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导航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戏剧研究 > 文章
尴尬人生的潇洒回旋
段华

  甘征文的姓氏实乃甜蜜,然而他的人生际遇尤其是创作生涯却充满苦涩。距《八品官》饮誉京都不觉一十八年过去,甘夫子青丝已不再乌青然而艺术青春却再度焕发,一出清新可人的《赵乡长转圈》带着汨水的灵秀和泥土的芬芳闪亮登场。

  《赵乡长转圈》写的是当代农村基层干部的忧患、困惑、追求和奋斗,写的是当代农民的艰辛、倔犟、善良和憧憬。曾几何时,在农村不少地方,原本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被时代的流行病所侵扰、破坏,公仆和主人的角色错位带着强大的惯力使人际关系形成时代的怪圈,它像激流中主流和逆流对接时形成的漩涡,愈转愈深,恶性循环。《赵乡长转圈》(以下简称《转圈》)中的第二场《碰钉子》,把时下在某些农村所存在的干群关系严重对立的情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磊石村缺乏自觉性,耍的耍刁难,扯的扯歪筋……心慈手软再不行,突击队给我打冲锋,督查组搞龙卷风……”这不是副乡长沈谷仁的独有烦恼和动作,这是个无数个生活中沈谷仁在舞台上的再现。有了此矛,必有此盾,不平则鸣,善良而倔犟的农民终于憋不住愤懑和怨怼,“上县城,去省里,捆起被包背起米,只要贺三叔头前走,要把官司打到底!”几乎水火不容,剑拔弩张。赵乡长转进了这个漩涡,一边是“敢抓敢管”,“无私无畏”,一边是群情激愤,众怒难平,赵乡长好不尴尬!他又开始了艰难地转圈,第一圈,他亲手为三世界松绑,差点把副乡长气走;第二圈,给乡亲们递烟,又遭村民奚落;第三圈,向村民晓之以理,收效甚微;第四圈立即退回强行抵作上缴任务的猪、稻、电视机等,总算将“明火”熄灭,然而村民心头余烬未灭;第五圈,动员沈谷仁随行为三世界这还强缴的稻谷……赵乡长转来转去,如床底下打拳,伸腿打伤了爷,出手打伤了娘。他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他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然而,他怀着从父辈血液中承袭过来的爱民情结,怀着对社会最底层芸芸众生的人格尊重,面对接踵而来的尴尬,用全身心的热情和赤诚旋转着,令人联想起东北二人转那神奇的手帕,遇上演技不佳的演员总是被抛来抛去旋转不畅洋想百出,然而旦转活,手帕则变成魔帕令人眼花缭乱大有可观!

  尽可能耐人寻味,是现实生活给作者提供了这种艺术创造的可能性。甘征文死死抓住“赵醒子”的“醒气”,让他一次复一次地与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去碰撞,碰得他晕头转向,撞得他头破血流,人们也许以为一乡之长风光无限甚而至于可以横行“乡”里,殊不知大凡有所追求有所作为的乡长常常尴尬多于潇洒。处于转型期的大干世界并非一路鲜花一路绿灯,诸多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势必在这些矛盾和头绪中旋转,就像一个急欲射门的足球,人为地被踢来踢去,转无数个圈终难到达目的地。赵乡长这只足球每到一处都会迎来飞起脚。上县城推销除尘器,被见钱眼开的王主任拒之门外,是因为舍不得金弹子不会送礼。群众集资眼看得不到回报,赵乡长携宋秘书进京求助,节衣缩食大功告成,不料在划车上因无钱而“打溜票”当众蒙羞,堂堂乡长被罚拖地板……总之赵乡长是不如意事常八九,甘征文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让主人公在舞台上历尽尴尬捉襟见肘,有时甚至狼狈至极无地自容。这种从古希腊悲剧着墨于英难受难的技巧中反串而来的尝试,获得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喜剧效果。转圈转过弯弯山道,一旦跃上葱茏四百旋,可见无限风光在险峰。尴尬过后是潇洒,不是吗?当列车长了解原委大受感动后欲赏给这位“打溜票”者一个卧铺时,赵乡长连连谢绝“我还是擦地板”,并舞蹈着扬起拖把唱“拖把拿在手,心中喜洋洋……我把地板拖,拖得溜溜光”时,观众所看到的是一片将个人得失甚至面子置之度外,视农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仆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皆忘,一心为民,这是一种凤凰涅槃式的超度!这拿着拖把的乡长此刻展示的哪是尴尬际遇,分明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潇洒人生!独具匠心的编剧艺术地以当代共产党人最先进的价值取向为灯塔,引导着观众围绕五光十色的当代城乡奔走回旋,山重水复而后柳暗花明。

  然而,编剧的这种喜剧性运作并不轻松,他在稿纸上的转圈与剧中主人公的转圈同样艰难。甘征文没有戏剧学院的烫金文凭,但是他有着对当代农民生存生活状态的长期观察和深情关注,他有着直面现实的理性思考和干预生活的艺术勇气。山一般沉重的忧患意识和水一般纯净的爱民情结,使他敏锐而双顺理成章地发现了密切干群关系再铸鱼水深情这一重大现实题材。应当说,这个题材已无多少新意可言,但是,这种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艺术处理却非易事。甘征文选择了“转圈”这一从生活本原撷取而又颇具哲学意义的具象,层层剥笋,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直至把尴尬转为潇洒,把无奈转向有序,把无情转向有情。

  历史总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的,作为文学佯式中最艰难的戏剧的创作何尝不是如此?甘征文的创作历程正如他笔下的赵乡长一样,一直在转圈,他始终以农民为圆心,以自己为半径,围着他所熟悉的山水田园转,围着农民的忧乐企盼转,围着当代农村最底层最激烈的矛盾冲突转,围着农民所赋予的时代责任和作家自己的良知转。他像一头拉碾的老黄牛,周而复始,乐此不疲。他更像一名冰上芭蕾健将,足下生花,玉树临风!

  应该承认,《赵乡长转圈》的演职员是深谙编剧苦心的。导演彭自兴执导过多部农村题材喜剧,这一次他从艺术自我中潇洒地“转”了出来,赵乡长转来转去的外化表现,更注重其思维“转圈”的轨迹展示和人物心理、情感的把握,内外齐“转”,成功地营造了全剧艺术上的良性循环效应。第一场那谐趣横生的轿子舞,既汲取了戏曲程式化的优良传统,又注人了崭新的时代气息。那辆残缺不全的破单车的设置,也为塑造人物,物化“转圈”之意蕴立下点睛之功,幕间演员走向台侧或“宣叙”或“咏叹”,让剧务人员在半明半暗灯光下换景的布氏间离术,也显示了编导创新的勇气。演员表演朴实自然,不饰雕琢,尤其是赵乡长饰演者夏明根,活脱脱一个从田野山庄走上舞台的乡干部,“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举手投足憨态可掬土得掉渣,然而他更是艺术中的乡长,一个兼备生活之“形”和艺术之“神”的“赵醒子”。古平和彭明分别饰演的马月香和宋秘书均转出自我形体美的怪圈,步人愚中透智的循环。欧阳觉文的旋律为《转圈》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不少章节可在观众心头留下绕梁余音。不能说《转圈》已经尽善尽美,在人物塑造、结构处理及不少细节表现上均有加工余地,但《转圈》的编导和演职人员向广大观众所倾力奉献的艺术效果和大巧若拙的“醒子”精神,是难能可贵且能征服观众的。

  转,是物体运行永恒的自然法则。月亮围着太阳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参与宇宙间浩然壮观的天体大公转。张黎的歌词写得绝妙: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赵乡长转圈》像一盘旋转不息的发条,伸张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牵引着人们的理性思维,随着赵乡长耐人寻味的转圈轨迹,去拷问各自的道德良心,自转着并参与世纪之交大千世界理想信念价值观交汇交融的大公转,让自己的人生际遇和精神境界从沉郁转向旷达,从尴尬转向潇洒,从平庸转向崇高!

来源:艺海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