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导航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戏剧研究 > 文章
勃兴中的中国傩戏学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薛若邻

各位领导、中外学者专家、朋友们、来宾们、同志们:

  经过半年的准备,中国傩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召开了,这是第一次傩戏学的国际性会议。傩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需要我们很好地挖掘和研究。今天保留和存在的傩戏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1981年11月,湖南省艺术研究所的前身湖南省戏曲研究所在凤凰县召开的湖南傩堂戏座谈会,开傩戏研讨的风气之先。其后,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相继举行区域性傩戏学术研讨会,其中贵州省召开的区域性傩戏学术研讨会数量比较多,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研究的题目也比较深入。1987年2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安徽省艺术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傩戏学术研究讨论会,标志着傩戏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88年11月成立了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标志着傩戏和傩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最近几年研究傩戏和傩文化的专著、画册、论文集等(包括已经出版的或即将出版的)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有:《贵州地戏简史》、《贵州傩戏》、《安顺地戏》《傩戏·少数民族戏剧及其他》、《傩堂戏志》、《藏戏与藏俗》、《藏戏艺术初探》、《少数民族的艺能与生活》、《傩戏论文选》、《中国傩文化论文选》、《傩·傩戏·傩文化》、《中国傩文化与艺术》、《四川灯戏·四川傩戏》、《傩坛戏概观》、《贵州傩戏剧本选》、《德江县土家族文艺资料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贵州省德江县卷》、《湖南傩堂戏资料汇编》、《湖南戏曲传统剧本·傩堂戏专集》;《安顺地戏面具》、《中国古傩蜡染和傩戏面具画册》、《傩戏面具艺术》、《西藏神舞·藏戏及其面具艺术》、《贵州傩面具艺术》等,此外,贵州还在本省和北京举行多次傩面具展览。最近几年在各种报刊发表和在文集、资料集中发表的文章约有400篇,标志着傩戏和傩文化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并且傩戏和傩面具已经走出国门,1986年贵州地戏到法国巴黎、西班牙马德里演出,同时又举办了傩面具展览,受到国外学者、参观者的热烈欢迎。中国学者、贵州地戏专家沈福馨先生和安顺小屯乡地戏戏师马国昌先生应邀赴英国伦敦大学讲学,他们携带的50多个面具在伦敦国家剧院大厅展出,引起轰动。1988年贵州民族学院与日本“中国民俗研究会”签订了“关于共同进行贵州傩文化及民俗研究的协议书”。根据协议,已经进行了三次学术交流和联合考察。日本面具文化学者后藤淑教授,民俗学家伊藤清司教授,日本民艺协会会长、日本民艺馆馆长柳宗理先生、日本茨城大学讲师、翻译家中原律子女士,日中友协本部参与足立雅敏先生,早稻田大学井上裕一先生等日本专家,考察回国后发表论文、图片,介绍中国傩戏和傩文化。

  近几年来,有美国、日本、法国、联邦德国等10多个国家的学者来我国考察研究傩戏,我国的许多专家也到处奔跑,利用难得的傩戏演出的机会来观摩考察傩戏,可以说形成了一个傩戏和傩文化研究热。

  为什么在傩戏和傩文化研究领域会出现这么多成果和收获?我认为在中国方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使我们在被划为“禁区”的古代文化艺术研究工作上眼界开阔了。中国戏曲的创作和演出,侧重于伦理道德戏、社会问题戏和军事征战戏,而宗教祭祀戏则比较少,这恐怕是中国封建时代占统治地位和支配地位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子不语怪力乱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可见儒家思想远离宗教,比较实际,它要解决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因此,儒家思想把伦理道德、社会问题和战争看成是最重要的问题,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所以中国戏曲主要表现的不是宗教思想。尽管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佛教、道教的东西,但是作为“高台教化”的戏曲,却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佛、道思想方面。

  现在我们知道,宣传佛教思想的剧目要算《目连救母》最为突出,它是宗教戏剧,它的宗救意识是内在的,在戏的里面;而现在的傩戏的宗教意识逐渐减弱了,它的宗教意识有的在戏里,但有的则在戏外,表现在开场之前的请神和法事,以及在戏终之后的送神等傩仪上面,正戏则往往表演演义小说、神话故事、社会生活、民间风俗等等,这些内容几乎与宗教祭祀无关。因此,它和目连戏形成很大的反差,目连戏剧目单一,基本上就是《目连救母》,而傩戏剧目比较繁多,也就是说,目连戏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走的是强化宗教意识的道路,而傩戏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走的却是淡化宗教意识的道路,这一点从傩戏的剧目丰富多彩可以看出,它从娱神走向娱人的步子迈得要大一些。目连戏和傩戏的发展和演变提示我们,封建统治阶级常常需要正统的宗教思想来麻痹人民,所以目连戏的改邪归正、劝善惩恶、佛法无边的思想正是统治阶级需要的。民间傩戏往往表现出原始宗教思想,也就是非正统宗教思想,统治阶级不容易利用它来做太大的文章,所以它的宗教意识、宗教思想也就没有目连戏那样强烈和明显。当然,目连戏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东西,例如它对各种思想的容包,多科艺术的涵盖,以及戏剧、民俗、宗教三者的融合,都是很有特色的。因为我们今天不是专门探讨目连戏,就不详细说了。

  傩戏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淡化宗教思想外,在面具形象上也不断的变化,远古时代的面具狰狞可怕,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要吓跑野兽,制作的面具一定要比野兽更凶恶;要驱逐厉鬼,制作的面具一定要比厉鬼更恐怖。所以早期的傩面具具有原始恐怖感。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思想百家争鸣,可以各抒己见,人们的眼界开放了,那是中国早期的改革开放的时代,神话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不断丰富,使人们对自然神、宗教神的认识产生了某种变化,尤其是东汉以后,儒、释、道三家思想在社会上并存,由于哲学思想的多元化,使人们的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于是傩面具形象由宗教的凶恶恐怖向世俗的平和舒展转化,这使傩戏更具有普及意义。此外,傩面具的材料由最早的青铜制品发展到木制品、竹制品,到后来的纸制品,价格的低廉并且容易生产,也是为了普及的需要。艺术做到普及,才有观众,才有生命。粉碎“四人帮”以后,黑龙江省安达县老虎岗乡演出二人转时,观众有七八千人,平地上很难看清楚演员的表演,生产队长想出一个办法,把演员送到房顶上演出,因为人多,喝干了两口井水,我曾经认为这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壮举。但是,这次贵州谢振东、王文新同志给我看的安顺地戏演出的照片,观众竟达几万人,使我很惊诧,这才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空前壮举。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这次中国傩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是检阅中外傩戏研究队伍的一次盛会,它说明傩戏和傩文化无论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已经进入一个深入的、广阔的和全面的研究阶段。这次会议能够顺利召开,得到了山西省教委、山西省文化厅暨省文物局、临汾地委、行政公署、地区外事办、临汾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我谨代表主办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研究所、贵州省艺术研究室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东道主山西师范大学为了开好会议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连夜加班修路、搞室内安装,工作人员深更半夜去接站,非常辛苦。学校派出了以会议秘书长马龙山先生为首的最强的工作班子,给我们安排了很好的工作环境和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条件,我谨代表山西师范大学之外的五家主办单位和与会的全体代表、列席代表,向他们致以深切的感谢!

  这次傩戏国际会议有十一位外国专家学者与会,这是对会议的极大支持。国内的代表来自四面八方,有的甚至远道而来,克服了很多困难,有的代表还带来了录相资料,丰富了会议的内容,我谨代表会议的六个主办单位向中外代表满腔热情的、不辞劳苦的关心支持会议,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也感谢首都、山西省临汾市的新闻单位对会议的大力支持!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广大的戏曲理论研究工作者感谢一个单位,这就是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它是全国唯一的戏曲文物研究机构,却设在大学里,他们的人很少,只有八九位,但是很能干,办了一个刊物《中华戏曲》,前年开始与中国戏曲学会合办。最近几年,发表了介绍与研究《迎神赛社礼节传簿》、《扇鼓神谱》等新的发现的重要文章,在海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华戏曲》是个严肃的刊物,学术质量很高的刊物,当然,也是个赔钱的刊物,它得到了山西人民出版社的支持,这是我们非常感谢的。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这次会议准备得很仓卒,论文是代表们随身带来的,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事先应当打印好题目和发言人的姓名,但是来不及了。我代表会议领导小组向中外代表致以歉意。

  最后,祝与会中外专家学者、朋友们、来宾们、同志们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万事如意!祝会议取得成功!

来源:《民族艺术》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