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由第一作者田世高教授和第二作者金俊兰老师撰写的《土家族傩戏研究》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此书是田教授继《土家族音乐概论》之后,又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土家族传统音乐的学术著作,该书的撰写和出版更加丰富了土家族傩戏的理论研究。现今一些有关研究少数民族音乐的书籍出版了许多,但专门研究某一个少数民族音乐理论的学术专著却不多。其中对某个民族音乐问题做大量的采风、搜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个人的新观点则更加少之又少。所以,笔者认为此书撰写和出版展示了土家族传统音乐在民俗学、民族学、地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中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以及与当地宗教仪式、风俗习惯的内在联系。此书既是一本深入研究土家族音乐的学术专著,又是一本良好的少数民族音乐教材,对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据了解,在2002年6月,田教授就曾撰写过《土家族音乐概论》一书,之后在此书的基础上,又与其夫人金俊兰老师相互协助、琴瑟合鸣,做了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和论证,阐明了土家族傩戏各部分及整体的特征,力求使之“尽善矣,又尽美也。”两本书相比较而言,从研究的角度、深度和广度来看,这两本书各有千秋,各有特点,前者属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总体概括,后者属于层层剖析、深入研究的专门论述。
《土家族傩戏研究》一书的完成,作者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这是作者长期严谨治学、不懈写作、刻苦专研的学术成果,更是在教学工作之余呕心沥血、潜心撰稿、忘我求索的结晶。
作者田教授和金老师出生于鄂西清江岸边的土家山寨,从小就是吮吸着山寨脚下这条发源于武陵山脉之河流的乳汁长大,他们酷爱土家族音乐,接受土家族传统音乐的熏陶,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这给此书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因此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田世高教授根据自身较长时期的教学经验和科研体会,在此书的撰写过程中较充分地体现出自己长期实地调查(田野工作)和理论研究所获得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他在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土家族傩戏音乐的实践,在不同的民俗活动里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和具有现实意义的科学探讨,其成果显著,这就为撰写《土家族傩戏研究》一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全书共计21万余字,包含八章二十四节,分为土家族古傩索源、土家族傩音乐文化的衍展特征、土家族傩戏活动的形态特征、土家族傩戏的社会功能、土家族傩戏与土家族风俗的密切联系、土家族傩戏科目、土家族傩戏音乐文化剖析等七章。笔者认为《土家族傩戏研究》有别于其它少数民族音乐理论专著,主要是因为此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该书的撰写和出版丰富了土家族傩戏的学术理论研究。就笔者所见有关土家族民间音乐的书籍有:《湖南省志·第二十四卷民族志》(由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版)、《土家族》(刘孝瑜著,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等,在这些书籍大多是对土家族传统音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这些书的内容中,撰写者都对土家族的傩戏音乐作了不同程度的理论归纳。而田教授的《土家族傩戏研究》一书不仅有对鄂西土家族傩戏的专题论述,还有对湘西土家族傩戏的详细说明,将二者既作了综合的横向比较,也进行了个别研究的纵向剖析,这一点是此书与其它书籍的不同。仪式首先是一种有规则的操作行为,更多的是群体性的有规则的行为;人们用这种仪式操作表达某种信仰、意志或情感。庆典、祭祀、婚、丧、嫁、娶、集会等都在仪式之列。而中国戏剧的最早形态无一不与仪式相关,诸多的戏剧本身就是仪式,或者说,诸多的仪式本身就是一种戏剧化的搬演。仪式对于戏剧来说,它几乎就是本体。不少人体的仪式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戏剧的特征,呈现为既是仪式又是戏剧的状态,土家族的傩戏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证之一。《土家族傩戏研究》一书中详细论述了鄂西土家族迄今犹存的古傩遗风,还愿演唱傩戏的习俗方兴未艾,相应的跳丧、做道场、算命、卜卦、化九龙水等傩文化现象不仅仍在流传,并且呈回升趋势。不仅傩坛纷繁,艺人云集,并且任凭岁月流逝。风云变幻,文化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改善,傩戏演唱却依旧世代传承,清江以南特别昌盛。而且书中还系统讲述了与鄂西土家族相毗邻的湘西土家族地区保存至今的鬼神崇拜,经过长期的傩坛仪式,口头传承、文字记录,把人们想象和幻想加以整理,以表现土家人民的善良、正直、勤劳、勇敢。傩事活动中反映的鬼都是虚幻的、超现实的。但从傩祭音乐活动本质上看,它反映的仍是人类社会生活,表达的仍然是人们的思想感情,刻画的仍然是现实社会中各种活生生的形象。土家族民风民俗众多,它是土家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根据历史的演变,时势的发展所形成的一种习惯与风俗,是土家人类社会以来长期存在的。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之风俗,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习俗,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习惯,正如《土家族音乐概论》一书中所写的那样:“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路隔三五里,又是一乡风。”这便是土家族地区风俗的写照。而土家族的傩戏就是与土家族风俗的密切联系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
其二,此书有大量的谱例,从中可以看出,土家族傩戏音乐与土家族语言结构具有内在联系,傩戏音乐语言是对口头语的效仿。因为土家族语言是土家语和汉语口语结合的产物,土家族的音乐语言在其音响变量上与汉族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土家族傩戏音乐以音高、音长、句逗、乐汇、乐节、短句、乐句组成音乐的语法结构,这与汉语语法结构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傩戏音乐语言由口头语与符号结合而成,非常讲究感知的语境。
其三,除独特的故事面具外,土家族傩戏还以其舞乐符号之表现性与再现性及趋美、传载、抒表、传讯之语义基本类型展示土家族歌舞音乐内部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语义功能。同时,从律动性、描写性、背景性因素阐明傩戏之歌舞外部的语义艺术功能,充分显示出土家族傩戏音乐之语义特征。
其四,《土家族傩戏研究》一书所要研究的音乐范围,展示了作者理论研究的严谨性。书中对湖北土家族聚居地的地理属性及由此影响到的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土家族流布地区的地理属性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湖北土家族傩戏特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情况:一是具有自己的音乐特色,二是具有与邻居共存的音乐特色,三是自己的特色与外来特色交融后形成的、独有的新特色。就笔者所见的资料而言,这一观点是以前研究湖北土家族傩戏的文献中很少提及的,是作者的新观点。
其五,作者从历史发展、社会变迁几个方面,论证了土家族傩戏的发展过程和音乐艺术、文化特征,剖析了土家族傩戏的构成因素,揭示了土家族傩戏与戏剧特征,详细说明了傩音乐活动属于集体性事傩,规模宏大,且傩祭的祭礼与歌舞艺术结合。
其六,作者从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土家族傩戏的音乐现象,这样不仅是为了音乐本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特点,更是为了探索音乐本体背后的文化、民俗、历史等,还特别论述了傩之原型在学术界的不同看法,对土家族傩戏音乐特定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七,作者将自己几十年来撰写的有关土家族传统音乐的众多的研究成果,结合土家族音乐的实际情况,引用大量的例证加以证明,表现出作者对土家族音乐的熟悉和材料积累的丰富。
田教授认为,傩是土家族观念形态的表象之一,是土家族人民在自下而上活动中,为了保存发展生命所创作、享用、传承的具有惯制或模式的一种传统生活文化,它具有精神与物质,信仰与实在的双重特性。土家族古傩与土家族的民风民俗是不可分割的,通过不同风俗习惯表现出傩祭音乐文化的现象。如今土家族各种风俗习惯、民风习规正是傩祭与傩音乐结合的产物。透过土家族风俗与傩祭的现象,完全可窥见傩祭与其音乐结合的密切关系。傩祭宗教文化土家族习俗属于世俗文化,就它们的本质而言,自然而然是有所区别的。宗教文化受制于异己的力量。世俗文化则相反,土家族傩祭文化渗透在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之中。由于形成了这一特点,因而,土家族习俗之间构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彼此渗透互相影响的紧密关系。
在我们生活的21世纪里,中国民族音乐的时代性在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向选择中体现出来,音乐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问题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在当今社会,民族音乐应当考虑如何既能符合艺术自然规律,又能自由的存在、发展,并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确是每一个音乐学者都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正如伍国栋先生所说的那样:“其学术重心一方面是继续完善和充实前期所奠定的基础资料诸存和音乐形态研究成果;一方面开始明确地向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学科学理建设及相关社会科学学科学理吸收转换,从而再一次体现出更浓重的民族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特色。”田教授和金老师合著的《土家族傩戏研究》一书就是与此观点相共鸣的佳作之一。
总之,该书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属于土家族音乐研究丛书之一。书中既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又有丰富多样的音乐材料,将复杂的音乐理论问题论述得简明扼要,让读者能够深入浅出地掌握土家族傩戏音乐的基本特点,行文严谨流畅,论证充分详实,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同时,此书的出版发行也为中国少数民族的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土家族音乐提供了便利,并给研究土家族音乐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帮助,从而将土家族这一古老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全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田世高,金俊兰.《土家族傩戏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05年9月第1版.
[2]田世高.《土家族音乐概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第1版.
[3]刘孝瑜.《土家族》[M].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版.
[4]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湖南省志·第二十四巷民族志》[M].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