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门大戏
“四门大戏”即《目连传》、《观音》、《岳飞》、《夫子》。它们是配合旧时祭祀演出的主要剧目,也是戏班赖以生存的剧目。四门大戏如连接起来,可以演15——20天。
《目连传》(高腔)
目连是印度人,叫目犍连,是释迦牟尼的一大子弟。西晋时,敦煌和尚竺法护为了迎合中原尊重孝道的伦理观念,就借目连之名,编造了一部《佛说盂兰盆经》,说目连有下地狱救母的孝心。当时的中国人很喜欢这样的大孝子,于是每年都按经书中的要求世人,于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如目连那样,请众僧举行“盂兰盆会”,超度自己去世了的列祖列宗和无人祭祀的孤魂厉鬼。到了武则天朝,敦煌另一位大和尚实叉难陀,又编了一部《地藏王菩萨本愿经》,里面写了两个女子下地狱救母的故事。后来便有人将两本“佛经”中下地狱救母的故事揉和在一起,编成《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来说唱。再后来便有人将有关目连的变文编成戏曲表演。北宋崇宁二年(1803年),京城汴梁上演了《目连救母》杂剧,被孟元老写进了《东京梦华录》。这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写进一个正正堂堂的史料书中的剧目。此剧可以演七天。主要目的是配合中元节祭祀,超度列祖列宗亡魂、无人祭祀的厉鬼,让他们得到血食、衣被、冥钱,回到阴间或去到别处,不要在本祭区惹事生非。北宋目连戏演得精彩,能使“观者增倍”,于是各地纷纷效尤:一是孝敬祖宗,二是驱逐厉鬼,三是娱乐活人。此事代代相传,且向南方蔓延,成了中元节的习俗。元末明初,《目连传》在长江以南,临安周边地区,成滥觞之势。江西则用弋阳腔、青阳腔演唱目连戏,效果颇佳。在统治者的推动下,向湖南、福建、云南、四川、两京流传。祁阳地方戏艺人,将弋阳腔拿了过来,结合祁阳地方音乐、语言、习俗进行改造,便成了祁剧《目连传》,艺术效果非常好。所以,祁剧艺人说,江西高腔(弋阳腔)《目连传》是祁剧之祖。
明代安徽祁门人郑之珍以民间演出本为基础,进行了修改整理,编成一部《劝善记》。故事还是以目连救母为主,另外又加进了儒家的“五伦”,道教的羽化升天,佛教的六道轮回等观念和人物故事。唱词典雅,道白通畅了;哑剧和大量的做戏不好叙述,则被大量删除。艺人们演出时,往往采用其唱、白,而哑剧、做戏和杂耍,则以古习为准。佛道两家为了加进自己的观点,便在《目连传》前面加上一个“前传”,佛教加《梁王》,道教则加《金毛造反》。祁剧一般是加《金毛造反》。
《目连传》故事
《前传》——“金毛造反”傅家“九世经堂,九世好善”。因洪钧作乱,傅相返回故土,收益利、金奴为螟蛉。舅父陶全告刁状,傅相被发配边地,途经朝阳观,施金为真武祖师装换真容。阵前对敌时,真武祖师显圣,傅相擒贼立功。傅相淡泊功名,让兄弟傅抹做官,自己回家奉佛。路过朝阳观,又施金银建观。尔后去杭州受戒。这些故事只说傅萝卜的父亲傅相,与傅萝卜——目连无关,《佛说盂兰盆经》中亦无这些故事的踪影。这个《前传》可以演两天半。演出时,次要情节可用可删。
《后传》——目连救母 《目连传》是目连戏的核心部分,主要内容是目连下地狱救母,因为是演在《目连前传》的后面,又叫《目连后传》,自《庆贺新年》起,到《坐台团圆》止,大致由下列几组故事构成:一、刘氏产子;二、傅相升天;三、大开五荤;四、刘氏归阴;五、挑经挑母;六、十殿寻母;七、合家升天。这七组故事中还加进了《海氏悬梁》、《傅相济贫》、《僧尼相调》、《追赶芙蓉》、《松林戏卜》、《曹氏入庵》等几组小故事。加进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保存大量祭祀仪式性的关目,如《天将迎台》、《搜毛神》等;二是保留杂耍技艺性关目,如《鬼打贼》、《海氏悬梁》、《打叉大吉》等;三是《前传》故事延续的关目;四是根据“宝卷”故事增加的关目,如祁剧《目连传》中有一组《活捉王魁》的关目,共四块牌(关目):《阳告》、《阴告》、《活捉》、《转世》。写益利是敫桂英转世,金奴是王魁转世。王魁前世作恶,男变女;敫桂英前世为善,女变男。益利劝主礼佛,升天;金奴劝主开荤,打入地狱。还有傅萝卜以佛祖锡杖叩开夜魔城门,放走饿鬼的故事。佛祖命傅萝卜投胎为黄巢,杀人800万,收回夜魔城逃走的饿鬼。这些是从《目连三世宝卷》之类的的说唱文学中移过来的关目。
祁剧《目连传》和其他地方的目连戏一样,结构比较松散,具体演多少关目,视祭区演出要求而定。祭区经济富裕,要求多演几天,便塞进王魁、敫桂英、黄巢等故事多演几天。反之,则可以删去一些场次,少演几天。
全部《目连传》的场次
第一天《迎佛降祥》
(1)迎佛降祥 (2)傅相玩赏 (3)洪钧打围 (4)观音收魔
(5)扫坟报凶 (6)雇请脚夫 (7)弟兄分别 (8)夫妻登程
(9)长亭赐金 (10)太白遣虎 (11)虎伤长脚 (12)叔侄相会
(13)金益恭贺 (14)按院起马 (15)过继生非 (16)霹雳写状
(17)公堂告状 (18)按院上任 (19)傅相被拿 (20)公堂发配
(21)夫妻分别 (22)回军言情 (23)朝阳赐金 (24)到衙投批
(25)金毛打围 (26)操演盾牌 (27)闻报会阵 (28)回营点军
(29)真武显灵 (30)托梦详梦 (31)傅林归家 (32)叔嫂相会
(33)朝阳补金 (34)弟兄相会 (35)辕门受戒 (36)招亲团圆
第二天《汤饼大会》
(37)弟兄分别 (38)朝阳言戒 (39)归家言情 (40)王氏别夫
(41)斋子登途 (42)大设戒堂 (43)佛贬桂枝 (44)江边拾螺
(45)夫妻各单 (46)刘氏毁螺 (47)古佛下凡 (48)刘氏产子
(49)汤饼大会 (50)方亮别家 (51)落店言情 (52)拐骗相邀
(53)训子赠钗 (54)见钗归家 (55)归家辱妻 (56)冤鬼上路
(57)公道拷鬼 (58)海氏悬梁 (59)监按指示 (60)曹府遣媒
(61)过礼抄席 (62)萝卜攻书 (63)萝卜整冠
第三天《傅相升天》
(64)庆贺新年 (65)三清讲道 (66)刘氏斋尼 (67)傅相济贫
(68)玉皇设界 (69)阎君接旨 (70)城隍挂号 (71)观音示变
(72)香山祝寿 (73)游观香山 (74)罗汉扫殿 (75)罗汉演武
(76)花园烧香 (77)傅相升天 (78)请僧追荐 (79)游观地府
(80)受封团圆
第四天《大开五荤》
(81)萝卜谢孝 (82)劝姐开晕 (83)遣子经商 (84)拐骗相邀
(85)客路施金 (86)雷神接旨 (87)社令插旗 (88)雷打拐子
(89)萝卜投店 (90)赶狗上路 (91)狗儿盗袍 (92)刘氏收仆
(93)遣买慈牲 (94)大开五荤 (95)打僧骂道 (96)犬馒斋僧
(97)议事烧桥 (98)和合买货 (99)金刚下山 (100)萝卜辞归
(101)观音点化 (102)益利买鞍 (103)叩谢五方 (104)李公劝善
(105)僧背老翁 (106)尼姑下山 (107)僧尼相调 (108)长亭报信
(109)归家团圆
第五天《刘氏归阴》
(110)庆母归善 (111)十友登途 (112)观音渡厄 (113)三匠争席
(114)萝卜济贫 (115)追赶芙蓉 (116)十友见佛 (117)追悔埋骨
(118)益利赶狗 (119)三司议事 (120)司命奏帝 (121)阎君接旨
(122)五瘟赐福 (123)公差上路 (124)无常引路 (125)益利扫殿
(126)花园盟誓 (127)请觋祈福 (128)刘氏归阴 (129)请觋开路
(130)狗二下阴 (131)金奴下阴 (132)城隍挂号 (133)刘氏回煞(回家团圆)
第六天《目连寻母》
(134)萝卜描容 (135)才女试节 (136)过金钱山 (137)里正催粮
(138)县官起马 (139)萝卜辞友 (140)过望乡台 (141)遣媒辞婚
(142)过奈何桥 (143)主仆分别 (144)白猿出洞 (145)遣将擒猿
(146)白猿开路 (147)挑经挑母 (148)松林试卜 (149)五瘟赐福
(150)过滑油山 (151)打叉大吉 (152)过寒冰池 (153)过火焰山
(154)过烂沙河 (155)擒沙和尚 (156)梅岭脱化 (157)见佛团圆
第七天《盂兰大会》
(158)师友讲道 (159)曹府元宵 (160)过孤凄埂 (161)目连坐禅
(162)一殿寻母 (163)曹氏清明 (164)二殿寻母 (165)公子思叹
(166)求婚逼嫁 (167)三殿血湖 (168)曹氏剪发 (169)曹氏逃难
(170)四殿奇逢 (171)曹氏人庵 (172)五殿考鬼 (173)二度见佛
(174)六殿奇逢 (175)曹公见女 (176)曹氏却馈 (177)七殿见佛
(178)目连挂灯 (179)八殿收魔 (180)九殿不语 (181)十殿转轮
(182)观音指引 (183)龙保讨饭 (184)益利见驴 (185)打猎见犬
(186)犬入庵门 (187)主仆相会 (188)曹氏赴会 (189)十友赴会
(190)盂兰大会 (191)坐台团圆
《前传》、《后传》的划分,没有定论。一般说当以《刘氏产子》为界,因为从此就有傅萝卜——目连了。
《目连传》中能单独演出的剧目有《海氏悬梁》、《傅相济贫》、《遣子经商》、《赶狗上路》、《尼姑下山》、《僧尼相调》、《三匠争席》、《僧背老翁》、《追赶芙蓉》、《花园盟誓》、《刘氏回煞》、《才女试节》、《松林试卜》等。
《观音》(高腔)
《观音》又名《香山》、《南游记》。观音和目连一样,是印度佛教中的菩萨,叫“光世音”或“观世音”,为避李世民的“世”字讳,便去掉一个“世”字,叫观音或“观士音”。观音本是男性,到中国后,慢慢雌化,成了女性。
《妙法莲华经》载:“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解脱,以是名观世音。”观音有32化身,能救12种大难。遇难的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就能“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贵贱贤愚,一视同仁。所以旧时人们称他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慈航普度的观音菩萨,并经常念诵其名。
观音东传中原,便中国化了。最早的故事是北宋普明禅师所撰的《香山宝卷》,元代就有了赵明镜的的《哑观音》,明代则有了富春堂刊本《观世音香山修行记》,于是被编成可以演三天的戏文。此戏内容颇异于印度“原版”观世音。
观音的故事 新宁国妙庄王,将三个女儿嫁给三位功臣,唯三公主鸳贞不愿嫁人,她念母亲十月怀胎之苦,要吃斋念佛,报父母养育大恩。妙庄王大怒,命她白雀寺出家受苦,以期回心转意。鸳贞便获法号妙善。妙善打扫佛殿时,众佛像顶当不起,纷纷倒地。当她叫来众尼时,佛像又自然站立;当她打扫后殿时,钟不敲自呜,鼓不擂自响。颇有荒诞派的味道。妙庄王派人火烧白雀寺,烧死尼僧500,唯妙善不死。妙庄又派人用白绫将妙善绞死。妙善的阴魂游地府。地府中插进了两个故事:一是岳少保打爹骂娘,被雷击死;二是曹二嫂打公骂婆,被鬼打死。冥判曹二嫂变马,岳少保变牛。妙善则受礼遇,返尸还魂,去矮龙泉继续修炼。如来知妙善道心甚笃,赐她千变万化身,去香山收善才,去东海收龙女护法,占普陀山为道场,普度众生。被庄王烧死的500尼僧阴魂叫冤,玉帝让她们每一位在妙庄王身上栽一个波罗疮。妙庄王命危,妙善化作番僧为父治病。妙庄王要大、二女儿献眼、手作药引,不果。香山妙善却献出眼、手治愈父疾。最后的结果是“一女出家,九族升天。”连两位不愿献眼、手的姐姐和姐夫也成了菩萨和仙官。《观音》可演三天。
全部《观音》场次
第一天
(1)锁拿寒林 (2)副末开场 (3)李音玩赏 (4)庄王设朝
(5)陈庆训子 (6)金殿册封 (7)御园观花 (8)涂树出兵
(9)定烈闻报 (10)奏朝请旨 (11)驸马出兵 (12)成亲招配
(13)金星解难 (14)冷宫教经 (15)摘花奏旨 (16)伍云起马
(17)观音扫殿
第二天
(18)副末开场 (19)觉全奏朝 (20)金星搭救 (21)打柴汲水
(22)斋僧布施 (23)肖僧人寺 (24)伍云回旨 (25)觉全归阴
(26)火焚白雀 (27)霹雳回斩 (28)黄賛解刀 (29)云阳监斩
(30)回旨复斩 (31)仲龙解罗 (32)丧命归阴 (33)王氏起丹
(34)少保调情 (35)归家打父 (36)雷神打丧 (37)扫坟归阴
(38)出鬼打叉 (39)秦广挂号 (40)奈何超孤 (41)桥头度孤
(42)五殿诉冤 (43)王氏对经 (44)五殿解罗 (45)师度还阳
第三天
(46)副末开场 (47)桂子戏道 (48)见佛加封 (49)香山收恶
(50)龙宫训女 (51)上岩受封 (52)寄书飘海 (53)灵官显圣
(54)普陀占崖 (55)尼僧叹幽 (56)伽蓝奏帝 (57)排朝玩赏
(58)尼僧种波 (59)大士化身 (60)收榜医病 (61)取眼调药
(62)香山显圣 (63)宫廷炼药 (64)金殿加封 (65)香山团圆
《观音》中经常作单折演出的有《香山庆寿》、《牡丹对药》、《少保调情》、《妙善成佛》、《打扫佛殿》等。
《岳飞》(高腔、昆腔)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有“以身许国、志必恢复中原,虽死无恨”的爱国思想;有待人宽厚、平等相处的儒将风范;有善抓战机、克敌制胜的统帅气概,他指挥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三军将士,同仇敌忾,朱仙镇一仗,使不可一世的金兵溃不成军。本来可以乘胜追击,直捣王龙府,“还我河山”,以朝金阙,然而奸臣秦桧等用十二道金牌把他召回,暗杀于风波亭。主战派失势,南宋一蹶不振,终于易鼎于元。岳飞悲剧人生的震撼力量极大,被害不久,民间话本、小说、舞台戏曲就极力歌颂,如元代孔文卿的《地藏王证东窗事犯》杂剧,元、明间无名氏的《宋大将岳飞精忠》杂剧,元南戏《岳忠孝王东窗事犯》等。到了明代,由于权奸挡道,国力衰微,各种《岳飞》便以怀念忠良、贬斥奸佞的寄寓应运而生,先后出现了熊大木的《武穆演义》,邹元标的《精忠岳传》等。弋阳腔也以元、明杂剧、南戏、正史、民间传说为依据,编撰了《精忠记》连台本戏,卷帙繁浩,规模宏大。传说风波亭绞岳飞是弥天奇冤,感动苍天而泪下,化作滂沱大雨,故天旱时,农民则集资演《岳飞》,以得雨水而救禾苗。于是,《岳飞》成了祁剧“四门大戏”之一。《岳飞》的主题提炼、结构营造、人物刻画,特技安排,道白唱词,均十分高超,然而却未引起戏剧界的重视。
《岳飞》的故事 祁剧《岳飞》,根据《精忠岳传》的章回小说改编,北宋徽、钦二帝,宠信奸佞,不理朝政。各地水旱连年为患,洞庭杨幺揭竿而起,金兵乘机来犯,二帝被虏。高宗赵构立,岳飞忠君报国,内平杨幺,外御金兵,朱仙镇一仗,大获全胜。后被奸臣秦桧所馋,屈死于风波亭。全剧自《降大鹏》起,到《天门交代》止,可以演七天。
《岳飞》的场次
第一天《贬大鹏》(高腔)
(1)岳和玩赏 (2)虬龙打围 (3)佛遣大鹏 (4)虬龙受伤
(5)姚氏产子 (6)水淹汤阴 (7)陈搏游玩 (8)化斋取名
(9)黄权打捞 (10)金邦庆寿 (11)校场举龙 (12)一犯中原
(13)攻打潞州 (14)差人搬兵 (15)拆书巧探 (16)下书识奸
(17)陆登尽忠 (18)周侗访友 (19)教武闹学 (20)岳飞过继
(21)取水得枪 (22)岳飞正冠
第二天《夺秋魁》(昆腔)
(23)扫坟结拜 (24)崔仲别家 (25)出使和戎 (26)岳母刺字
(27)打抢受伤 (28)岳飞别家 (29)柴桂摆擂 (30)岳飞打擂
(31)岳飞被擒 (32)张氏前摧 (33)闻凶告状 (34)张氏后摧
(35)牛皋求食 (36)宜城三醉 (37)法场释放 (38)母子谢恩
(39)祭旗开兵 (40)杨幺点将 (41)许亲团圆 (42)水擒杨幺
(43)过府谢恩 (44)姚氏教李 (45)赴宴许婚
第三天《文武升》(高腔)
(46)岳飞玩赏 (47)二犯中原 (48)闻报奏朝 (49)九成别家
(50)岳飞接旨 (51)祭旗兴兵 (52)大战金将 (53)会阵受伤
(54)大降滂沱 (55)城隍奏帝 (56)龙王接旨 (67)太子化鱼
(58)八仙飘海 (59)岳阳题诗 (60)举子游楼 (61)弟兄分别
(62)艄子打鱼 (63)卖鱼遇仙 (64)归家团圆
第四天《牛头山》(昆腔)
(65)母子玩赏 (66)李氏赐锤 (67)锄花得锤 (68)兀术打寨
(69)差将催粮 (70)玩锤贵子 (71)牛皋见妓 (72)金定打围
(73)背母潜逃 (74)闯寨招亲 (75)落庄结拜 (76)康王游楼
(77)牛皋救驾 (78)岳飞观星 (79)岳云打寨 (80)责子赐袍
(81)送亲上寨 (82)岳飞斩子 (83)张宪打寨 (84)遣将下书
(85)牛皋下书 (86)祭旗开兵 (87)太子败北
第五天《金牌诏》(高腔)
(88)岳飞玩赏 (89)六犯中原 (90)兀术发兵 (91)训子接旨
(92)请工缝袍 (93)大堂分别 (94)游街闯道 (95)到镇安营
(96)会阵大战 (97)查粮挖眼 (98)太子修书 (99)秦桧游湖
(100)拆书定计 (101)大堂发牌 (102)三诏颁师 (103)灵隐问道
(104)渡江失枪 (105)长亭发牌 (106)三畏小抗 (107)挂冠潜逃
(108)大勘修书 (109)拆书别家 (110)张保送饭 (111)秦桧议刑
(112)东窗题诗 (113)岳飞升天
第六天《报冤亭》(昆腔)
(114)东岳接头 (115)天门交代 (116)七犯中原 (117)闻报奏朝
(118)败阵显圣 (119)议本辱奸 (120)秦桧修本 (121)疯僧扫秦
(122)胡迪骂阎 (123)施全祭祖 (124)遣仆请僧 (125)何利走阴
(126)何利问卜 (127)主仆相会 (128)秦桧下阴 (129)何利回话
(130)王氏下阴 (131)报冤团圆
第七天《五英会》(高腔、昆腔)
(132)岳雷别家 (133)长亭会友 (134)牛皋训子 (135)结拜观园
(136)祭文被拿 (137)显圣救雷 (138)打擂会友 (139)九犯中原
(140)闻报奏朝 (141)秦炼游湖 (142)文升领旨 (143)牛皋毁旨
(144)岳雷挂帅 (145)祭旗杀奸 (146)虎骑龙背 (147)班师奏帝
(148)祭坟团圆
《岳飞》中常单独演出之散折有《岳母刺字》、《宜城三醉》、《八仙飘海》、《艄子打渔》、《牛皋下书》、《张保送饭》、《东窗题诗》、《秦桧修本》、《疯僧扫秦》、《胡迪骂阎》、《牛皋毁旨》等。第六天为昆腔戏,但其中《疯僧扫秦》、《胡迪骂阎》却唱高腔。
《夫子》(高腔、弹腔)
夫子指关夫子,即关羽。《夫子》戏即《三国演义》中以关羽为主的故事连缀戏,所以也叫《三国》。关羽死后,受到历代帝王不断封赐。清乾隆封谥另辟蹊径: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山西夫子灵佑。关羽的庙通称武庙,与孔子的文庙对称。人称孔丘为孔夫子,称关羽为关夫子,故演关羽故事的戏叫“夫子”戏。
《夫子》戏的故事 清代皇帝十分赏识关羽之义,觉得关羽之义有可以利用的价值。许田射猎时,关羽欲斩曹操,而未斩,有忠于君臣之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忠于兄弟之义;华容道放曹操,是知恩图报的义。这种可作多种解释的义,比起岳飞那种“还我河山”,只能作单向定位解释的“忠”来,对清廷更有利,于是抬出关羽来与岳飞抗衡。敕令全国大建关帝庙,祭祀关羽。戏班也就配合演关公戏,于是将《三国演义》中与关羽有关故事连缀起来,成了“四门大戏”之一。下面每个剧目中的内容,就是《三国》中关羽的一个故事。祁剧永河派用弹腔、宝河派用高腔。
《夫子》的场次
第一本《桃园记》
(1)斩熊虎 (2)桃园结义 (3)破黄巾
第二本《青梅会》
(1)许田射猎 (2)曹操逼宫 (3)赴青梅会 (4)调情报信
(5)拷打吉平 (6)定计破曹
第三本《古城会》
(1)秉烛待旦 (2)赐马大宴 (3)霸桥挑袍 (4)五关斩将
(5)古城相会
第四本《单刀会》
(1)乔府求计 (2)关公训子 (3)单刀赴会
第五本《荆州记》
(1)水淹七军 (2)走麦城 (3)关公显圣
另外凡以关公为主的杂剧、散折,如《三战吕布》、《月下斩貂》、《华容挡曹》、《大战长沙》等,都可以算作夫子戏中的剧目。
《夫子戏》能单独演出之散折有《拷打吉平》、《月下斩貂》、《古城相会》、《训子单刀》、《华容挡曹》等。
二、其他祭祀性大戏
一般祭祀性演出,就演以上“四门大戏”。如果佛门设水陆道场,道教设罗天大醮,要活动七七四十九天,便加进《西游记》、《混元盒》、《封神榜》、《东游记》等等,多为“搭桥戏”,随意性大。下面略记叙几部。
《西游记》(高腔、昆腔)
《西游记》的故事这部戏是根据吴承恩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但是只取其中的重要关目,并未将八十一难全部演完。尽管如此,最精彩的故事还是编进戏中。
《西游记》的场次
第一天《安天会》(昆腔)
(1)龙宫取宝 (2)战花果山 (3)大闹天宫
第二天《三王会》(高腔)
(1)翠莲上吊 (2)错行云雨 (3)魏征斩龙 (4)三王大会 (5)刘全迸瓜
第三天《小西天》(高腔、昆腔)
(1)沙桥饯别 (2)回回指路 (3)五行收猴 (4)猪岗寨 (5)打白骨精
(6)观音收红 (7)双猴斗法 (8)见佛取经
《西游记》经常作单独演出的有《回回指路》、《五行山》、《猪岗寨》、《打白骨精》、《双猴斗法》等。
《混元盒》(高腔、昆腔)
《混元盒》的故事 明嘉靖年间,大孤山水神金花娘娘与江西龙虎山天师张捷有世仇,派妖剥人皮化为纸,请赵国胜要张天师用印,以败其法力。
张天师识破人皮纸,设坛收妖,于是金花娘娘放妖作害,大斗其法。张天师几经危难,赖混元盒制服群妖。此剧为设醮禳灾大戏。旧俗端阳节驱除五毒,例演此剧。平时不演整本,惟《登舟破桶》、《烧香迷良》、《奎楼自叹》等散折,经常演出。祁剧于清同治二年(1863)从衡阳湘剧移植,经祁剧艺人唐三雄重新圈腔、排练,曾整本演出五次。衡阳湘剧抄本已于“文革”中散失,现仅存祁剧移植本。
《混元盒》的场次
第一天《五雷阵》
(1)天师贺孙 (2)国胜登途 (3)陶谦遇仙 (4)二拐强骗
(5)点石化金 (6)陆炳审问 (7)金殿点狮 (8)国胜吞丹
(9)金花招妖 (10)传坛赐宝 (11)考试荐贤 (12)蜈蚣投寺
(13)上任失印 (14)游园剥皮 (15)韩氏诉冤 (16)二妖捞印
(17)求印生非 (18)国胜班奏 (19)薛保起马 (20)言情团圆
第二天《殊砂判》
(1)志贤玩赏 (2)遣神挡路 (3)孙氏言情 (4)网鱼得媳
(5)天师别家 (6)德扬训女 (7)艳香迷良 (8)孙氏叹子
(9)阴舟破桶 (10)赐针刺蟒 (11)子仲献判 (12)告状擒妖
(13)志贤贵子 (14)水府求救 (15)西天班佛 (16)下凡叙情
(17)会阵赌头 (18)取盒团圆
第三天《收五毒》
(1)魁楼自叹 (2)张志祝寿 (3)吵闹投井 (4)二哑说情
(5)蛤蟆闻道 (6)卖米百索 (7)雷击蛤蟆 (8)蝎子诱妲
(9)霸桥收娥 (10)薛保复旨 (11)三司会审 (12)监斩逃走
(13)纯阳度厄 (14)祝融辱奸 (15)泄漏天机 (16)烧天师府
(17)蜈蚣闯道 (18)金殿现妖 (19)朝宗团圆
《封神传》
故事来源于同名小说《封神传》,原先也是高、昆连台本戏,后都改成弹腔戏。不在这里列举,将在《祁剧新编剧目内容简介》中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