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导航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戏剧研究 > 文章
阳戏剧种名称考源
罗炳辉

  阳戏,是流布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地区以及川、黔、鄂三省部分地区的地方小戏。对于“阳戏”这个剧种名称的来源问题,以前各方面研究甚少,基本上没有定论。它既不象湘剧、祁剧、辰河戏、桂剧、京剧、吉剧等以“籍贯”命名,也不象花鼓戏、 花灯戏、曲剧、端公戏等以“家庭出身”命名,更不象藏戏、白剧、壮剧、苗剧等以“民族成份”命名。上述剧种名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闻其名即知其性,使人一目了然。而“阳戏”这个名称,却令人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好在近几年来,戏曲研究之风日盛,一些同志开始对阳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随之而来,也就对这个剧种名称的来源提出了一些看法。归根结底,就是对这个“阳”字应该作何解释的问题。这些看法大致有:一,认为该剧 种流布于武水(今峒河)或辰水(今沅江),澧水三阳,故名“阳戏”;二,认为“阳”即阳春,所以,种阳春人的戏就叫“阳戏”;三,“洋里洋盘”(按封建礼教来看,它的演出有点‘出格’),就叫“阳戏”。另外还有人说:阳戏是从梁山调演变而来。这些看法,似乎都是从推理中得来,过细思之,却都缺乏科学论据,因此,笔者不敢苟同。

  那末,“阳戏”名称来源究竟何在?“阳”字到底应作何解释呢?我认为,它与流传于这一带的傩戏(傩堂戏)有着密切的关系。

  酬神还愿唱傩戏,在湘、黔、川、鄂四省接壤地区流传极为悠久,古籍中多有记载。这一带在酬神还愿时,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不论是还三天愿或五天愿,都得行法事。于傩堂演正戏之外,另于屋外场坪扎一台,演唱阳戏和花灯(又称“小阳戏”),而且,一般也只有还傩愿时,才演阳戏。据凤凰县老艺人田景光回忆说:“在清朝末年,凤凰城里人只有在冬天还傩愿时才看得到阳戏,平时看不到。”大庸县老艺人李玉芳也曾说过:“每年八月十五起还傩愿唱戏,一直唱到冬月不还愿了,也就不演了。放下阳戏操花灯。”所以,不仅坛主(巫师)们会唱阳戏,而且,阳戏艺人都是身兼三艺,阳(戏)、花(灯)、傩(堂戏)全会。其中,不少阳戏艺人都曾参坛拜师,都会行法事。如大庸县阳戏老艺人广松霞法名广法显,李寿法名李法灵,而凤凰县老艺人杨光孝、刘老喜、谭友才等无不都是这样。更有意思的是:在对北路阳戏追根溯源时,广松霞等老艺人都说北路阳戏源于大庸县教子垭乡犀牛潭的覃氏“一家班”,而这个“一家班”,又恰恰是大庸县境内傩堂戏中最有名的呆、覃两坛之一的覃家坛。可见,阳戏就是伴随着还愿唱傩戏的发展过程而萌芽、生长的。近查贵州省《遵义府志》(清•道光辛丑年——1841年——郑珍、莫友芝纂)‘风俗’卷二十卷第九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歌舞祀三圣日阳戏。三圣:川主、土主、药王也。近或增文昌日四圣。每灾病力能祷者,则书愿帖祝于神,许酬阳戏。既许后,验否必酬之,或数月,或数年,预洁羊豕酒,择吉召巫优,即于家歌舞娱神,献生献熟,必诚必谨,馀皆调弄,观者哄堂,至钩(勾)愿送神而毕,即以祭物燕(咽)亲友,时以夜为常。”(相同记载亦见《桐梓县志》,《平越自隶州志》中)莫友芝先生还在他的诗作《撞锣行》中写道:

  “神灵不灵巫口生,

  珓吉不吉巫手成。

  前巫出门病不利,

  后巫韸韸静唱阳戏。”

  上述志书和诗作,不仅说明阳戏在演出形式上鼓声嘭嘭,载歌载舞,诙谐“调弄”,富于生活气息和喜剧特色,以至于“观者哄堂”;而且,更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阳戏,就是为酬神还愿的急祭祀活动而演的戏,换句话说,阳戏绝不是从别的什么地方小戏演变而来,而是和傩堂戏一样,就产生于酬神还愿的祭祀活动中。

  当酬神还愿之际,行法事(如《发功曹》、《造桥》、《点兵》、《开洞》、《迎神安位》等)和傩堂正戏(如《搬先锋》、《搬开山》、《搬师娘》、《搬算匠》等)必须在堂屋内用五彩扎扮的“傩堂”中进行,而阳戏和花灯则“不能进屋”,即不能进傩堂,必须在屋外另行扎台演出。正如吉首市兼擅阳、花、傩三艺的老艺人吴庆忠说的那样:“还傩愿时,二十四戏在门外(天地四空)搭簟阳于篷篷。”前者系指供奉在傩堂之中的傩公、傩娘、历代祖师和主人家的祖先等,后者则泛指演出的各个剧目。因此,巫师们都把行法事和演傩堂正戏称为“正教”(或“正朝”)。把演阳戏、花灯等称为“外教”。照宗教界阴阳学说的观点说,傩堂象征阴界,故内敦主阴,屋外为天地四空,是阳界,故外教主阳,于是,巫师和艺人们也就把内教演出主阴界的戏称为“傩堂戏”(或叫“傩戏”),而把外教演出主阳界的戏叫做“阳戏”了。无怪乎在四川省《酉阳县志》中也有“……为死去的人演的戏叫阴戏,为在世的人演的戏就叫阳戏”这样的记载(大意)。因此,我认为,这 就是“阳戏”剧种名称来源之所在。

  弄清楚了阳戏剧种名称的来源,也就不难理解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在阳戏剧目中有不少和傩堂戏一样,或来自傩堂戏,如《孟姜女》、《庞氏女》、《雷交鎚》等;以及为什么在清末、民国初年以前,阳戏必定是依附于傩堂戏而演出等。

  总之,弄清楚了名称来源,对于研究阳戏与傩堂戏这两个剧种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影响,是大有裨益的。

来源:剧海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