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稿)
1971年
8月25日至30日,电视文艺节目汇报演出。演出单位有省文艺工作团和长沙、衡阳、岳阳等地、市文艺工作团。29日晚上,毛泽东看了五个小时的电视录像。当看到字幕打出花鼓戏《沙家浜》时,毛泽东说:“地方戏移植样板戏好。”此后,地方戏纷纷移植样板戏。
12月13日至1972年1月3日,全省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调演,分三批集中于长沙进行演出了《心红眼亮》、《水随人意》、《洞庭激浪》等剧目。
1972年
11月1日至26日,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分片会演。在常德市举行的一片演出四场,二十八个节目,戏曲剧目有《两张图纸》、《新站长》等;在湘潭市举行的第二片演出四场、二十四个节目,戏曲剧目有《园丁之歌》等;在衡阳市举行的第三片演出四场、二十九个节目,戏曲剧目有《送货路上》等。
本年,湖南创作演出了《园丁之歌》、《心红眼亮》、《新委员》、《两张图纸》、《枫树湾》等一批较好的剧目。
1973年
2月15日至28日,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和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调演。代表八百九十一人,演出十八场共四十二个戏剧、歌舞节目(其中戏剧二十一个)。湘剧《园丁之歌》被评为“优秀剧目”,与花鼓戏《送货路上》、《两张图纸》等戏曲剧目一道分别摄制成电影戏曲片。
7月26日,撤销省文艺工作团,分为七个省级剧团。原省级戏曲剧团部分传统戏服装被变卖。
7月29日,审查湘剧影片《园丁之歌》,认为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招魂”、“向无产阶级反攻倒算”的坏戏。
9月9日,上海京剧团《龙江颂》剧组一百五十人来湖南演出。
10月15日至11月10日,专业剧团创作节目分片会演。分黔阳、株洲、益阳三片,共一千一百一十五人参加,演出十四场、七十二个节目,其中戏曲剧目有《扳道新兵》、《追花夺蜜》、《春山坳》等。
1974年
3月,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批判晋剧《三上桃峰》的大会上,同时批判了花鼓戏《还牛》、《两张图纸》和湘剧《园丁之歌》。省革委文化局又下发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的《关于文艺批判问题的意见》,要求联系实际批判坏戏,全省各地普遍开展批判。
6月至8月。6月14日,江青指示:“《园丁之歌》的电影应上演,上演的同时发表批判文章。”7月19日,国务院文化组给北京、天津、上海、湖南的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批判〈园丁之歌>的通知》(抄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8月4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初澜《为哪条教育路线唱赞歌》长文,公开批判《园丁之歌》,接着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批判文章。
8月12日至9月11日,国务院文化组在北京举办上海、辽宁、广西、湖南四个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湖南代表团四百三十二人,演出四台戏,其中有花鼓戏《沙家浜》、湘剧《心红眼亮》等戏曲剧目。会上批判了影片《园丁之歌》。调演后,湖南各级文化部门成立批判《园丁之歌》办公室,开展全省性批判。
10月5日至11日,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省文艺工作会议。各地、市委宣传部主管文化工作的副部长和地、市、县文化局(科)长以及专业戏剧创作人员共二百九十人参加。由省革委副主任作题为《深入批林批孔,进一步搞好文艺革命》的总结报告。
11月,毛泽东在湖南观看《园丁之歌》影片时,热情鼓掌,说:“我看是出好戏。”当时曾作谣言追查,继又严密封锁,仍不准上演此剧。
1975年
2月17日至27日,全省地方戏移植革命样板戏调演。十四个剧种、二十一个剧团共千余人参加,演出八台戏。调演中举行了地方戏曲音乐改革座谈会。
3月17日至31日,北京京剧团《杜鹃山》剧组来长沙演出。省、市党、政、军、文领导人以及文艺界代表二百余人前往车站迎接。17日晚上举行欢迎会,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代表湖南省委讲话。22日晚上首场演出《杜鹃山》。29日、30日专程瞻仰韶山,演出两场。
4月25日至5月13日,中国京剧团《平原作战》剧组来长沙演出。省、市党、政、军,文领导以及文艺工作者二百余人前往车站迎接。
本年至1976年,中央电视台录制湘剧剧目三十二个、长沙花鼓戏剧目十五个、邵阳花鼓戏剧目七个、京剧剧目十四个,共计六十八个。录像带后存中央电视台。
年底,邵阳花鼓戏《摸泥鳅》、《对脚迹》等剧目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作资料片。
1976年
5月下旬,全省专业剧团戏剧创作节目调演,6月上旬结束。选出祁剧大型戏《草塘春秋》和九个小型剧目,准备修改加工后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专题调演”。剧目修改时,强调与“走资派”作斗争的内容。
8月,恢复湖南省艺术学校(即戏曲学校)。
10月,全省戏曲界热烈欢庆党中央粉碎 “四人帮”。
1977年
5月23日至6月13日,全省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会演。一千五百余人参加,演出《野鸭洲》、《炉火更旺》等十八台戏共七十二个节目;同时召开地、县文化科、局长会议,观摩会演节目。调演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约请湖南省文化局组织人员编辑《湖南小戏选》。
7月,为迎接秋收起义五十周年和毛泽东逝世一周年纪念,重点加工修改了反映湘南暴动的湘昆《烽火征途》、秋收起义的花鼓戏《惊天雷》等剧。
1978年
4月20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恢复。会员重新登记,并颁发新会员证。
6月23日,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发的文化部党组《关于逐步恢复上演优秀传统剧目的请示报告》。
9月19日,根据《关于恢复上演我省第一批优秀传统剧目的通知》精神,《刘海戏金蟾》(花鼓戏)、《大破天门阵》(湘剧)、《断桥》(湘剧)、《盗草》(湘剧)、《拨火棍》(湘剧)、《柜中缘》(湘剧)、《醉打山门》(衡阳湘剧)、《祭头巾》(常德汉剧)等剧目恢复上演。
11月5日至28日,专业剧团创作节目分片会演。长沙片演出了《对象》、《换猪》、《并蒂花开》、《翻身的日子》等剧目;衡阳片演出了《重相遇》、《选官记》等剧目;黔阳片演出了《带血的百鸟图》、《空喜一场》等剧目。三片共演出二十三台戏、五十三个剧目。
12月29日,根据周扬、夏衍意见,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持下,省革委文化局和剧协湖南分会在长沙市东风剧院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湘剧演员徐绍清举行平反昭雪追悼大会。
本年,全省文化部门对1957年划为右派的人开始落实政策,至1980年,湖南戏曲界被错划的康德、田洪、蒋寿世、翟翊、文忆萱等数十人先后全部得到改正。
1979年
3月13日,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持下,省革委文化局和剧协湖南分会在长沙市省政协礼堂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湘剧演员杨福鹏和皮影戏演员夏少春、木偶戏演员李海轩举行平反昭雪追悼大会。
3月,省革委文化局、省文联报送参加全国文艺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座谈会的材料,列举湖南文艺界平反昭雪人员名单中,有戏曲工作者三十余人,其中不幸去世的有徐绍清、杨福鹏、夏少春、李海轩、阎金锷、戴伯淳、余福星、周斌秋、唐仪贞、金玉凤、胡少春等;列举错批应平反的戏曲剧目有《园丁之歌》、《还牛》、《补锅》、《打铜锣》、《牛多喜下轿》、《我的一家》、《生死牌》、《刘海砍樵》、《追鱼记》、《拜月记》、《龙舟会》等。
本年,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主持下,协会湖南分会为被错打成“毒草”的剧本《柴山恨》、《龙舟会》、《追鱼记》、《电闪雷鸣》、《打铜锣》、《补锅》、《还牛》平反,并为作者黄非丹、康德、胡书锷、李果仁、徐叔华等恢复了名誉。
3月23日至4月20日,省花鼓戏剧团四十八人随中央慰问团赴广西慰问对越自卫还击战前线部队,在靖西县和南宁等地共演出三十一场。
5月23日至6月5日,全省专业剧团戏剧、歌舞创作节目会演。有十七个代表队、一千五百余人参加,共演出二十二台,其中有苗剧《带血的百鸟图》、常德汉剧《发霉的钞票》等十九个戏曲剧目分别获得集体演出奖或创作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舞台美术设计奖,有六十九个戏曲演员获得演员奖。
7月,湖南分会与湖南省戏工室联合召开了关于悲剧创作问题的座谈会。
本年,常德汉剧《发霉的钞票》和花鼓戏《三里湾》、《对象》、《重相遇》、《换猪》,先后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并获奖。
本年,全省创作演出了一批较好的剧目。如:《翻身的日子》、《对象》、《重相遇》、《野鸭洲》、《中原女烈》、《发霉的钞票》、《为了幸福,干杯!》、《元宝案》、《郭亮》、《莲花》、《喇叭树下》、《狼尾洞》、《爱碑》、《冯婉贞》等。
本年,由于文革期间会员档案散失,湖南分会现能查到名字的会员约240人,现已登记的会员63人,已知死亡的会员约36人,情况不明的会员约140人。中国剧协提出的55名原全国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
本年,湖南分会编选我省《建国三十周年剧本选》1本,编印《戏剧学习参考资料》1本,编印内部刊物《会讯》第1期(约6万字)。
本年,湖南分会编制2-3人。
1980年
4月19日至22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市召开,通过新的分会章程,选出新的领导机构,铁可当选为主席,刘斐章、高岳森、金汉川、彭俐侬、谭保成当选为副主席,鲍训端当选为秘书长,王大光、范正明当选为副秘书长。
4月,《湖南戏剧》(《艺海》)复刊,改双月刊,先后由湖南省戏剧工作室、湖南省戏曲研究所主办,《湖南戏剧》编辑部编辑。
7月12日至31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召开戏曲剧目工作座谈会,湖南省代表铁可、刘斐章等六人参加。
7月29日至8月18日,剧协湖南分会举办全省戏剧作者读书会。四十一人参加,学习中外古今名剧;并邀请省内外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
9月20日至11月20日,湖南省首届巡回演出戏剧季。二十个专业剧团和省艺术学校毕业班学员共演出二十三台戏、二十七个剧目。《啼笑姻缘》、《巧婚记》等十四个戏曲剧目获演出奖。
10月,湖南省湘剧院、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恢复建制。
11月28日,湖南省戏剧工作室改为湖南省戏曲研究所。
12月1日至9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派员参加文化部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八个戏曲艺术团体创作、演出现代戏座谈会。
本年统计,文革期间因受迫害而含冤去世的著名戏剧家有:湘剧名老艺人徐绍清、杨福鹏、何华魁、余福星、黄慧修、李凤池;木偶艺人李海轩;皮影艺人夏少春;剧作家李果仁;祁剧名艺人筱玉梅、颗颗珠、金玉凤;花鼓戏老艺人廖春山、张汉钦、廖新春;荆河戏老艺人冯碧莲、向华英、戴群英;舞台美术设计刘谅等。
资料来源:
1、《中国戏曲志》(湖南卷)。
2、《中国戏剧年鉴》(湖南部分)。
3、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第一至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和相关资料。
4、《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第一至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资料汇编》(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编)。
5、相关人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