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导航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戏剧知识 > 戏剧表演
常德汉剧小生戏分类及主要技法
尹伯康

  一、几种戏路

  常德汉剧小生向来有专行。过去,小生行演员要在戏班里站住脚,至少需掌握一百五十出戏。其中重戏(以小生为主的戏或对子戏)也将近一百折。这些戏,一般按袍服分为蟒袍、靠子、官衣、褶子、箭袍、短打六类。此外,还有少数几出唱功戏、口纲戏、唐僧戏、娃娃戏。

  蟒袍戏:以穿白蟒、红蟒为主。重角有《打黄盖》、《黄鹤楼》的周瑜,《牛脾山》的太叔段,《三相图》的苏秦等;《射戟》、《三战》的吕布半蟒半靠;《刘备招亲》、《三气》的周瑜,《八阵图》的陆逊,《北邙山》的太叔带,《活捉》的子都,蟒靠、箭袍兼重。蟒袍戏要求身份凝重,摆罡稳,架子大;站如松,坐如钟,袖子一抖重千斤。表演重翎子功。

  靠子戏:以穿白衣为主。重角有《长板坡》、《夺斗》、《借兵》的赵云,《李广三奏》的李广,《打东昌》的董平,《修书》、《带箭》、《状元会》的罗成等。《白门楼》、《濮阳城》的吕布帔、蟒、靠、袍兼重。靠子戏讲究稳重、雄武、有气派。要求三稳一快:身架稳、摆罡稳、道白稳;动作快,快而不乱。表演重腰腿功,把子要准。《王彦章摆渡》的李存孝,扎小靠(不打背旗),有繁重的起霸。

  官衣戏:《三难新郎》的秦少游、《双蝴蝶》的蒋青岩穿红官衣,《写状三拉》的赵宠穿兰官衣。官衣戏讲究轻松、柔和,但又柔中有刚,要求用腿劲;摆罡要用点暗劲,使官衣后摆微微摆动,显得潇洒。表演重纱帽翅子功。

  褶子戏:有青褶、富贵褶、绣花褶、八团花多种。青褶子重角有《二度梅》的梅良玉、《渔舟配》的陈春生、《探监》的王金龙、《土牢三赶》的祝琪生等;富贵褶子重角有《关王庙》的王金龙、《麦里赠金》的李炳志;绣花褶子重角有《卖画杀舟》的蒋青岩、《买盗攀赃》的祝琪生、《拾玉镯》的傅朋、《百花诗》的艾茂、《西厢记》的张生等;八团花褶子重角有《紫金山》的张耀宗、《□蜡庙》的黄天霸、《齐星楼》的郝仁杰等。前三者属文戏,后者属武戏。绣花褶子戏一般扮演富家子弟,讲究潇洒,带点风流;走路带方步,大都用扇子。青褶子戏一般扮演落魄书生,要求斯文,带点寒酸,走八字路,抬脚稍高。富贵褶子戏扮演角色更为落魄,寒酸气更重,走趿鞋路,耸肩缩手,抖袖只出半臂,看人偏着头看。富贵褶子戏最难演,既寒酸又不能“失格”,表演需要松弛而又掌握分寸。文华班杨吉林善演这路戏。八团花褶子戏一般扮演仗义之士,讲究英武气概,走大方步,出手刚劲、有力,气势足;褶子一般披着,开打时脱褶子,动作要利索,脱掉褶子一转,常作兵器使用。

  箭袍戏:有一面净箭袍、绣花箭袍、龙箭袍子之分。《酒楼》的石秀、《调叔》的武松穿一面净青箭袍;《清河桥》的养由基、《马武夺魁》的岑彭、《反武科》的岳飞、《醉骗幽州》的穆俊义、《访白袍》的薛仁贵等穿一面净白箭袍;《满春圆》、《鸡爪山》的罗焜、三六九《打华府》的李春芳穿绣花箭袍;《反武科》的柴桂、《端午门》的张宗昌、《南阙刺君》的曹髦等穿龙箭袍;《挑滑车》的高宠穿黄箭袍套马褂。箭袍戏扮演青年时代的武将、将门后代、江湖义士以及王子、宠臣之类人物。表演讲究架子、身段,注重派头,重腿功、武功,有刀枪把子,动作要求快而圆活。

  短打戏:穿打衣者又叫打衣戏,穿打褂皆又叫打褂戏。有的以武功为主,有筋斗、拳术等技艺。出拳要有劲,眼睛要有神,如不少武松戏和《刘高抢亲》、《翠云楼》、《双卖武》(花逢春)等;有的以身法为主,多戴罗帽、扎鸾带,讲究手眼身段的配合,如《林冲夜奔》、《扫雪》、《别窑》、《磐河桥》、《金牛山》(张俊)等。所有短打戏都重腰腿功,要求动作轻巧,身段圆活。

  唱功戏:小生以唱为主的戏极少,只是有些唱段多一点。唱南路的如《修书》、《托梦》的罗成,《升天》的周瑜;唱北路的如《五代荣归》的梁奇、《苟家滩》的石敬塘、《失金钗》的梅良玉等;还有《抢伞》、《仙姬送子》、《秦雪梅》等高腔戏,小生配旦角。同乐班向玉明善唱功戏,用小嗓,会运腔,圆润婉转;文华班曾乐衡喉音宽亮,吐字清晰。

  口纲戏:《伯牙抚琴》的钟子期以白口为主,《仁贵别窑》的仁贵讲白带唱。

  唐僧戏:有《琵琶洞》等“五洞”戏和《子母河》、《通天河》、《朱紫国》、《女儿国》、《双猴斗》、《万寿山》等十余出。披袈裟,挂佛珠,讲究稳重、沉着;眼睛平视,不乱望,步子稳,手脚不乱动,唱腔不起花,不放腔。

  娃娃戏:扮演年轻娃娃,要有孩子气。天真活泼,走路蹦跳,哭笑无常,撒娇气,做鬼脸。如《王佐断臂》的陆文龙、《八顺回国》的阿哥、《举狮观图》的薛蛟等角色。

  二、主要技法

  常德汉剧小生的各类戏都有一些主要的基本功和表演技法。它们往往散布在一些具体剧目中。现就其主要的简介如下:

  头颈功:有运用翎子、紫金冠、罗帽、高方巾、纱帽翅等技法,都需使用头颈“千斤”的暗劲。

  用翎:有扳(单扳、双扳、扳双)、绕(顺绕、反绕)、摆、抖、耍、压、掸(即凤点头,分左右)、含(分单双)、吐(分单双)、挑(一只翎子挑对方,如《凤仪亭》)、扫台翎、太极图、二龙出水等二十来种不同技法,用于周瑜、吕布、柴桂、陆逊、子都、李存孝等不少角色。天元班唐宝成翎子功好,控制自如,能动大小花。

  丢冠:《三气》的周瑜兵败时,被黄忠一锤打掉紫金冠,表现了丢盔弃甲的狼狈相;演员表演时将头颈一硬,运用暗劲将紫金冠脱手抛出,由黄忠扮演者或捡场人接住。《白门楼》中吕布的丢冠,是在貂蝉被擒后,吕布“抖色”昏倒,迅即苏醒,丢冠的同时脚钩坐椅连人带椅冲向台口,表现了吕布气急败坏的心情;瑞凝班李瑞生此处表演最佳。《八阵图》陆逊困阵时的丢冠,同时配合丢枪,“抢背”落马,然后“僵尸”倒地,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

  甩罗帽:用软罗帽,可以前搭、后抛、左右甩动,常用于青箭袍戏和短打戏。如《酒楼》中,石秀与杨雄同时甩罗帽,动身法,紧密配合,优美多姿。《金牛山》中,张俊砍柴时甩罗帽,矮桩踢腿,左右反复,身段园活。甩罗帽多“拗马军”动作,《扫雪》中的薛仁贵,罗帽与扫帚反向而动;《别窑》中,薛仁贵叉鱼时,罗帽与鱼叉反向而动。同乐班李同松、罗同桂擅长此技。

  抛方巾:高方巾也是软的,亦可前后左右抛动,用于青褶子戏和富贵褶子戏。如《土牢三赶》中祝琪生追赶周雪蛾时用得多,并配合矮步追赶下场。青褶子戏的高方巾戴得稍高,像狮子头;富贵褶子戏戴得低,几乎戴在眉毛上面,罩住了前额,显出背时相。

  动帽翅:一般情况常用踮碎步的脆劲使纱帽双翅上下闪动,表现高兴、自得神情。《三难新郎》中,秦少游被苏小妹考得为难时,踱步中一个帽翅摆动。文华班的金钢钻、谢少喜善用此技。

  腰腿功:腿功与腰功是互相关联的,基本技法有:二腿,脚从身侧踢上太阳穴;偏腿,左脚踢右穴或右脚踢左穴;双蹦子,双脚同时跳起踢前额;片马,即飞腿;扳一字,原地不动,手扳脚齐眉;撕一字,双腿前后或向两边跨开贴地;飞一字,双脚跳起落下“撕一字”,如《林冲夜奔》用;跪踢腿,一膝跪地,另一脚踢上眉尖,如《反武科》柴桂用。据说常德汉剧中瑞凝班的熊玉喜最先用之。此外,有些戏中,往往功夫连套,或有些特殊技法。如:

  《罗成修书》中,罗成一只腿“金鸡独立”唱完五十句。

  《长板坡》由,赵云也是单腿站立唱完一段,并有一腿夹枪,另一腿独立的射箭动作,糜夫人自尽后,赵云有跳起单腿落地跪倒的强烈动作。

  《凤仪亭》中有吕布起醉霸,李瑞生演此,出场时用纵步一个转转窜过舞台,窜到台右前角一腿站立,动作迅速利落。

  《清河桥》中养由基的表演尤重腿功,有偏腿、正腿、双蹦子、片马接旋子、拍肩拍肘拍手打三响、跳单腿转身、“白鹤展翅”翻身、“金鸡独立”移腿拉马、架枪扳一字(双手握枪平头,左脚扳上从左手与枪之间伸出)等,动作难度较大。罗同桂擅长此剧。

  《双合印·水牢》董洪的表演,腰腿功亦重,除溜步、抢背、飞跌子(拔虎)而外,摸印时十几分钟的戏全用跪步,配以甩发。天元班的唐宝成演此剧,跪步能跳几寸高。

  《三难新郎》中,秦少游回写苏小妹出的对联时,有“空裆”表演。不用靠倚,身靠桌旁,一腿架于另一腿上,身子下坠作坐状,提笔书写,神态俨然。金钢钻、谢少喜擅此技。

  武功:《狮子楼》、《打店》等剧,有筋斗、提筋、翻桌子、跳桌子、空手夺刀、交拳等武功和“梳头”、“六合”、“三摸”、“点斗”等拳术。文华班杨吉林腿功、武功均好,“拿顶”能出很多花样,如交手拿顶(一人举起一人)。近期的罗炳银,在同辈中武功最佳,长靠、短打均好,动作利索,身段圆活,把子漂亮。

  抖色:通过闭气使脸胀红,表现气恼、着急、悲痛等多种情绪,常德汉剧很重此技。《黄鹤楼》中,周瑜向刘备讨荆州时,赵云突然向周瑜提出要还东风,刘备也站出来打和声,周气极,抽剑欲杀赵,刘护住求情,三人“三转身”,周瑜咬翎抖色,犹如咬牙切齿,十分强烈。抖色有明、暗之分:《丛台别》中,梅良玉与陈杏元生离死别,抖色强烈,要出眼泪,是明抖;《琵琶宴》中,秦香莲弹琵琶诉苦情时,陈世美内心痛苦,暗中饮泣,亦抖色,是暗抖。

  此外,还有疯戏的演技。《探监》的王金龙是装疯。他闻听刘秉义来查监,急速思考,唱“要出监除非是假装疯狂”一句后,衣摆一扎,一个转身背向观众,用手擦鼻梁出现一条黑印,当场变脸,指手、踮步,装出疯态。禁子向观众打趣说:“喏,看到疯的。”《失金钗》中的梅良玉,因失掉珍藏之金钗而精神失常,几乎成疯,捉蜻蜓,唱八仙,动作突兀,重在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同乐班的何玉明善演此二剧,现尚健在的老艺人兰加红亦长于此。

  三、演员分工

  常德汉剧小生演员,需要扮演文、武、贫、富各类角色,不再细分文、武专行,要求“一把抓”。但在后期戏班演员较多时,则设有两个小生,按其在观众中的声誉和演技之高低,有一路、二路之分。一路小生又叫“当家小生”,扮演各类戏的重角;二路小生又叫“二椅子”,或叫“挎刀小生”,扮演次要角色或兼代其它行当的角色。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按戏路而言,当家小生多演蟒袍、靠子、官衣、褶子几类戏;二路小生多戏箭袍、短打和娃娃戏。但箭袍、短打之重戏也归当家的演,如《酒楼》、《调叔》、《清河桥》、《挑滑车》、《扫雪》、《别窑》等戏。而蟒、靠、官衣、褶子之配角也归二路演,如《三搜索府》之康熙、《兴隆庵》之唐高宗、《取成都》、《过巴州》之赵云、《三元会》之梅仲、《骂相》之吕蒙正等角。岳云戏一般为配角,由二路扮演,如《九龙山》、《风波亭》、《王佐断臂》等戏。

  一出戏中有两个小生角色的,则当家小生演重角,二路小生演配角。如《黄鹤楼》、《打黄盖》、《大回荆州》、《三气周瑜》等剧,当家演周瑜,二路演赵云;《狮子楼》中当家演武松,二路演西门庆;《丛台别》中当家演梅良玉,二路演陈春生。但有些戏中,二路演的角色比当家演的角色戏更重,如《反武科》中柴桂的戏重于岳飞,《金牛山》中张俊的戏重于胡英。

  如果一天演两出以上的小生重戏,则当家小生一般演文戏,二路小生一般演武戏。

  给其它行当配戏,一般归二路小生担任。但有些戏份量较重,也归当家小生演。如《战洪州》、《闹严府》,当家小生配花旦,《盗旗马》、《青狮岭》,当家小生配武旦。

  小生兼代其它行当的角色,挂须的有《定军山》的刘备、赵云,《夜战马超》的马岱、刘备,《失空斩》的王平,《孔明拜斗》的马岱,《龙门阵》的周青,《荥阳城》的季布,《百子图》的殷破败,《太白醉酒》的贺知章,《五岳图》的黄飞虎、哪吒等角。开脸的有《阳五雷》、《阴五雷》的毛遂,《假桃山》的白猿(花脸也演),开猿猴脸,属猴子戏;《大破摩天岭》的红满满(丑也演),开金钱脸。这些代角,只有黄飞虎和红满满归当家小生扮演,其他角色均归二路小生演。

  (钟华飞讲述,尹伯康整理,整理本文曾访问罗彩武同志)

《常德汉剧荆河戏教学演出纪念册》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