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导航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戏剧研究 > 文章
戏剧创作
薛昌津

  1984年,湖南戏剧创作队伍有500多人(包括业余作者)。近几年来,创作的优秀戏剧作品有:反映现实生活的话剧《梅子黄时》,作者陈健秋;大型戏曲《八品官》,作者甘征文;新编古装戏《喜脉案》,作者叶一青、吴傲君;《寡妇链》,作者石煌远、黄宝森;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大型歌剧《带血的百鸟图》,作者张子伟等。其中,《梅子黄时》1984年6月获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剧本奖;《八品官》获文化部授予的剧本创作二等奖。1984年群众性的业余戏剧创作十分活跃,有10个地、市文化馆办了业余创作班,创作了小戏400多个,经过筛选评出优秀剧本8个,其中花鼓戏《乐朝天做媒》、《砸石磨》、《满牛皮诊鸡》被电视台录像播放,在省内外获得好评。这些作品的作者唐畏保、蔡上矢、章资超都是农民。

  汉寿县汉剧团演出的《芙蓉女》,编剧彭道诚,是根据古华的中篇小说《芙蓉镇》改编的。全剧展示了极左路线统治时期人们的复杂关系,体现了原著“寓政治风云于风土人情之中”的艺术特色,人物塑造比较准确丰满,受到观众好评。

  汨罗县花鼓戏剧团演出的大型花鼓戏《杏花春雨》,编剧曹宪成,是借鉴贾平凹的小说《小月前传》和郝国枕的小话剧《庄稼院里》创作而成。剧中紧紧抓住农村现代化与小生产的矛盾,刻划了红杏、鸣柳、有田、关爹等有代表性的人物,颇有新意,情趣盎然,受到观众欢迎。

  零陵地区戏剧团演出的大型祁剧《小河九道弯》,编剧胡柱明,是根据路遥的小说《人生》改编的,它通过对高加林的爱情和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当代青年的追求和经历了一番挫折之后的悔悟,使观众在艺术享受中受到启迪。

  长沙市湘剧团演出的大型湘剧《玛丽娜一世》,编剧钟黔宁,是根据楚良同名小说改编,通过描写回乡女知识青年创办雏凤养鸡场与旧习惯势力的戏剧冲突,歌颂了现代农村青年勇于开拓的革新精神。

  株洲市花鼓剧团演出的花鼓小戏《拦车》,编剧张林枝,描写能干嫂和算盘精在途中相遇为自行车打气引起的戏剧矛盾。人物颇有性格,语言活泼风趣,受到观众喜爱。

来源:湖南年鉴 戏剧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