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陈朝霞 通讯员罗文鹏 张金华报道 “周末百姓剧场”自6月底启动以来,市直各大艺术公司已经演出10余场,以高水准的演出积聚了强大人气,群众反响强烈、看戏热情空前,演出场场爆满,每场400多个座位被抢占一空,如今已是一票难求。
免费请老百姓看戏,“周末百姓剧场”已经走红雁城,其中包括首次在衡阳演出、获田汉大奖及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梦蝶》,获全省第三届艺术节“田汉优秀剧目奖”和11个单项奖的《喜盈门》等优秀剧目。
政府“搭台”,请老百姓免费看戏
衡阳地方剧种多、流传广,老百姓爱看戏,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古典戏曲逐渐边缘化,在农村地区只能在“惠民下乡”演出和婚丧嫁娶、庙会、社戏中偶闻锣鼓声,在市区只能在节庆文化活动中见到“戏班子”,一大帮戏迷想看戏却苦于找不到地方。
就在这时,“周末百姓剧场”应时而生,将衡阳湘剧、衡州花鼓、祁剧国家级“非遗”保护戏种搬上了舞台。这些传统文化在这个快节奏、人心容易浮躁的年代,显得弥足珍贵。不仅有戏看,还要免费看,“周末百姓剧场”几乎一夜走红雁城。衡阳戏剧界的名角、新秀,粉墨登场,一部部常演不息的经典好剧纷纷在舞台上开演,两个多月以来,“周末百姓剧场”犹如甘霖普降,“俘获”了众多戏迷的心,大家纷纷点赞,好评如潮,每周的演出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主办方不得不尽可能地满足市民要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座。
精益求精 ,才能“俘获”更多戏迷的心
当“周末百姓剧场”正当红时,衡阳市的四大传统文艺院团:湘剧团、祁剧团、衡州花鼓戏剧团、歌舞剧团也经“改革”后,名称上由“剧团”改为“公司”,同时,也实打实地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传统的文艺院团进入商海搏击,接受市场的考验。
不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是“甩包袱”。多年来,“政府埋单,群众看戏”给予了各剧团大力扶持,每年开展“演艺惠民”下乡演出近1000场。 “周末百姓剧场”更是为各大院团(公司)量身定做的高端舞台,灯光、演出环境都是往常乡村舞台不能比拟的。
在这个舞台上,各院团(公司)各显神通,纷纷派出“台柱子”,搬出 “拿手戏”,在观众面前卖力演出,一大批优秀剧目和演员被推到台前,被公众熟知,年轻演员也得到了锻炼。
湘剧、祁剧、衡州花鼓近年来相继和市艺校联合培养了一批青年学员,通过言传身教和反复演出,有的已经担当院团主演,成为名符其实的非遗继承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众多戏迷的热情感染下,青年演员们力求演好每一个动作,冒着酷暑日夜排练,老演员也不甘落后,亲自参演,院团公司上下士气高涨。正是台上的精益求精,大胆创新,台下才会迎来一张张年轻面孔,他们很多人都站着看戏,有的甚至还带着小孩看戏,这样的场景让人叹为观止。
“音响、舞美效果更好了,有利于演员的水平的提高,戏剧的艺术水准的也提升了,演员演出更有劲,与观众的交流也增加了。演出有了口碑,也有利于培养中青年观众。”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阳小兵说,“周末百姓剧场”为院团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既推动了院团表演艺术的提高,也为未来的发展增强了影响力。各文艺院团(公司)也坚定了发展信心,积极挖掘、新创、复排了一批优秀剧目,招聘、培养、返聘了一批急需人才,正逐渐扭转发展颓势,扩大演出市场。
文化惠民新品牌,给百姓谋福利
“欢乐潇湘·幸福衡阳”、“全民读书月”、“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为百姓送欢乐、送温暖,群众文化活动一如往年火热。
“周末百姓剧场”则是一个全新的“文化惠民”品牌。免费看戏、免费秀演、免费赠票突出“文化惠民、文化乐民”主题,全年有固定免费演出28场,既有大型古装经典传统剧目,也有传统折子戏专场,惠及群众上万人。“周末百姓剧场”是一个活动的平台,进广场、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并结合各种“节庆”活动,举办主题鲜明的展演活动,突破时间、地点限制,走进各行各业送戏,为白天长期忙碌工作或不方便远行的群众送上欢乐和温暖,解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问题。
“今年演完,明年还会不会继续?”“这么好的演出,以后会不会收费啊?”一些市民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对此,市文广新局局长王燕表示:“请市民朋友放心,‘周末百姓剧场’是市委、市政府文化惠民的一个重要举措,不但会一直坚持下去,让戏迷免费看戏、免费表演,而且还要提质,打造升级版。同时还将努力推出更多、更好的让百姓喜欢的免费文化大餐。”继“周末百姓剧场”免费送戏之后,市文广新局又组织开展了免费送电影到社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