国六大昆剧院团的42名优秀中青年演员参加评比,21名优秀中青年昆曲演员获得“促进昆剧艺术奖”。其间,文化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联名表彰了32名“终身从事昆曲艺术的老艺术家”,他们是(按姓氏笔画排列)王传蕖、王芝泉、王世瑶、王奉梅、计镇华、丛兆桓、石小梅、李淑君、刘异龙、辛清华、张继青、张娴、张洵澎、张寄蝶、张静娴、汪世瑜、余茂盛、岳美缇、林继凡、侯少奎、姚继荪、胡忌、胡锦芳、倪传钺、钱璎、顾笃璜、梁谷音、傅雪漪、黄小午、雷子文、蔡正仁、蔡瑶铣。(获奖和表彰名单见“评奖”栏)
[10月31日-11月6日]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电视台、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剧协艺术发展中心、杭州市余杭区文化体育局承办,杭州卷烟厂和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协办的“利群杯”越剧票友大赛决赛在余杭举行。大赛于4月筹划,至8月底,共有400余名越剧票友报名,涵盖北京、天津、辽宁、湖北、河南、山东、江西、贵州、重庆、福建、江苏、上海、浙江和香港等地区。经过初赛和复赛,有70名选手进入决赛,最终30名选手获一等奖,其中10名选手获“2002年度全国越剧十大名票”称号。(名单见“评奖”栏)
[11月1日-12月1日]
由文化部主办、上海市政府承办的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举行,其中蒲剧《土炕上的女人》、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甬剧《典妻》、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花灯歌舞剧《小河淌水》、锡剧《老铳》、川剧《好女人、坏女人》等剧目参加了戏剧部分的演出。由上海歌剧院和罗马歌剧院合作演出的意大利歌剧《波西米亚人》参加了艺术节开幕式。
[11月4日-12日]
第九届BESETO(中韩日)戏剧节在北京举办,中、韩、日三国戏剧家以“携手并进,中韩日三国戏剧”为主题,演出了《忒拜城》(北京河北梆子剧团)、《霸王别姬》(空政话剧团)、《新释〈源氏物语〉》(日本静冈县舞台艺术中心)、《东方〈哈姆雷特〉》(韩国诺特剧团)、《万家灯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乡村儒士——曹南冥》(韩国街头派演剧团)、《发光的苔藓》(日本三条会剧团)等7台戏,并于10日、11日召开研讨会,交流三国戏剧发展的现状,探讨三国戏剧各自发展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详见“重要戏剧活动”栏)
[11月8日-10日]
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嵊州国际领带服饰博览会暨中国民间越剧节在嵊州举行,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戏剧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讨会。
[11月11日-23日]
应台湾传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邀请,以叶厚荣为顾问,方伯敬为团长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一行66人赴台湾演出了《秦香莲》、《赵氏孤儿》、《春闺梦》、《洪羊洞》、《三盗令》、《空城计》、《金山寺·断桥·雷峰塔》、《锁麟囊》、《铡判宫》、《碧玉簪》、《杨家将》、《锁五龙》、《朱痕记》、《截江夺斗》、《雅观楼》、《楚宫恨》、《战宛城》等17个剧目,在台湾中山纪念堂连演91场。
[11月18日-22日]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职工艺术节“宝钢杯”全国职工京剧演唱比赛在上海举行,参加决赛的48个节目(包括旦行组、生行组、净行组)是从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部委、企业集团报送的90个节目中经初审选出的,最终评出10名金奖和16名银奖。
[11月23日-29日]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主办、澳门剧协协办的第四届华文戏剧节在澳门举行,澳门的《玻璃动物园》、《兰陵王》、《共鞋连履》、《拾遗记》,台湾的《征婚启事》,香港的《新倾城之恋》,以及国家话剧院的《纪念碑》、《生死场》等剧目参加了戏剧节。戏剧节期间举办了以“近20年华文戏剧的回顾与前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
[11月25日-12月27日]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泰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品梅杯”第四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在泰州举行,淮剧《祥林嫂》、《春月寄情》、《梦窦娥》等剧目参加了戏剧节。
[11月25日-12月27日]
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在杭州举行,在三轮演出中,浙江省13个剧种的30余个剧团及3所大专院校共上演了舞剧《菊夫人》、甬剧《典妻》、越剧《流花溪》等36台剧目。
[11月25日-30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平煤杯”全国豫剧票友(戏迷)大赛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举行,全国10个省市的62名票友(戏迷)从6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参加了角逐一、二等奖的决赛。
[11月25日-12月6日]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兰州举行,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31台剧目参加了演出。(活动详见“重要戏剧活动”栏,获奖名单见“评奖”栏)
[11月]
△《中国戏剧》杂志社第11期首次刊发魏明伦的文章《当代戏剧之命运》,揭开戏剧界讨论“当代戏剧命运”的序幕。
△由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方案及配套文件于11月底正式颁布,象征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正式启动。今年共收到全国各文艺团体申报剧目166台,其中戏曲72台,话剧20台,儿童剧9台,歌剧(含音乐剧)10台,舞剧(含舞蹈诗)21台,歌舞(乐舞)19台,交响乐6台,民乐2台,杂技、曲艺、木偶等7台。
[12月5日-6日]
北京文艺界集会纪念阳翰笙诞辰100周年。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纪念阳翰笙诞辰100周年座谈会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出席大会并讲话,各级领导及在京文艺家代表、阳翰笙同志家属3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周巍峙、潘震宙、刘建中、徐国华、秦怡等人先后缅怀了阳翰笙同志革命的一生,从多个方面回顾了他为党的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6日,由中国文联、文化部、中国剧协、四川宜宾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阳翰笙同志百年诞辰纪念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期间,阳翰笙的家属向现代文学馆捐赠了手稿、书和字画。(详见“重要戏剧活动”栏)
[12月5日-10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联合主办的余笑予舞台生涯60周年纪念活动在武汉举行。5日举办了纪念活动座谈会,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昌尔等领导,李默然、刘厚生等专家到会,会上,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向余笑予颁发了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6日召开了余笑予导演艺术研讨会;会议期间演出了余笑予导演的京剧《膏药章》、豫剧《铡刀下的红梅》等。
[12月5日-16日]
在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八届广东省艺术节上,舞剧《风雨红棉》、芭蕾舞剧《梅兰芳》、粤剧《花月影》、话剧《院子里有棵橄榄树》等18台剧(节)目参加了演出。
[12月6日-7日]
中国戏曲学会在武汉向湖北省京剧院《膏药章》剧组颁发中国戏曲学会奖,并于7日与湖北省文化厅、《光明日报》文艺部联合主办了《膏药章》学术研讨会。
[12月8日-10日]
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联合主办,中国剧协《剧本》杂志社、中国剧协创作委员会、济宁市文化局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颁奖活动在山东省济宁市举行。(获奖名单见“评奖”栏)
[12月8日-11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举办“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荷兰、奥地利、伊朗和港澳台地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到会。
[12月11日]
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生平见“逝世人物”栏)
[12月14日-15日]
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在京举办成立15周年庆祝活动,演出了新编古装越剧《唐伯虎点秋香》和越剧传统折子戏专场。
[12月16日-21日]
第三届江苏省扬剧艺术节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江苏省演艺集团地方戏剧院扬剧团、扬州市扬剧团,高邮、江都、仪征、南京浦口区扬剧团和民间职业剧团汪琴艺术团等7个剧团共8台戏参加了戏剧节,剧目有《史可法》、《马娘娘》、《好人高仁林》、《雁归何方》、《柔福公主》等。
[12月25日-27日]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电视台联合主办的黑龙江省地方戏调演暨“白淑贤杯”评比演出在哈尔滨举行,黑龙江省9个地市、24个艺术表演团体的龙江剧、拉场戏、二人转、单出头等40余个剧(节)目参加了调演和评比,剧目有《连心袄》、《迎风宴》、《家事公案》、《漫天要价》、《舍鹅救鹅》、《毒羊计》、《奇怨梦》、《孟姜女》等。
[12月28日]
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安徽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黄梅戏严凤英奖大赛在安徽合肥举行。
[12月31日]
首届中国民间原创戏剧娱乐奖在北京北兵马司剧场(北剧场)举行颁奖仪式,蔡明和郭冬临因《见人说人话》获“最有夫妻相表演拍档奖”;陈佩斯以《托儿》获“市场特别奉献大奖”;《北京青年报》记者杭程因其处女作《丑儿的春夏秋冬》获得“梦想成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