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正在形成一股研究傩和傩戏的热潮。
傩,音为nuo,意为“驱逐疫鬼”,象西藏寺院进行跳神送鬼仪式,就称之为“行大傩”。傩和傩戏,是我国极为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属于巫文化,是一种原始祭祀艺术和祭祀宗教性戏剧。著名戏剧理编家曲六乙说:“每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氏族社会阶段,都产生过巫,有过巫歌、巫舞,也都有产生傩戏的可能。”我国傩戏品种很多,包括汉族在内,大约有10个左右的民族、产生了二十多种傩戏,并且大部分至今仍然活跃在各个地区。有人已经提出,按巫师服务对象和活动场所来区分,我国的傩和傩戏,可以分为宫庭傩,如贵州彝族傩“戏撮衬己”;民间傩,如土家、壮、侗、仡佬、苗等民族的傩戏;军傩,如贵州的地戏、关索戏;寺院傩,如藏族地区寺院的跳神,藏语名为“羌姆”。
傩戏是世界普遍性的艺术现象。由于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以及特殊的地理条件造成的交通闭塞和文化交流的阻滞,也由于长期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的历史沉积,决定了我国目前仍然活跃的各种傩戏,具有不同发展阶段的艺术形态。这为研究傩戏从产生、发展、繁荣到消亡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活的形象资料。这些傩戏还有着研究各民族的迁徒、宗教、民俗、神话、语言、艺术及其相互交流的历史价值和活化石般的资料实证价值。这些古老、原始、神秘、奇异的傩戏,还可以成为越来越频繁的中外戏剧文化交流的重要对象,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来开发。
1981年湖南召开了傩戏学术讨论会。1986年贵州民族学院民研所和民委召开了傩戏讨论会。1987年贵州傩戏面具在北京美术展览馆展出。今年(1988)11月,贵州省文化厅艺术研究室又举办傩艺术形态展和全国性傩戏学术研讨会,会上由曲六乙同志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国傩戏学会,我区边多和刘志群二同志被任为理事。我区应邀赴会的刘志群同志,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言介绍了西藏藏戏中存在的傩戏(如德格戏)和傩艺术形态特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