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戏曲音乐创作,不外乎主旋律和伴奏两个方面的问题。解放以来,各地方戏曲剧种在排演现代戏方面,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大胆地运用本剧种的传统声腔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内容,对传统曲牌、唱腔、锣鼓经的改革、以及多声部手法和伴奏、乐队的运用等,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凡是正确处理好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凡是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古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既保留本剧种的风格特色,又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的,都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否则,都将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一条不可忽视的、已被实践所证实了的重要经验。
现代戏曲音乐创作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主旋律。也就是说,如何运用本剧种特有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创作出具有本剧种声腔特色的唱腔,表现出现代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好新的人物形象。要想完成这个任务,主要是要掌握好本剧种音乐的特殊规律、表现方法和创作原则。如果连表现剧情内容和剧中人物的音乐(唱腔与伴奏)的主旋律都站不住脚,那哪能谈得上用很好的伴奏来烘托人物的唱腔和人物的表现呢?因此,我想谈谈个人的创作体会,请同行们教正。
一、传统,是创新的基础
各地戏曲剧种音乐的传统,都是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深厚根基上形成的,是先辈们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所以,她不但具有我们民族的性格和气质,而且能深刻反映我国历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体现了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特有的艺术规律和风格。不论是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节奏变化,或是民族、民间优秀的演唱方法和传统的民族、民间器乐艺术等,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创造性,因此也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各地剧种繁多,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几百年来她们各自按照特有的规律,随着社会的进步,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老的传统基础上又创立了被人们承认和接受了的新的传统,但又万变不离其宗,都与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传统,是我们创新的基础,只有基于传统,才能特点突出、个性鲜明。所以,首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刻理解、完全熟悉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东西。要细心研究、熟练掌握,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地。背得几十百来支曲牌就自以为是地东拼西凑,其结果是把本剧种声腔中的特性音调与风格改得面貌全非。所以,只有真正地熟悉了传统才能有初步起飞的资格,“熟”才能生“巧”。那种没有传统的创新总会夭折的。因为它是没有剧种特色的产品,是毫无生命力的。所以,要想创作出具有浓郁剧种风格特点的、非常性格化的、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能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的、优美动人的新旋律,这种新的旋律就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变化、去发展、去创新。这才是我们要走的道路。
二、借鉴,是创新的前提
借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他为我用”,即学习国内兄弟剧种优秀的东西,溶化为本剧种的东西;另一方面是“洋为中用”,即学习外来的技法,使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也不是为了提高身价,而是我们戏曲音乐工作的当务之急。至于具体如何借鉴?我认为:
第一 要认真学习西洋作曲理论、和声配器等基础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戏曲音乐工作者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音乐素养。从我们邵阳地区的祁剧和花鼓戏情况来看,大都是从师学艺、学徒起家的,有的还是“半路出家”或改行而来。他们大都缺乏系统专业理论,仅靠实践的积累和自学的点滴来进行日常的编配工作。一般是“旧曲沿用”或“死曲活用”或“犯腔转调”而已。乐队的演奏一般是按传统习惯进行,好一点还简单地勾勾谱,这已经是了不起的事了。现在是八十年代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都在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民族的戏曲得用优美动听的旋律、轻松愉快的节奏来反映今天的生活和劳动。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所以,不改不行,不发展不行,不前进就更不行了。只有学得了科学的理论和技能,才能对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进行科学的总结,更便于继承和发展,也才能产生新的戏曲艺术。
第二 是学习西洋的科学发声方法,使我们戏曲声乐与科学方法相结合,创立我们自己的戏曲声乐理论。各地方剧种都有自己剧种各个行当的发声方法、特点。如祁剧传统中就有各行当嗓音的基本要求。总的说来都有真假嗓的运用,但具体到每一个行当如小生的假音、生角的沙音、旦角的窄音、花脸的霸音等都只在某种程度上有行当的体现而无人物的刻画。这是过去草台演出的做法,而在今天现代化的剧院中来表现现代人物的生活,就有从根本上提高的需要。举凡嗓音的甜润、嗓音寿命的延长、呼吸的运用、气息的控制、音准的讲究(有的演员的嗓音总要比琴高那么一点点)等等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了。假如我们宝贵的传统能再朝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那岂不有如“锦上添花”了么?
第三 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喉,还要有一支精粹的乐队来伴奏,所以戏曲乐队的功能应以“伴”为主,起到描绘意境、烘托剧情和深化人物的作用。所以,根据现代的要求和剧团改革之后的情况,必须建立一支能文能武、能中能西而且训练有素的队伍。光靠“三大件”是无法表现现代生活的。戏曲要振兴,没有一个精干的乐队是不行的。
三、戏,是创新的依据
运用传统或者借鉴,都要落实在戏上,都必须从戏出发。过去演传统戏,前辈艺人对曲牌都有一定的用法。根据就是剧情的发展、场次的结构和人物性格的变化,这已形成了一种程式性的规律了。现代戏音乐的设计与布局,虽然可以借鉴传统的用法,但由于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太大,其结果当是不同的。因为现代戏有各种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体裁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等等,所以,必须从戏的具体内容出发,重新构思整个戏的音乐布局和唱腔设计,与此同时还要认真考虑本剧种音乐的创作原则、结构规律,才能适应戏的需要。
外来的因素,对发展和提高我国戏曲音乐的水平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我们创作时如果能在和声、复调、织体以及乐队的编制等方面加以借鉴,吸收其演唱、演奏、音响组合等方面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这对我们戏曲音乐的提高和发展将会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