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导航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戏剧研究 > 文章
湖南戏曲大事记(1949年-2013年)

  1949年

  7月24日,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田汉任主席。

  7月,长沙解放前夕,中共地下组织通过当时在长沙演出的进步团体——国民政府国防部后勤总部演剧六队,指示进步剧人刘斐章、田洪、高百岁、罗元德等串联湘剧艺人张福梅、彭菊生等组织成立长沙市戏剧艺术工作者互助会,团结互助,迎接解放。

  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全市戏曲艺人拥上街头,加入欢迎行列,敲锣打鼓热烈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

  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在演剧六队队长刘斐章和田洪等帮助下成立长沙市戏剧工作从业人员互助会,选出湘剧艺人贺华元任总干事。后由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部文艺社教处领导。接着,各戏院工人在长沙市工会干部、共产党员周自立等帮助下,又成立长沙市戏剧业工人互助会,选出张文祥为主任。

  8月24日,长沙市文艺界在军管会文化接管部文艺社教处主持下举行解放后首次座谈会,代表70余人,商讨长沙解放后的文艺工作。

  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长沙军管会主任萧劲光,根据田汉的建议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兵团政治部洞庭湘剧工作团。田洪任团长、黄元和任副团长。皮影戏为该团第五分队。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政治部洞庭湘剧工作团在青少年宫剧场召开成立大会,全市戏剧艺人参加祝贺。

  1950年

  2月,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派戏剧工作者刘斐章等,出席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召开的第一次文艺工作会议。

  3月27日,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人民教育馆和戏剧艺术工作者互助会联合举办第一期戏曲改革讲习班,为全省第一个学习戏曲改革讲习班。

  10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委员会、长沙市人民文化馆主办为期十余天的长沙市戏剧界联合大公演。有13个单位、2000余人参加,演出了湘、楚(花鼓戏)、京剧剧目18个。

  本年,湘剧名老艺人徐绍清代表湖南戏剧界赴京,参加文化部召开的全国剧目工作会议。

  1951年

  4月17日,长沙市人民政府成立戏曲工作改进委员会,市文教局文化科副科长阎金锷主持常务工作。为全省第一个戏曲改进机构。

  5月,花鼓戏《双送粮》随中南代表团赴北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世界民主青年联欢节目选拔演出,并在怀仁堂献演。毛泽东观后,鼓掌赞赏。

  6月6日,长沙市成立戏曲电影界响应抗美援朝总会号召捐献飞机大炮筹委会。全市26个单位义演41场,收入人民币5000多万元(旧币),由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委员会转中南文化部作购买“鲁迅号”飞机款。

  6月,省人民政府文教厅为贯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普遍调查全省戏曲剧团、艺人和戏改工作情况。

  8月3日,湖南省戏曲改进委员会成立,委员42人,朱凡任主任委员,唐麟、董每戡、周圣溪任副主任委员,秘书周章负责日常工作。

   1952年

  6月10日至7月20日,全省23个文工团(588人)分三批进行整编,调配一批新文艺工作者参加戏曲工作,并成立了兼演花鼓戏的湖南省文工团。

  8月25日至9月1日,湖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在长沙市举行,有200余人参加。会演中肯定了15个剧目,从中评选一批剧目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

  9月2日至27日,在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湖南代表团演出的湘剧《琵琶上路》、衡阳湘剧《醉打山门》、长沙花鼓戏《刘海砍樵》被评为优秀剧目;徐绍清、彭俐侬(《琵琶上路》),谭保成(《醉打山门》),何冬保(《刘海砍樵》),李福祥(《思凡》),罗元德(《五台会兄》)获个人奖。长沙花鼓戏《好军属》、邵阳花鼓戏《张谦参军》获得奖状;演员、乐师个人获奖者15人。

  10月6日至11月14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中南区代表团湖南队演出的《琵琶上路》《刘海砍樵》获演出二等奖,徐绍清、谭保成等9人获演员奖。

  1953年

  1月9日,湖南军区(原十二兵团)洞庭湘剧工作团移交地方,由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接管领导,改编为湖南省湘剧团。

  10月2日至12月19日,湘剧名演员贺华元、徐绍清、彭俐侬、陈剑霞、王华运、董武炎、廖建华、张福梅、王福梅,花鼓戏名演员何冬保、萧重奎、梁器之、钟宜淳,衡阳湘剧名演员谭保成,常德汉剧名演员李福祥等,参加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第四分团文工团,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省文联副主席铁可任正团长。演出《打猎回书》《孟良搬兵》《刘海砍樵》《双送粮》《姑嫂忙》等剧目。

  11月3日,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召开全省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湖南省文联,称为“湖南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一批戏曲名演员当选为委员。

  从本年省文联成立到1958年省剧协成立,省文联成立“干事会”,分设文学(王以平)、戏剧(范正明)、音乐(王之宪)、美术(陈白一)、曲艺(周汉平)等5个干事,负责推荐全国会员、开剧目座谈会等工作。二王为文联干部,陈、周在省群艺馆,范在长沙市文教局。本年,“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更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

   1954年

  6月,批准长沙新义花鼓戏剧团、衡阳统一湘剧团、衡阳衡剧工作队、邵阳文艺祁剧团、邵阳楚剧实验剧团、零陵开明祁剧团、常德文艺湘剧团、长沙楚南湘剧团、长沙群力湘剧团、邵阳市木偶剧团等10个民间职业剧团为民营公助剧团,并配备了专职业务干部。

  6月24日至7月1日,召开第一届全省民营公助剧团工作会议,学习文化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对民间职业剧团的领导和管理的指示》。

  10月1日,湖南第一个具有现代规模的剧场湖南剧院落成开幕。

  秋,湖南特大洪水,洞庭湖堤垸崩溃。在省委领导下,百万民工修洞庭,组成湘、花、汉剧十个文工队,演出于八百里洞庭,为百万民工服务。

  本年,过渡时期总路线颁布,长沙市委宣传部、统战部和长沙市文教局、公安局、工会、妇联等单位,联合组成工作组共10余人,分别下到市属湘剧、花鼓戏团,进行总路线教育,实则进行为期四个月组织整顿,加强剧目建设等工作。

   1955年

  3月1日至4月16日,湖南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举办第一期编导人员训练班,培训全省戏曲剧团编导和主要演员104人。

  4月,《湖南省民间职业剧团登记管理条例》颁发,全省有108个民间职业剧团陆续登记,并就地落户。

  12月7日至1956年1月19日,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587人参加,演出了18个剧种的102个剧目。大会对编剧、导演、音乐、舞台美术、演员、乐师等进行全面评奖,出现《昭君出塞》《祭头巾》《破窑记》《拨火棍》《打鸟》《补背褡》等大批优秀剧目。文化部派来以罗合如、郭汉城为首的观摩团。会演中,举行了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专题讲座,并组织了优秀剧目交流。

  1956年

  4月27日,徐绍清、彭俐侬、董武炎、傅儒宗、杨福鹏、彭福娥、贺华元、周圣希、黄元和经中国剧协主席团通过入会,为湖南戏剧界第一批会员。此前,徐绍清为前中华戏剧工作者协会会员。此时,省剧协尚未成立,入会手续由省文联干事会办理。

  6月1日至15日,文化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湖南代表文忆萱在会上作了挖掘、整理传统剧目的典型发言。

  6月至7月,以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中各剧种优秀剧目和名老艺人为主体,湖南湘剧团及其附设小演员训练班为基本队伍,组成126人的湖南戏曲艺术团,由刘斐章、铁可、阎金锷率领赴北京汇报演出。6月8日至7月9日,在京公演41场,演出湘剧《拜月记》、常德汉剧《祭头巾》、祁剧《昭君出塞》、衡阳湘剧《雁门提潘》、辰河戏《破窑记》、巴陵戏《九子鞭》、邵阳花鼓戏《打鸟》、长沙花鼓戏《姑嫂忙》、岳阳花鼓戏《补背褡》等34个剧目。首都各报刊发表评介、报道文章30余篇。6月15日,艺术团在政协礼堂为第一届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演出湘剧《拜月记》,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由湖南省省长程潜陪同上台接见全体演职员。次日,周总理批款一万元给艺术团添置服装。艺术团并在怀仁堂向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首长汇报演出《芦花荡》等五个折子戏。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周扬还在天坛公园召开“戏改”座谈会,听取意见。

  6至7月,中国剧协在京召开《琵琶记》学术研讨会,湖南湘剧团为大会演出了上下集湘剧高腔《琵琶记》。我省徐绍清、彭俐侬、刘斐章被邀参加。

  12月5日,京剧梅兰芳剧团应邀抵长沙演出。

  本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来湘视察,听取对戏改工作的意见。田汉向省委反映,省委根据田汉意见,决定成立戏曲改革领导小组,拨出专款,由省、市文化局联合成立“戏改办公室”,集中省、市戏改干部20余人,向省会京、湘、花七个剧团派出工作组,开展以“不断扩大丰富上演剧目,提高演出质量”为中心的先进工作者运动。重点挖掘、整理传统剧目,改善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这期间整理传统剧目106个。艺联、工艺两个湘剧团,亦改为民营公助,更名为长沙湘剧三、四团;民众花鼓戏剧团更名为长沙花鼓戏二团,原长沙花鼓戏团改名一团;原为流动的红星京剧团,改名为长沙京剧团。这一时期,省剧协发展了一大批会员。

  本年,嘉禾县文教科,派新文艺工作者到嘉禾祁剧团,在原湘昆艺人中,挖掘昆曲传统剧目,并开办昆曲学员班,培养湘昆人才。

  1957年

  4月9日,马连良、张君秋率北京京剧团来长沙演出。

  5月24日,盖叫天率上海新民京剧团来长沙演出。长沙湘剧界于29日举行了《打雁回窑》等折子戏专场演出,表示欢迎;30日,盖叫天演出《武松打虎》等剧回谢。

  6月,湖南戏曲界开始“反右派运动”,康德、田洪、蒋寿世、翟翊、文忆萱等被打成“文艺沙龙”成员,划为“右派分子”。省会戏剧界被划为“右派分子”的有数十人。

  7月14日,湘剧《拜月记》由上海江南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艺术片在长沙首映,湖南戏曲首次搬上银幕。

  8月31日至9月15日,浙江昆苏剧团周传瑛、王传淞等来长沙演出昆曲名剧《十五贯》。湖南省花鼓戏剧团和长沙湘剧二团积极进行了移植演出。

  12月16日,湖南省1957年戏曲汇报演出,历时47天。616人参加,汇报演出剧目78个。现代戏《三里湾》和传统戏《两狼山》等44个剧目获奖。

  本年,省会戏曲界在省文联副主席铁可主持下,展开了湘剧《斩李虎》多次讨论。

  本年,省文化局、省文联举行全省文艺创作评奖。12月29日举行发奖大会,有湘剧电影剧本《拜月记》等11种戏剧文学作品获奖。

  本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使得全省不少有成就的戏剧工作者被迫离开舞台。

  1958年

  1月29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成立。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市召开,贺华元当选为主席,邱吉彩、阎金锷当选为副主席。

  2月5日,省人民委员会发布剧团上山下乡演出通知。

  5月25日至31日,省文化局和省文联同时举行全省文化艺术工作会议和第二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会上提出培养著名演员和组成重点剧团问题。

  6月23日至28日,省文联和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在长沙举办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纪念周。由湘剧表演团体演出了关汉卿《拜月记》《单刀会》《六月雪》《救风尘》等作品。

  11月月底,由省湘剧团、省花鼓戏剧团、长沙市花鼓戏剧团和部分祁剧、邵阳花鼓戏、巴陵戏演员组成的湖南戏曲艺术团赴武昌,为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演出湘剧《六郎斩子》、祁剧《昭君出塞》、花鼓戏《打鸟》《父女争先》等剧目。

  1958年12月,戏剧期刊《湖南戏剧》(现《艺海》的前身)创刊。为公开发行的月刊,16开本,由湖南省戏曲工作室和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合办。金汉川任社长,王大光任副总编辑。

  年底,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和省文联,共同组织湖南省戏曲艺术团,由省文联副主席铁可率领,赴北京汇报演出根据淮剧《三女抢板》移植的花鼓戏《生死牌》和祁剧《昭君出塞》。并于1959年元旦在怀仁堂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人演出。演出结束后,周恩来、贺龙和周扬等上台祝贺,并与演员合影。

   1959年

  7月3日至8月8日,湖南省1959年戏剧会演。代表700余人,演出剧目57个。《生死牌》《刘海戏金蟾》《打铁》《春哥与锦鸡》等31个戏曲剧目获奖。

  10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一批戏曲剧目参加本省献礼演出。省湘剧团和省花鼓戏剧团先后赴北京献礼演出湘剧《生死牌》《拜月记》和花鼓戏《翠鸟衣》《刘海戏金蟾》等剧。

  本年,湖南省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成就展览,陈列馆中设有戏剧部分。并将《拜月记》《生死牌》《刘海砍樵》《昭君出塞》《祭头巾》《醉打山门》《双送粮》等剧目和邱吉彩、余福星、郭玉洪、王佑生等演员的展品送文化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戏剧成就展览中展出。

  1960年

  5月,省人委召开湖南省文教系统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先进戏曲单位有省湘剧院、省花鼓戏剧院、长沙市湘剧团和长沙市文艺工作团等近20个;先进戏曲工作者有张福梅、余福星、张文珠、瞿翠菊、娄慧珍等30余人。后从中挑选部分单位和个人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7月8日至20日,湖南省第一届戏曲青年演员会演。参加者有省戏曲剧团(院)、长沙市和湘潭、衡阳、邵阳、郴州等专区的代表团,演出18场、44个剧目,其中33个剧目获奖。

  本年,《湖南戏剧》因故停办,共出17期。

   1961年

  8月13日至22日,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举行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传达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和讨论《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草案)》。陈曦代表省文化局、省文联党组检讨了“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理解狭隘”、“对遗产有粗暴作法”和推行“五风”(共产、浮夸、强迫命令、瞎指挥、官僚主义)、“四定”(文艺创作定人、定题材、定数量、定时间)等问题。

  10月,在衡阳市举行祁剧传统艺术挖掘演出。调集全省祁剧名老艺人演出23场、44个戏,整理演出《海氏悬梁》;并对祁剧传统艺术进行全面调查,由省剧协副主席、省戏工室副主任阎金锷写出《祁剧初探》草稿。此稿“文革”中被毁。

  10月,开展湘剧传统艺术挖掘工作。10个月中,挖掘出80年前老艺人的手抄剧本、手绘的脸谱和《湖南戏考》《戏源复活》《湘剧胡琴唱器指南》等书,1910年的演出节目单,17张1936年灌制的留声唱片等。

  本年,编选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编的《中国地方戏曲集成》湖南省卷。半年中,选定本省各地方戏曲剧种的代表性剧目62个。后未出版。

  1962年

  10月,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举办剧作者读书会。

  11月20日至12月4日,在湖南省第三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市召开,12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贺华元当选为主席,铁可、刘斐章、徐绍清、阎金锷、邱吉彩当选为副主席,刘高林、王大光当选为副秘书长。会上贯彻文化部制定的“文艺八条”。中国剧协主席田汉应邀出席文代会,并为剧代会代表作演讲。

  1963年

  4月28日,中国京剧院一团袁世海、杜近芳等来长沙演出。中国剧协湖南分会组织部分专区、县剧团演员观摩学习。

  11月,省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湖南分会以会议形式联合举办戏剧创作学习班,为期一个半月。

  12月下旬,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省文化局、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和长沙市文化局联合召开湖南省戏曲工作座谈会,由刘斐章、范正明传达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召开的戏曲推陈出新座谈会精神,并开展批判传统戏中的封建道德,强调“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核心是推陈出新,并就“大写十三年”与“剧种分工”两种不同看法开展争鸣。

  1964年

  2月5日,成立湖南省十五年来优秀剧本评选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剧本24个上报文化部,参加全国十五年来优秀剧本评奖。其中戏曲有湘剧、花鼓戏、祁剧、常德汉剧、巴陵戏、湘昆等18部剧本获奖。

  5月,省会文艺界举行批判电影《北国江南》动员大会。所谓“结合本省实际”,把省湘剧院尚未公演只是内部彩排的现代戏《太平村》(范正明、杨善智根据赵清学短篇小说编剧)与《北国江南》联系起来,进行点名指责,并拟拿出来公演进行批判。因省文化局、省文联领导同志胡青坡、胡代炜、铁可、蒋燕等坚决抵制而未果。

  6月17日至7月10日,湖南省1964年现代戏会演。640名代表参加,演出25场、41个剧目。出现《打铜锣》《补锅》《真的对不住》等一批优秀戏曲剧目。

  9月2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批准将郴州湘昆剧团改为湖南省昆剧团,由郴州专署代管。

  9月下旬,省戏剧单位编剧人员28人集中学习后,分成8个创作组去湘潭、郴县、桂阳、东安、黔阳、芷江、汉寿、安化和江西安源煤矿等地深入生活。

   1965年

  2月,为准备参加中南区戏剧观摩演出,中共湖南省委成立湖南省戏剧领导小组,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任组长,湖南省人委、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和省文联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同志们不但亲自带领剧作者深入生活,研究剧本提纲,和剧作者共同商量剧本中的各种问题,还反复阅读剧本,反复看排练,听唱腔,反复组织和参加讨论。

  7月1日至8月15日,湖南组成会演代表团连同观摩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中共中央中南局举行的中南区第一届现代戏剧观摩演出,演出了6场,共10个剧目(其中包括花鼓戏、祁剧、湘剧、京剧、湘昆等戏曲剧种的剧目7个)。《人民日报》《戏剧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湖南日报》等十几种报刊发表评介文章40余篇,《人民日报》还发表了《打铜锣》的剧本。中南局决定将花鼓戏《补锅》《打铜锣》《烘房飘香》和祁剧《送粮》选赴北京汇报演出,并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

  9月,举办为期半年的戏曲导演培训班,培训本省各戏曲剧团导演100余人。

  9月,湖南的《打铜锣》等4个小戏随中南地区赴京汇报演出团赴北京演出。

  12月,省文化局、省文联联合举办全省剧本创作学习会,由省戏曲工作室具体组织,讨论、修改创作剧本,为期一月余。会上强调艺术性和戏曲化。

  1966年

  2月至4月,按中共湖南省委指示,全省戏剧界开展政治与业务关系“大辩论”。

  二季度,按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示精神,湖南戏剧界开展学、写、演王杰、欧阳海、张德龙活动。

  6月9日,文化大革命工作组进驻省文化局和湖南全省戏剧机构,普遍批判《海瑞罢官》,揪“小邓拓”。

  8月,在大破“四旧”的影响下,湖南戏曲界普遍出现烧毁服装、道具、剧本、资料,砸烂“文艺黑线”,批判“三家村”及田汉的剧作《谢瑶环》,揪斗“牛鬼蛇神”等活动。文化系统各级组织瘫痪。

  1967年

  5月3日至6日,召开《中共中央关于文艺团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规定》学习讨论会,讨论剧团撤留等问题。

  冬季,由于贯彻江青“11??12指示”,大规模“清理阶级队伍”,大部分戏曲工作者被批斗,一些人因批斗致死。

    1968年

  秋季,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湖南省各级文艺单位。

  11月,省会文化系统干部全部参加省革命委员会在长沙市河西中共湖南省委党校举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第九期学习,由军宣队、工宣队主持,清理阶级队伍。

  1969年

  2月上旬,省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第九期结束后,原省直文化机构全部被撤销,除留少数人员搞专案和创作外,其余1000多人下放城步、汝城、道县、江华、新宁、宁远、江永等县农村插队落户。全省大多数专(州)、市、县也采取同类做法,下放文艺人员。

  春季,长沙市全部剧团撤销,对演职员按工龄每人发给200—800元退职费,称之为“二八处理”。这一做法为全省各地仿效。后不少艺人生活无着,有的甚至贫病致死。

  1970年

  6月23日至7月13日,湖南省文艺工作团参加广州军区专业文艺会演,演出的戏曲剧目有花鼓戏《看卫星》《新征途上》。

  10月14日至11月3日,湖南省专业剧团学习革命样板戏会演和文化工作会议。规定各地代表团“必须由经过清理和整党的专业剧团所组成”,每个地区演出一场。

    1971年

  8月25日至30日,电视文艺节目汇报演出。演出单位有省文艺工作团和长沙、衡阳、岳阳等地、市文艺工作团。29日晚上,毛泽东看了五个小时的电视录像。当看到字幕打出花鼓戏《沙家浜》时,毛泽东说:“地方戏移植样板戏好。”此后,地方戏纷纷移植样板戏。

  12月13日至1972年1月3日,全省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调演,分三批集中于长沙进行,演出了《心红眼亮》《水随人意》《洞庭激浪》等剧目。

  1972年

  11月1日至26日,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分片会演。在常德市举行的第一片演出4场、28个节目,戏曲剧目有《两张图纸》《新站长》等;在湘潭市举行的第二片演出4场、24个节目,戏曲剧目有《园丁之歌》等;在衡阳市举行的第三片演出4场、29个节目,戏曲剧目有《送货路上》等。

  本年,湖南创作演出了《园丁之歌》《心红眼亮》《新委员》《两张图纸》《枫树湾》等一批较好的剧目。

   1973年

  2月15日至28日,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和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调演。代表891人,演出18场共42个戏剧、歌舞节目(其中戏剧21个)。湘剧《园丁之歌》被评为优秀剧目,与花鼓戏《送货路上》《两张图纸》等戏曲剧目一道分别摄制成电影戏曲片。

  7月26日,撤销省文艺工作团,分为7个省级剧团。

  10月15日至11月10日,专业剧团创作节目分片会演。分黔阳、株洲、益阳三片,共1115人参加,演出14场、72个节目,其中戏曲剧目有《扳道新兵》《追花夺蜜》《春山坳》等。

  1974年

  3月,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批判晋剧《三上桃峰》的大会上,同时批判了花鼓戏《还牛》《两张图纸》和湘剧《园丁之歌》。省革委文化局又下发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的《关于文艺批判问题的意见》,要求联系实际批判坏戏,全省各地普遍开展批判。

  8月12日至9月11日,国务院文化组在北京举办上海、辽宁、广西、湖南四个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湖南代表团432人,演出4台戏,其中有湘剧《心红眼亮》、《家住安源》(《杜鹃山》一折)和话剧《枫树湾》等剧目。会演期间,召开了五千人大会,批判湘剧影片《园丁之歌》。调演后,湖南在“四人帮”压力之下,成立各级“批园办”——批判《园丁之歌》办公室,开展全省性批判。

  1975年

  2月17日至27日,全省地方戏移植革命样板戏调演。14个剧种、21个剧团共千余人参加,演出8台戏。调演中举行了地方戏曲音乐改革座谈会。

  本年至1976年年初,毛泽东主席在长沙养病期间,想看家乡的传统戏。在省委领导下,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联合录制湘剧剧目32个、长沙花鼓戏剧目15个、邵阳花鼓戏剧目7个、京剧剧目14个,共计68个。边录边送给毛主席观看。在这段时间中,毛主席点看了湘剧《园丁之歌》影片,鼓掌说“我看这是出好戏”。“毛主席为《园丁之歌》平反”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传遍长沙。

  年底,邵阳花鼓戏《摸泥鳅》《对脚迹》等剧目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作资料片。

  1976年

  5月下旬,全省专业剧团戏剧创作节目调演,6月上旬结束。选出祁剧大型戏《草塘春秋》和9个小型剧目,准备修改加工后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专题调演”。剧目修改时,强调与“走资派”作斗争的内容。

  10月,全省戏曲界欢庆粉碎“四人帮”。

  1977年

  5月23日至6月13日,全省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会演。1500余人参加,演出《野鸭洲》《炉火更旺》等18台戏共72个节目;同时召开地、县文化科、局长会议,观摩会演节目。调演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约请湖南省文化局组织人员编辑《湖南小戏选》。

  7月,为迎接秋收起义五十周年和毛泽东逝世一周年纪念,重点加工修改了反映湘南暴动的湘昆《烽火征途》、反映秋收起义的花鼓戏《惊天雷》等剧。

  1978年

  4月20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恢复。会员重新登记,并颁发新会员证。

  6月23日,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发的文化部党组《关于逐步恢复上演优秀传统剧目的请示报告》。

  9月19日,根据《关于恢复上演我省第一批优秀传统剧目的通知》精神,《刘海戏金蟾》(花鼓戏)、《大破天门阵》(湘剧)、《断桥》(湘剧)、《盗草》(湘剧)、《拨火棍》(湘剧)、《柜中缘》(湘剧)、《醉打山门》(衡阳湘剧)、《祭头巾》(常德汉剧)等剧目恢复上演。

  11月5日至28日,专业剧团创作节目分片会演。长沙片演出了《对象》《换猪》《并蒂花开》《翻身的日子》等剧目;衡阳片演出了《重相遇》《选官记》等剧目;黔阳片演出了《带血的百鸟图》《空喜一场》等剧目。三片共演出23台戏、53个剧目。

  12月29日,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持下,省革委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在长沙市东风剧院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湘剧演员徐绍清举行平反昭雪追悼大会。

  本年,全省文化部门对1957年划为“右”派的人开始落实政策,至1980年,长沙戏曲界被错划的康德、田洪、蒋寿世、翟翊、文忆萱等数十人先后全部得到改正。

  1979年

  3月13日,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持下,省革委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在长沙市省政协礼堂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湘剧演员杨福鹏、皮影戏演员夏少春和木偶戏演员李海轩举行平反昭雪追悼大会。

  3月,省革委文化局、省文联报送参加全国文艺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座谈会的材料,列举湖南文艺界平反昭雪人员名单中,有戏曲工作者30余人,其中不幸去世的有徐绍清、杨福鹏、夏少春、李海轩、阎金锷、戴伯淳、余福星、周斌秋、唐仪贞、金玉凤、胡少春等;列举错批应平反的戏曲剧目有《园丁之歌》《还牛》《补锅》《打铜锣》《牛多喜下轿》《我的一家》《生死牌》《刘海砍樵》《追鱼记》《拜月记》《龙舟会》等。

  本年,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主持下,中国剧协湖南分会为被错打成“毒草”的剧本《柴山恨》《龙舟会》《追鱼记》《电闪雷鸣》《打铜锣》《补锅》《还牛》平反,并为作者黄非丹、康德、胡书锷、李果仁、徐叔华等恢复了名誉。

  5月23日至6月5日,全省专业剧团戏剧、歌舞创作节目会演。有17个代表队、1500余人参加,共演出22台,其中有苗剧《带血的百鸟图》、常德汉剧《发霉的钞票》等19个戏曲剧目分别获得集体演出奖或创作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舞台美术设计奖,有69位戏曲演员获得演员奖。

  7月,中国剧协湖南分会与湖南省戏工室联合召开了关于悲剧创作问题的座谈会。

  本年,常德汉剧《发霉的钞票》和花鼓戏《三里湾》《对象》《重相遇》《换猪》,先后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并获奖。

  本年,全省创作演出了一批较好的剧目,如:《翻身的日子》《对象》《重相遇》《野鸭洲》《中原女烈》《郭亮》《发霉的钞票》《为了幸福,干杯!》《元宝案》《莲花》《喇叭树下》《狼尾洞》《爱碑》《冯婉贞》等。

  本年,由于“文革”期间会员档案散失,中国剧协湖南分会能查到名字的会员约240人,已登记的会员63人,已知死亡的会员约36人,情况不明的会员约140人。中国剧协提出的55名原全国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

  本年,中国剧协湖南分会编选湖南省《建国三十周年剧本选》1本,编印《戏剧学习参考资料》1本,编印内部刊物《会讯》第1期(约6万字)。

   1980年

  4月19日至22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市召开,通过新的分会章程,选出新的领导机构,铁可当选为主席,刘斐章、高岳森、金汉川、彭俐侬、谭保成当选为副主席,鲍训端当选为秘书长,王大光、范正明当选为副秘书长。

  4月,《湖南戏剧》复刊,改双月刊,先后由湖南省戏剧工作室、湖南省戏曲研究所主办,《湖南戏剧》编辑部编辑。

  7月29日至8月18日,中国剧协湖南分会举办全省戏剧作者读书会。41人参加,学习中外古今名剧;并邀请省内外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

  9月20日至11月20日,湖南省首届巡回演出戏剧季。20个专业剧团和省艺术学校毕业班学员共演出23台戏、27个剧目。《啼笑姻缘》《巧婚记》等14个戏曲剧目获演出奖。本年统计,“文革”期间因受迫害而含冤去世的著名戏剧家有:湘剧名老艺人徐绍清、杨福鹏、何华魁、余福星、黄慧修、李凤池、胡少春,木偶艺人李海轩,皮影艺人夏少春,剧作家李果仁,祁剧名艺人筱玉梅、颗颗珠、金玉凤,花鼓戏老艺人廖春山、张汉卿、廖新春,荆河戏老艺人冯碧莲、向华英、戴群英,舞台美术设计刘谅等。

  1981年

  3月,中国剧协湖南分会接待上海分会来湘访问组一行3人(领队:龚江义)。

  3月1日至7日,文化部艺术一局在湖南召开七省区戏剧艺术创作汇报会,观摩了现代花鼓戏《牛多喜坐轿》《啼笑姻缘》和常德汉剧《巧婚记》等剧目。

  3月16日至4月30日,省文化局、湖南分会在长沙举行湘剧传统剧目教学演出,88位老艺人演出了41个剧目。各地湘剧团派中青年演员前来学习。会后由省戏曲研究所与教学演出大会合编了《湘剧教学演出纪念册》。

  5月,中国剧协湖南分会接待四川分会来湘观摩团一行7人(领队:杨为、杨大有)。

  5月18日,全省第一期编剧进修班,有专职戏曲编剧46人参加。邀请省内外专家讲学,半年结业。

  5月20日至8月2日,郴州地区湘昆剧团举行教学演出活动,邀请浙昆传字辈名师8人传授了传统折子戏10余个。

  6月4日至8日,中南五省(区)巡回演出协作会议在长沙举行。

  9月15日至10月19日,由省文化局主办,中国剧协湖南分会、湖南省戏曲研究所及怀化地区主持,在溆浦县举行辰河戏传统剧目教学演出。有老艺人及中年演员共34人参加,共演出29个剧目。各地辰河戏剧团派中青年演员前来学习。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像队录制单折戏14个和文武场面打闹台。会后编印了《辰河戏教学演出纪念册》。

  10月9日至11月3日,省文化局、湖南分会再度集中湘剧老艺人排练教学演出的传统剧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像队录制折子戏29个和器乐演奏片断;同时录制了衡阳湘剧《醉打山门》和湘昆《武松杀嫂》。

  11月12日,湖南省戏曲导演学会成立。

  12月21日,湖南省舞台美术学会成立。

  本年,湖南省文联举办全省文学艺术创作评奖,中国剧协湖南分会评选推荐了《八品官》《百花公主》《牛多喜坐轿》等19部优秀剧本获奖。

  本年,湖南分会编印《会讯》第2期,编印学习资料《优秀戏曲剧本选》1本。

  1982年

  2月,中国剧协湖南分会与湖南省电台联合举办了湖南省首届广播剧评奖。《书记推磨》《清明雨》《乡亲邻里间》《风尘侠女》等12个剧目获奖。

  2月26日至3月3日,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4月,中国剧协湖南分会推荐的话剧《为了幸福,干杯!》(编剧:水运宪)、花鼓戏《八品官》(编剧:甘征文)、花鼓戏《牛多喜坐轿》(编剧:陈芜),在文化部、中国剧协联合举办的1980—1981年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评奖活动中获奖。

  4月8日至5月19日,由省文化局主办,中国剧协湖南分会、湖南省戏曲研究所及常德地区主持,在常德市举行常德汉剧、荆河戏传统剧目教学演出。有老艺人及中年演员共73人参加,演出荆河戏剧目25个、常德汉剧剧目28个。各地荆河戏和常德汉剧剧团派中青年演员前来学习。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像队录制荆河戏单折9个、常德汉剧单折14个和两个剧种的文武场器乐合奏片断。会后编印了《常德汉剧荆河戏教学演出纪念册》。

  4月9日至11日,湖南省文联主办的湖南文学艺术创作评论戏曲评奖活动结束。对1976年10月至1981年7月期间全省的戏剧作品22件、作者31人颁奖,其中中国剧协湖南分会推荐的戏剧作品花鼓戏《啼笑姻缘》(彭棣华)、花鼓戏《八品官》(甘征文)、汉剧《巧婚记》(匡明中执笔)以及其他作品共12部获剧本奖。此外,还颁发了专著奖和评论奖。

  4月13日至15日,中国剧协湖南分会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长沙召开,增选叶向云、鲍训端、范正明为副主席,增选方萌、左大玢、李沥青、杨宗道、陈金凤、周峥嵘、易梦姣、唐清明、曾金贵为常务理事,增选朱力士为副秘书长。

  5月5日至30日,省文化局、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在长沙市举行长沙花鼓戏录像演出,由省戏曲研究所具体组织。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像队录制传统折子戏11个,表演片断5段。

  5月25日《戏剧春秋》创刊。主管单位: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为4开本报纸,印数6000份,内部发行。由朱力士负责编辑,汤师尧协助。省文联成立审稿组,组员:周汉平、谷曼、鲍训端。

  9月16日至12月8日,湖南省1982年巡回演出戏剧季。各级专业剧团演出26台戏,其中有《八品官》《碧螺情》《姻缘错》等17个戏曲剧目获演出奖。

  10月20日,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在长沙成立湘剧老艺人之家。

  本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编写有关湖南戏曲条目,包括湘剧、祁剧、辰河戏、常德汉剧、湖南花鼓戏等剧种,《祭头巾》《昭君出塞》《刘海砍樵》《打铜锣》等剧目和吴绍芝、徐绍清、郭品文、邱吉彩、彭俐侬等演员词条。

  本年,中国剧协湖南分会举办中青年编剧读书会,参加学习的人员有30多人。

  本年,中国剧协湖南分会编印了《戏曲表演艺术》(张庚)、《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程砚秋)、《生活的真实和戏曲表演艺术的真实》(阿甲),编印了《优秀广播剧选》。还与湖南省文化局剧目组联合汇编了《剧本选刊》第一辑、第二辑。此外还编印了《会讯》2期。

  本年,戏剧不定期刊《戏曲导演学报》出第一期,为16开本,内部发行。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戏曲导演学会编,责任编辑:蔡倜、高宇。

  本年,《戏剧春秋》出版10期。

  1983年

  5月,“湘剧老艺人之家”举行3天义演,捐献演出收入1127元赈灾。

  9月,中国剧协湖南分会组织话剧研讨会,探讨如何振兴话剧。

  9月,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再次举办中青年编剧读书会,参加学习的人员有30多人。

  10月,戏曲导演学会召开年会,讨论会员的学术论文。

  12月,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联、中国剧协湖南分会联合举办了“田汉同志诞生八十五周年、逝世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中国剧协领导、湖南省委领导、田汉同志的家属和长沙、湘潭、株洲等地文艺界人士500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本年,中国剧协湖南分会接待以团长三吉达、秘书长宫原大刀夫为首的日本“话剧人社”(即剧协)访华团一行15人,并组织戏剧观摩和座谈等活动。

  本年,《戏剧春秋》出版16期。

  本年,中国剧协湖南分会会员共899人,其中中国剧协会员105人。

  1984年

  6月,湖南省文联党组任命范正明为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周峥嵘为副秘书长。

  8月,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发起和筹办的中南五省戏剧创作座谈会在长沙举行。广东、广西、湖北、河南、湖南的剧作家、评论家、剧协分会负责人共84人出席座谈会。《剧本》编辑部、《新剧作》编辑部、《长江戏剧》编辑部、《影视艺术》编辑部和广东电视台、上海文艺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也都派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中,五省(区)剧协分会领导人联席会议决定,今后每年一次,轮流在各省召开,定名为“中南五省戏剧创作经验交流会”。

  10月,4开本报纸《戏剧春秋》对外公开发行。

  本年,中国剧协湖南分会推荐话剧《梅子黄时》(编剧:陈健秋),参加文化部、中国剧协联合举办的1982—1983年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评奖活动,获优秀剧本奖。

  本年,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协助省文化厅,组织举行祁剧《目连传》演出研究活动。

  本年,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协助资兴矿务局举办为期半年的戏剧学习班。

  本年,为筹措办刊经费,《戏剧春秋》改名为《影剧春秋》;后因多方原因,仍改名为《戏剧春秋》。

  本年,《戏剧春秋》出版20期。

  本年前后,全省文艺界开始给“三名”(名人、名家、名师)、“三高”(高级别、高工资、高待遇)恢复名誉。

  本年前后,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建立了多个学术性专业团体,如:戏曲导演学会、舞台美术学会、木偶皮影学会、歌剧研究会、广播剧研究会等。拟筹建的学会有:戏剧文学学会、戏剧理论研究会、演出学会等。

  1985年

  6月5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市省军区招待所召开,5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自1980年代初以来,戏剧出现危机,在这次代表大会上,省委副书记焦林义代表省委作的“祝词”中,提出了“振兴湖南戏剧”口号,成为会议的中心议题。

  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铁可为主席,范正明、文忆萱、叶向云、左大玢、谭保成、朱静民、乔德文、吴兆丰、陈健秋、陈芜、金汉川为副主席。大会举手表决,聘请刘斐章为名誉主席。

  会后,主席团会议决定:范正明为常务副主席,周峥嵘为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乔德文、刘鸣泰、凌国康、黄森为副秘书长。

  本年,根据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全省表演艺术团体开始试行以经济承包为主的体制改革。

  本年,戏曲音乐学会成立。选举贾古为学会会长、黎建明为秘书长。

  本年,省剧协接待了以藤诚清治为团长的日本皮影考察代表团。

  1980年至1985年,全省现代戏创作剧目有:话剧《梅子黄时》《为了幸福,干杯!》《祸起萧墙》《望断云天》,戏曲《牛多喜坐轿》《八品官》《啼笑姻缘》《巧婚记》《姻缘错》《碧螺情》《杏花春雨》《玛丽娜一世》《李金光外传》《芙蓉女》《寡妇链》《拦车》等。全省新编历史剧和改编传统剧目有:《百花公主》《访贤记》《法场拜相》《程咬金招亲》《荆钗记》《尤二姐之死》《喜脉案》等。全省歌剧创作剧目有:《蜻蜓》《现在的年轻人哪》《红花》《梨担姻缘》等。全省电视剧、广播剧创作剧目有:《走向远方》《瓜儿甜蜜蜜》《乡里妹子》《书记推磨》《王木匠招郎》《三国风云》等。全省皮影剧创作剧目有:《聪明的伊敏》《两个县官》。少数民族戏剧、儿童剧创作剧目有:《带血的百鸟图》《罗大将军》《喇叭树下》《松伢子》等。

  1980年至1985年,省剧协与湖南省戏曲工作室合编出版了《湖南戏剧十年选》,独立编辑出版了《湖南建国三十年剧本选》,编印了《外国独幕剧选》等多部专业书籍。

  1980年至1985年,彭俐侬、朱启穗、唐福耀、王佑生、何冬保等一批著名表演艺术家去世。

  1986年

  本年,省剧协推荐戏曲《喜脉案》(编剧:吴傲君、叶一青),在文化部、中国剧协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剧本评选活动中,获优秀剧本奖。

  本年,省剧协邀请著名戏剧理论家林涵表专程来长沙讲学。同年,湖南省文化厅、省剧协联合举办“当代艺术观念”讲座,邀请著名学者余秋雨主讲。

  本年,省剧协与中国田汉研究会等六单位一起,在长沙联合举办了“田汉研究学术讨论会”。

  本年,省剧协与省戏研所、省湘剧院联合,连续多次,组织了湘剧高腔代表作《白兔记》《金印记》《琵琶记》《鹦鹉记》的学术讨论会,并编印了简报。

  1987年

  2月27日至3月24日,省剧协、湖南省广播剧研究会、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1986年度广播剧评奖。《桃花源的娘儿们》《广陵散》《心底的潜流》等剧目获奖。

  3月2日至4日,省剧协第四届第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长沙召开。

  6月23日,省剧协与湖南省文化厅等六单位一起,在邵阳联合举办了祁剧现状与发展研讨会。

  9月,省剧协组织湖南省戏剧界9位同志赴湖北参加中南五省戏剧创作交流会。

  10月,省剧协副主席陈健秋出访苏联、波兰等国,考察国际戏剧情况。

  本年,省剧协组织的全省“振兴湖南戏剧读书活动”第一次评奖,评选出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鼓励奖68名。

  本年,省剧协接待了日本戏剧教育联盟旅游团。

  本年,省剧协与有关部单位一起,组织了田汉同志从事戏剧活动六十周年座谈会,湘剧名鼓师李元奇老人艺术生活八十周年座谈会,徐绍清、彭俐侬、杨福鹏三位已故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忆谈会。

  本年,省剧协会员共1309人,中国剧协会员共254人。

  本年,《戏剧春秋》编辑部举办短文评奖,共有8篇文章获奖。

  本年,《戏剧春秋》出版15期。

  1988年

  2月,《戏剧春秋》开始尝试出版故事版。

  7月6日,第四届全国优秀剧本授奖大会在岳阳举行。省剧协推荐的歌剧《深宫欲海》(编剧:冯柏铭)、京剧《曹操与杨修》(编剧:陈亚先)等2部剧本获优秀剧本奖。

  7月15日,省剧协邀请中国剧协主席曹禺,在长沙为省直文艺界人士作报告。

  9月,省剧协邀请省直文艺界人士座谈小剧场话剧《今天星期七》,陈健秋编剧,湖南省话剧团演出。

  11月28日至12月15日,由中国剧协和各省市剧协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戏剧节在北京举行。省剧协组织湖南省湘剧院湘剧高腔《山鬼》、郴州歌舞剧团歌剧《公寓??13》参加了戏剧节演出。

  1989年

  8月截止,《戏剧春秋》共出版“故事版”7期;共出版“理论版”132期。

  9月,由省文联、省剧协支持并参与发起的、由长沙市南区文化馆等18家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湖南省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在长沙举行,历时3个月,15个民间职业剧团参加,演出了72台剧目。中宣部、文化部、湖南省委领导给予高度评价,新闻界、评论界予以关注和好评,《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长篇报道《映山红现象》。

  本年,省剧协编选出版了《湖南新时期十年优秀文艺作品选??戏剧卷》;完成了《湖南文艺卷》“戏剧文学”部分的编写工作。

  本年,省剧协曾3次对平江县花鼓戏剧团由“死”变“活”的转变经过进行调查,调研报告发表在《文艺情况》上,并对其经验进行推广。

  本年,省剧协协助省文化厅等有关单位,在怀化联合举办了目连戏国际研讨会。

  本年,省剧协推荐的湖南省湘剧院演员左大玢、湖南省郴州地区歌舞剧团演员郭卫民,荣获由中国剧协颁发的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实现了湖南省中国戏剧梅花奖零的突破。

   1990年

  3月,省剧协与有关部门一起,联合组织了湘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刘春泉、董武炎从艺五十周年纪念暨研讨会,欢迎著名戏剧艺术家阿甲、裴艳玲同志联欢会,以及中年、青年演员座谈会,欢迎新参加戏剧工作大学生座谈会,戏剧界青年大学毕业生联谊会等活动。

  4月,省文化厅、省文联、中国剧协《剧本》杂志、省剧协联合召开湖南戏剧创作现象暨谷雨戏剧文学社研讨会。全国知名文艺评论家、剧作家蓝翎、郭启宏、齐致翔等与会。

  5月,中国剧协、湖南省文联、湖南省剧协联合举办了湖南校园戏剧研讨会。

  本年,省剧协推荐的现代花鼓戏《镇长吃的农村粮》(编剧:张敦云、段华),在第五届全国优秀剧本评奖活动中,获优秀剧本奖。至此,湖南省在全国五次剧本评奖活动中连续5次获奖,实现“五连冠”。

  本年,省剧协积极帮助全国有名的戏窝子南馆剧场,总结湖南首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的经验,编印了一部20万字的《万山红遍》资料专集。

  本年,《戏剧春秋》由报纸改为期刊,为16开本季刊。主管单位: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主编:周峥嵘。

  本年,《戏剧春秋》共出版3期。

  本年,为向建党七十周年献礼,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联、省剧协联合开展对剧本创作和剧目生产的组织、辅导和评选活动。

  本年,省剧协接待日本友好人士、日本神户戏剧会社副会长、齿轮座剧作家小林宏照来湘访问。

  1991年

  9月21日,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沙市召开,聘铁可、刘斐章为名誉主席,聘金汉川、叶向云、谭保成、鲍训端、文忆萱为顾问;范正明当选为主席。吴兆丰、陈健秋、左大玢、陈芜、朱静民、乔德文、刘振球、周峥嵘当选为副主席。主席团会议决定并报省文联党组认可,周峥嵘为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姜友石、丁步青、谢玉兰为副秘书长。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正式更名为“湖南省戏剧家协会”。

  本年,省剧协推荐的湖南省湘剧院演员王永光,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本年,省剧协向新闻出版总署申请将《戏剧春秋》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6开本。主管单位: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主编:周峥嵘、范正明。社长:范正明。

  本年,《戏剧春秋》共出版6期。

  1985年至1991年,全省涌现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优秀剧目。如:《喜脉案》《深宫欲海》《山鬼》《公寓??十三》《镇长吃的农村粮》《从前有座山》《马桑树》《桃花汛》《琵琶记》等。

  1985年至1991年,省剧协副主席金汉川、文忆萱参与并主持《中国戏曲集成??湖南卷》《中国音乐集成??湖南卷》的编纂、出版工作。

  1985年至1991年,省剧协每年组织一批剧作家携带作品参加中南五省戏剧创作经验交流会,参加人数60余人,讨论剧本15个。

  1985年至1991年,省剧协与有关单位,联合举行了谭保成舞台生活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刘斐章、铁可、叶向云三老从艺六十年、五十年纪念会。

  1985年至1991年,省剧协发展新会员800余名,向中国剧协推荐会员100余名。

  1992年

  5月19日,省剧协《戏剧春秋》杂志社与湖南华宇有限公司联合创办湖南戏剧表演最高奖——芙蓉奖,同日举行首届颁奖大会,张富光、陈少云、曹汝龙、唐伯华、徐卜泰、王阳娟获此殊荣。当晚举行专场演出。此后至2000年,芙蓉奖先后有35位演员获奖。

  9月23日,湖南省第二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在长沙拉开帷幕。湘、鄂、豫三省7个剧种,12个剧团参加此次艺术节。

  11月21日,湖南省剧协召开中南六省戏剧座谈会,就协会工作、艺术管理、演出市场、戏剧理论和戏剧创作等问题进行讨论。

  本年,省剧协推荐,湖南省花鼓戏院演员刘赵黔,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本年,湖南省第二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优秀剧目进京汇报演出。

  本年,《戏剧春秋》出版6期。

  本年,省剧协获湖南省文联颁发的先进集体奖。

  1993年

  3月12日,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省剧协、长沙市文化局、长沙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省剧协承办的湖南省纪念田汉诞生95周年暨铜像揭幕仪式,在湖南剧院举行。仪式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周特新主持;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庚,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夏赞忠共同为铜像揭幕;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杨正午代表中共湖南省委、文化部老部长周巍峙代表文化部分别致辞。来自全国各地文艺界知名人士、抗战时期的老演剧队、湘剧宣传队同志及田汉亲属数百人与会。夏衍、阳翰笙、曹禺等发来贺信。

  4月22日至24日,湖南省剧协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剧协工作会议。

  5月20日至21日,湖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在长沙召开第二届理事会。

  5月22日,省剧协《戏剧春秋》杂志社与湖南华宇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湖南省第二届戏剧芙蓉奖揭晓。

  6月29日至7月1日,湖南省文化厅、上海戏剧学院、湖南省剧协、湖南省艺术研究所在株洲联合举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戏剧艺术研讨会,历时5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戏剧艺术的关系和发展作了认真的论证和研讨。

  本年,应广大京剧票友的要求,省剧协组织建立了民间京剧爱好者联谊会。

  9月23日至12月23日,湖南省第三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在长沙举行。河南、湖北、江西、湖南4省的12支代表队,近600名民间戏剧工作者演出了57台剧目。湖南省剧协获组织奖。

  11月6日,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剧协、湖南省湘剧院、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联合召开毛泽东与湖南戏剧忆谈会。

  本年,湖南省剧协推荐的湖南省湘剧院演员贺小汉,荣获由中国剧协颁发的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4年

  3月12日,湖南省剧协京剧爱好者委员会成立。

  10月13日,湖南省剧协举办的湖南第二届民间京剧戏剧节暨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纪念演出在常德市举行。

  12月14日湖南省剧协主席团会议,根据省文联“不得跨协会兼职”的规定,同意刘振球同志辞去省剧协副主席职务,专任省音协副主席。

  本年,湖南省第三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优秀剧目进京汇报演出。省剧协主席范正明、副主席吴兆丰、副秘书长刘瑞其等,均为领导小组成员。

  本年,湖南省剧协在观看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业余剧社演出的话剧《家》之后,介绍剧社代表张鹏等赴京拜会曹禺同志,曹禺同志为剧社取名为“楚魂剧社”。之后,湖南省剧协邀请省会戏剧家30余人与楚魂剧社成员举行了联欢会,并赠送戏剧书刊200余册,建立了辅导关系。

  本年,湖南省剧协推荐的湖南省京剧团演员陈少云,荣获由中国剧协颁发的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本年,湖南省剧协推荐的话剧《水下村庄》(编剧:陈健秋)、祁剧《甲申祭》(编剧:刘和平)荣获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花鼓戏《将军谣》(编剧:吴傲君)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提名)。

  本年,《戏剧春秋》出版6期。

  本年,湖南省剧协获湖南省文联颁发的先进集体奖。

    1995年

  8月,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剧协联合邀请省会戏剧界抗战老战士30余人在长沙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座谈会,并颁发纪念证书。

  11月9日至12日,湖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在吉首举办第二届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笔会。

  12月20日,湖南省剧协与湖南省文化记者文艺家联谊会在长沙举办振兴湖南京剧座谈会。

  本年,湖南省剧协推荐的湖南省昆剧团演员张富光,荣获由中国剧协颁发的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本年,湖南省剧协聘请陈寿恭同志编辑出版了《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第一次至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资料汇编》。

  本年,湖南省剧协获湖南省文联颁发的湖南省文联文学艺术工作奖。

  本年,《戏剧春秋》出版6期。

  本年,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办公会议决定、湖南戏剧芙蓉奖升级为省级政府奖。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南省剧协协办。

  本年,湖南省剧协获中国剧协颁发的先进集体奖。

  1996年

  6月23日至29日,湖南省剧协、湖南省文化记者文艺家联谊会、长沙晚报社、湖南省京剧团、湖南省演出公司联合主办的“长沙晚报杯”湖南省第三届民间京剧艺术节在长沙举行。

  8月,湖南省剧协推荐的长沙艺术剧院演员曹汝龙,荣获由中国剧协颁发的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0月至11月,湖南省第四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在长沙举行。来自10多个省、市的民间剧团20多台剧目参加了演出。

  10月10日,中国民间戏剧研讨会在长沙开幕。郭汉城、刘厚生、王安葵等全国40多位戏剧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民间戏剧的本质、发展方向等理论问题进行研讨。

  本年,《戏剧春秋》由丁楠任主编兼社长。

  本年,《戏剧春秋》共出版6期。

  本年,湖南省剧协获湖南省政府办公厅、湖南省民政厅联合颁发的省级社会团体先进单位奖。

  1997年

  1月31日,中国剧协主办的首届全国少儿戏曲大赛在南京举行,湖南省剧协率小杜鹃艺术团戏曲演出队参赛,节目《补锅》《放风筝》获演出二等奖,《打铜锣》《洗菜心》获演出三等奖,湖南省剧协获组织奖。

  5月,湖南省剧协、湖南省文化记者文艺家联谊会联合举办了省会文艺界、新闻界迎香港回归书画、戏曲、歌舞联欢会。

  5月22日,1997年度湖南芙蓉戏剧表演奖揭晓。6名演员获表演奖,1名演员获提名奖,5个单位获园丁奖。

  5月24日,湖南省剧协、湖南省艺术研究所、湖南省湘剧院、湖南省艺术学校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湘剧老艺人王华运、李华銮从艺八十周年纪念会。

  9月,《戏剧春秋》杂志被评为全省一类期刊。

  10月,湖南省剧协推荐的昆剧《偶人记》(编剧:陈健秋)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提名奖。

  10月18日,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市召开。吴兆丰当选为主席,丁步青、左大玢、乔德文、李小嘉、吴继成、吴傲君当选为副主席,丁步青为秘书长。大会聘请范正明为名誉主席,陈健秋、周峥嵘、陈芜为顾问。

  10月28日,湖南省剧协、湖南省京剧团、湖南京剧爱好者委员会等单位,为湖南省京剧团老艺人李梅林同志举办了李梅林从艺六十周年京剧折子戏专场纪念演出活动。

  本年,湖南省剧协推荐湖南省歌舞剧院舞剧《边城》赴广州参加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优秀剧目奖,以及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11个单项奖。

  本年,《戏剧春秋》共出版6期。

  1991年至1997年,湖南省剧协编辑出版了铁可、陈健秋、陈芜等同志剧作、评论自选集,《田汉研究》(第一辑、第二辑)和《田汉画册》。

  1991年至1997年,湖南省剧协吸纳会员251人;其中,专业戏剧工作者188人,业余京剧票友63人。中国剧协吸纳我省会员74人;其中,专业戏剧工作者73人,业余京剧票友1人。

  1998年

  10月1日,湖南省剧协推荐的湖南省歌舞剧院演员杨霞,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0月,湖南省第四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优秀剧目进京,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进行汇报演出。

  本年,为纪念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的先驱者,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的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人田汉同志诞生100周年,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联、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广播电视厅、长沙市人民政府、长沙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省剧协承办的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在长沙隆重举行。并组织了田汉作品专场演出。会后,湖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国歌》,编纂出版了《田汉与湖南戏剧》,以资纪念。

  本年,《戏剧春秋》出版6期。

  1999年

  5月11日,湖南省剧协推荐的小品《关键一票》(演出:娄底地区艺术馆),荣获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奖。

  10月,湖南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经文化部批准,发展为“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学会参与联办。成为全国唯一的民间戏剧节,每2年举办一次。

  10月29日至11月25日,湖南省剧协积极参与在长沙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的策划、组织、评奖和汇报演出工作。长沙花鼓戏《黄泥坳》、常德丝弦《旋转的钞票》荣获演出一等奖。同时,还荣获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等多个优秀单项奖。

  12月14日,湖南省剧协推荐的湘剧《马陵道》(作者:陈健秋),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

  本年,由省剧协剧作家范正明为第一编剧的电影《国歌》,成为庆祝建国50周年“献礼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政府华表奖。

  本年,湖南省剧协参与编辑了《当代湖南戏剧作家选集》。

  本年,戴祖尧等5位同志荣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小戏小品奖。

  本年,《戏剧春秋》出版7期(加1期增刊)。

  2000年

  5月27日,湖南省剧协推荐的湖南省湘剧院演员王阳娟,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0月20日至27日,第五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优秀剧目在北京汇报演出。常德丝弦艺术团《旋转的钞票》等剧目参加了演出。

  11月,湖南省剧协选送的论文《为心灵赋形——谈湘剧〈马陵道〉的艺术创作》(作者:湖南省京剧团胡笑蓓)、论文《’97中国戏剧节散论》(作者:湖南省艺术研究所胡安娜),荣获第二届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优秀奖。

  11月4日,湖南省剧协推荐的花鼓戏《乡里警察》(作者:冯之),荣获第十三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

  11月29日,湖南省剧协、湖南省艺术学校在湖南大剧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向全国征集优秀戏剧剧本。

  本年,1998—1999年度湖南芙蓉戏剧表演奖揭晓。左大玢获荣誉奖,11名演员获表演奖,2名演员获提名奖,7个单位获园丁奖。

  本年,为纪念湖南省文联成立50周年,湖南省剧协承担了《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戏剧方阵”共9卷的编辑和校对工作。撰写文章《湖南戏剧五十年》。

  本年,湖南省剧协推荐湖南省昆剧团排演昆剧《荆钗记》(改编者:范正明)参加中国首届昆曲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

  本年,长沙市湘剧院曹汝龙经湖南省剧协推荐,荣获由中国剧协颁发的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本年,戏曲音乐学会更名为“戏曲音乐专业委员会”。选举欧阳觉文为学会会长,陈耀为秘书长。

  本年,《戏剧春秋》共出版7期(加1期增刊)。

    2001年

  7月26日至28日,第五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在广东中山举行,由湖南省剧协选送的湖南省艺术学校邓茜(湘剧《打樱桃》)获金奖,李凯(湘剧《大郎卖饼》)获银奖,省剧协获组织奖。

  9月28日至10月16日,湖南省剧协积极参与在太原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的策划、组织、评奖和汇报演出工作。岳阳花鼓戏《乡长本姓赵》、湘剧《人间知己》等剧目荣获演出一等奖;《金丸记》等剧目荣获演出二等奖。同时,还荣获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等多个优秀单项奖。

  11月9日至26日,湖南省剧协推荐湖南省昆剧团昆剧《荆钗记》赴广西柳州参加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优秀剧目奖,以及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11个单项奖。省剧协获组织奖。

  本年,《戏剧春秋》共出版6期。

  2002年

  3月,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五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127名中国剧协理事和各地剧协负责人出席会议。

  4月,湖南省剧协推荐的湖南省昆剧团演员傅艺萍,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7月23日至27日,第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在江苏扬州举行,湖南省剧协推荐的参赛选手李沙曼、潘杭苇获金奖,李彭、李媛、凡桂伟获银奖,省剧协获组织奖。

  9月22日,湖南省剧协经过认真细致的组织,重新成立了京剧票友委员会及潇湘国剧社,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并组织参加全国性的票友大赛,多次获得奖励。

  11月15日,湖南戏剧界20多位老同志在湖南省文联老干活动室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座谈会。

  12月,湖南省剧协推荐的花鼓戏《乡长本姓赵》(作者:甘征文),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

  本年,《戏剧春秋》杂志与新世纪乡音传播发展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本年,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优秀剧目进京汇报演出。

  本年,2000—2001年度湖南芙蓉戏剧表演奖揭晓。

  本年,《戏剧春秋》共出版6期。

  本年年底,湖南省剧协会员共有1375名,其中,前5年发展的会员249名;中国剧协会员共218名,其中,前5年推荐并同意的会员57名。

  2000年至2002年,湖南省剧协先后参与组织了6台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优秀剧目赴北京进行汇报演出。

  2003年

  1月18日,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市召开。周祥辉当选为主席,左大玢、李小嘉、吴继成、闵玲娣、张富光、陈亚先、谢惠钧、颜梅魁当选为副主席。谢玉兰为秘书长,韩微为副秘书长。大会聘任吴兆丰为名誉主席,乔德文、吴傲君、丁步青为名誉副主席。

  10月25日至11月18日,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在长沙市举行。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李默然,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梅克保,副省长许云昭,长沙市市长谭仲池以及老同志刘正等出席了开幕式。戏剧节历时25天,有包括湖南、河南、山西、上海、广东、浙江、辽宁、安徽、福建等9个省、市的17个地区的花鼓戏、豫剧、粤剧、越剧、黄梅戏、辽剧、坠子戏、眉户剧、闽剧、舞剧共10个剧种参加。本届戏剧节参演演员阵营整体实力为历届最高。为鼓励创新创优,还设立表演、剧目、编剧、导演、舞美、音乐、育花、乐手等8个方面的奖项。长沙市花鼓戏剧团的大型现代戏《万年牌》,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的花鼓戏《玩不啰》,湘乡市花鼓戏剧团的《傻村官》《恭喜发财》《珍珠塔》,安仁县花鼓戏剧团的新编历史剧《药都传奇》《木乡长》,浏阳县花鼓戏剧团创作的现代戏《书记有本难念的经》等剧目参加了演出,获得1个金奖、2个银奖。《戏剧春秋》杂志编辑出版了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专辑。

  10月31日,民间戏剧“映山红”现象研讨会在长沙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曲润海主持,刘厚生、何孝充、戴英禄、季国平、王蕴明、周育德、龚和德、王安葵、黄天骥、叶长海、郑传寅等中国戏剧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谭仲池、谢建辉等长沙市领导出席了会议。

  本年,为庆祝中国戏剧表演最高荣誉——梅花奖成立20周年,湖南省剧协组织全省历届梅花奖获奖演员11人赴京,参加中国剧协举办的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庆典活动。

  本年,湖南省剧协选送长沙市湘剧院《打焦赞》、邵阳艺校祁剧《黄忠带箭》参加全国少儿戏曲比赛,荣获小梅花奖金奖2枚、银奖2枚,省剧协获组织奖。

  本年,《戏剧春秋》杂志出版了5期《“戏剧春秋”——演艺人生》。改版后的杂志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好评,但由于刊名受到局限,市场营销并不理想,加之又遇全国性“非典”发生,合作被迫中止。

  本年,湖南省剧协向新闻出版总署申请将《戏剧春秋》由双月刊改为月刊,16开本。主管单位: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主编:江学恭、周祥辉。社长:谢玉兰。

  本年,《戏剧春秋》出版13期,其中,1期增刊、5期《戏剧春秋——演艺人生》。

  1997年至2003年,老一辈戏剧家谭保成、郑福秋、陈健秋、柏之毅、王大光,优秀青年演员刘芳先后逝世。

  1997年至2003年,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南省剧协协办的湖南戏剧表演芙蓉奖,全省有30名优秀中青年演员先后获此荣誉。

  2004年

  6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11频道《戏剧采风》栏目用45分钟时间,专题播出了由湖南省剧协组织的第四届京剧票友艺术节盛况,各大媒体争相宣传,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8月,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优秀剧目进京汇报演出。

  9月,湖南省剧协选送长沙市湘剧院《井台会》、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放风筝》参加全国少儿戏曲比赛,荣获小梅花奖金奖2枚,银奖1枚。

  10月,湖南省剧协推荐常德汉剧院汉剧《紫苏传》和折子戏《宇宙锋》《柜中缘》的主演者彭玲,赴京参加全国梅花奖评选演出。

  10月,湖南省剧协组织湖南省祁剧院祁剧《打樱桃》,赴香港参加由文化部艺术中心和香港中国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戏曲绝技绝活展演活动。

  10月,湖南省剧协选送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花鼓戏《老表轶事》,赴江苏参加首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闭幕式演出。艺术节期间,长江流域九省、市的剧协秘书长还举行了长江流域戏剧发展联盟研讨会,并联合发表了《长江流域戏剧发展战略联盟宣言》,确定每两年在张家港市举办一次戏剧艺术节,由各省市剧协选送剧目参加展演。

  11月12日,湖南省剧协选送的论文《我们去寻找秋天的花鼓》(作者:湖南省艺术研究所胡安娜),荣获第三届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优秀奖。

  12月,湖南省剧协选送的剧本《万年牌》(编剧:陈义平、陈健),获第十六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提名奖。

  本年,湖南省剧协选送邵阳市花鼓剧团《磨豆腐》,参加第二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大赛,演员荣获1枚金奖、1枚银奖。

  本年,湖南省剧协组织成立了湖南省京剧票友委员会,选举产生了领导班子,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使它成为省剧协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

  本年,湖南省剧协组织策划了第四届京剧票友艺术节,邀请国内14个省、市以及港澳台、新加坡等地票友参加展演。此次票友艺术节历时7天,共有25个代表队、14台节目、800余人参加演出。中央电视台连续7天跟踪报道。

  本年,2002—2003年度“湖南芙蓉戏剧表演奖”揭晓。

  本年,《戏剧春秋》调整,仅出版1期。

   2005年

  6月27日至30日,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中直机关等单位的戏剧工作者代表近400人参加了会议。湖南省剧协周祥辉、谢玉兰、王永光、李小嘉、张富光、颜梅魁当选为中国剧协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8月10日至13日,第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在山西临汾举行,湖南省剧协推荐的参赛选手湖南省湘剧院胡义林、李斯多(湘剧折子戏《拦马》),荣获小梅花奖金奖2枚。

  10月9日至30日,第八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在河南禹州举行,历时22天,共有来自河南、山西、河北等13个省、市的15台大型剧目和7台“三农”小戏共22台剧目参加了演出。湖南省剧协积极组织娄底市花鼓戏剧团和娄底市艺术学校创作的大型现代戏《村官是个堂客们》、永兴县花鼓戏剧团创作的现代花鼓戏《乡里大亨》参加戏剧节。《村官是个堂客们》被组委会定为开幕式首演节目,并荣获最高奖——优秀剧目奖(排名第一);永兴县花鼓戏剧团演出的《乡里大亨》荣获优秀演出奖。两剧目还荣获多个单项奖。湖南省剧协荣获组织奖。11月,湖南省剧协推荐的常德汉剧院演员彭玲,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本年,为弘扬湘昆艺术,湖南省剧协成功地举办了湖南省昆剧团优秀青年演员罗艳专场演唱会。

  本年,《戏剧春秋》调整,仅出版1期(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专刊)。

   2006年

  五一黄金周期间,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广电局、湖南省文联主办,湖南省剧协和湖南省电视台公共频道联合承办的“十九和弦”超级戏乐汇之“公共大戏台”在长沙杜甫江阁首次开幕。这是面向全省戏剧爱好者的大规模文化活动,连续七天,现场人头攒动,登台演唱者逾千;台上台下交相呼应,高潮迭起,反响很大。

  6月20日至27日,第八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优秀剧目晋京汇报演出,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举行。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志今,副局长汤恒,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廖奔,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蔺永钧,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伟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参演的优秀剧目有:甘肃省庆阳市镇原陇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剧《绿叶红花》,湖北省福星科技公司楚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剧《人在福中》,辽宁省铁岭市北绿秧歌戏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剧《乡音乡情二人转》,安徽省“三农”小戏代表团演出的《聘丈夫》等6出小戏以及由河南省禹州市大涧工贸集团公司豫剧团演出的《火兴火旺》等5出“三农”小戏。

  8月,湖南省剧协选送湖南文理学院艺术职业学院的常德汉剧《思凡》、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的花鼓戏《刘海砍樵》参加全国少儿戏曲比赛,双双荣获小梅花奖金奖。

  11月2日至24日,湖南省剧协推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花鼓戏《喜脉案》,赴江苏参加第二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

  11月23日,湖南省剧协选送的论文《评〈程婴救孤〉的悲剧精神》(作者:湖南省艺术研究所胡安娜),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原中国曹禺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优秀奖。

  本年,在第二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戏剧研讨会上,湖南省剧协秘书长谢玉兰同志宣读了题为《双重身份生存,困境与艺术自觉》的论文,获优秀论文奖。

  本年,《戏剧春秋》杂志与北京中瑞凯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后因故中止。

  本年,《戏剧春秋》调整,出版3期(包括1期戏剧专辑)。

  2007年

  5月,湖南省剧协向新闻出版总署申请将《戏剧春秋》改名为《今日艺术》,月刊,16开本。主管单位: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主编:江学恭。社长:谢玉兰。

  7月,湖南省剧协选送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湘剧《打樱桃》、花鼓戏《小放牛》参加全国少儿戏曲比赛,荣获小梅花奖金奖2枚,省剧协获优秀组织奖。

  7月,湖南省剧协选送邵阳市花鼓戏剧团《打鸟》,参加第三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大赛,演员荣获2枚金奖,省剧协获优秀组织奖。

  12月,湖南省剧协选送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创演的音乐剧《同一个月亮》,参加首届中国戏剧校园艺术节,被确定为21台入围剧目之一。

  本年,在湖南省文联的统一部署下,湖南省剧协连续策划了多场演出,组织艺术家们进入社区、军营,为小区的居民、外来农民工和解放军指战员献上一台台精美的艺术大餐,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本年,全省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等口号。

  本年,湖南省剧协推荐长沙市湘剧院创作演出的《古画雄魂》,赴江苏参加第三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

  本年,《今日艺术》出版9期。

  2008年

  4月26日,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市召开。周祥辉当选为主席,王峰、王阳娟、邹世毅、张富光、陈耀、陈亚先、易介南、庞焕励、谢玉兰、谢晓君当选为副主席。谢玉兰为秘书长,韩微为副秘书长。大会聘请左大玢、李小嘉、闵玲娣、吴继成、谢惠钧为名誉主席。

  9月,湖南省剧协推荐的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花鼓戏《走进阳光》(编剧:彭铁森)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

  本年,湖南省剧协组织率领的湖南花鼓戏代表团赴江西赣州参加首届中国(赣州)地方戏展演。有5个小戏参演,获得12项奖励。

  本年,由湖南省剧协推选的2名小演员参加中国剧协小梅花评选,分别获得金奖和“小梅花”称号。

  本年,由湖南省剧协推荐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音乐剧《同一个月亮》荣获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艺术类院校)。

  本年,由湖南省剧协推选的长沙市湘剧院湘剧《古画雄魂》荣获第十五届(中、日、韩)戏剧节暨长江流域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本年,由湖南省剧协推选的优秀青年演员张璇在全国京剧青年电视大奖赛上获得优秀表演奖。

  本年,在“长沙文夕大火”70周年之际,湖南省剧协联合湖南省湘剧院、湖南鑫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起,开展了极具意义的“纪念长沙文夕大火70周年”的活动。

  本年,《今日艺术》调整,只出版1期。

  2003年至2008年,湖南省剧协共发展新会员90余名,并推荐批准54人为中国剧协会员。

  2003年至2008年,著名戏剧家刘斐章、张建军、陈芜、凌国康、谢连英、颜梅魁等先后逝世。

  2009年

  9月,湖南省剧协推选湖南省祁剧院优秀青年演员肖笑波的折子戏《奈何桥》,参加在安徽举办的长江流域戏剧之星比赛,赢得“长江之星”称号。

  11月,湖南省剧协参加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

  11月至12月,首届湖南省校园戏剧节由湖南省文联、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文化厅三家联合主办,湖南省戏剧家协会、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承办。旨在提高大学生戏剧艺术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戏剧节共有全省20多所学校30多个作品参加选拔,包括地方戏曲、话剧、音乐剧、小戏小品。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演出的《五十二家别墅》和由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演出的《二对二》获特别奖。戏剧节还评选了优秀剧目奖、剧目奖、纪念奖及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等。戏剧节期间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研讨会,并出版了《首届湖南校园戏剧节专刊》。

  12月22日,湖南省文联任命李鸿飚为省剧协秘书长。

  12月25日,湖南省剧协主席团投票增选谢玉兰为省剧协常务副主席。

  本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湖南省剧协联合湖南省京剧票友委员会举办了两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湖南省京剧票友专场演唱会。

  本年,湖南省剧协组织选送作品参加了2009年全国小梅花评选活动,2位小演员分别获得小梅花金奖和银奖。

  本年,湖南省剧协向新闻出版总署申请将《今日艺术》改名为《魅力湖南》,由月刊改为双月刊,16开本。主管单位: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湖南省戏剧家协会。

  本年,《魅力湖南》休刊1年。

  2010年

  1月8日晚,湖南省剧协组织湖南省京剧票友委员会在湘江剧场举行迎新年省京剧票友专场演出,观众反响强烈。

  1月14日至15日,湖南省剧协参加湖南省文化厅系统直属院团年终考核。

  2月4日,湖南省剧协主席团年会在郴州召开。

  3月22日至24日,湖南省剧协谢玉兰、王永光、李小嘉、李鸿飚赴重庆参加中国剧协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2010年剧协工作会议。

  5月,湖南省剧协组织湖南省荣获梅花奖的优秀演员进行手模采集,作为湖南戏剧界的荣誉,永久展示在杭州赏梅胜地超山的“梅花奖星光大道”之中。

  5月,湖南省剧协接待江西老干京剧团40余人,在湘江剧院进行交流演出,场面热烈,江西老干京剧团特授湖南省文联锦旗“文坛翻新页,艺苑绽奇葩”。

  6月22日至27日,湖南省剧协代表团周祥辉、谢玉兰、王阳娟、邹世毅、张富光、陈耀、陈亚先、易介南、庞焕励、谢晓君、李鸿飚等11人,赴北京参加中国剧协第七次代表大会。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中直机关等单位的戏剧工作者代表,还有港澳戏剧界特邀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剧协新一届领导班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再次当选为中国剧协主席。湖南省剧协周祥辉、谢玉兰、张富光、王阳娟、李鸿飚当选为中国剧协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7月,湖南省剧协推选参加中国剧协第十四届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评选的节目,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陶思慧、毛梦佳获小梅花金奖;汉寿县汉剧团谢前锋、陈伟获小梅花银奖。

  9月25日,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奖活动中,湖南省剧协获最佳组织奖,推荐文章《戏之魂  戏之韵——浅谈戏曲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涵》(胡安娜)获优秀作品奖。

  10月,在第五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活动中,湖南省剧协推选参加的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徐耀芳、常德汉剧院演员袁金霞双双获得地方戏组“金花”称号。

  11月9日,湖南省剧协组织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花鼓戏《五十二家别墅》赴上海参加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五十二家别墅》获优秀剧目奖(艺术类院校),社区主任扮演者王长红获表演奖,湖南省剧协获组织奖。

  12月17日,省剧协名誉副主席、著名导演吴继成在长沙去世。

  本年,《魅力湖南》共出版6期。

  本年,编纂整理了《湖南省剧协大事记》《省剧协历届代表大会情况》《省剧协历年重大活动情况》《省剧协历年工作成果情况》《省剧协主办报刊情况》《省剧协历年来有历史价值的图片》等资料。

  2011年

  1月9日,召开省剧协2010年主席团年会。主席团成员、老领导和剧协工作人员17人参会。

  2月18日,由省剧协、省京剧票友委员会、泸州“国粹”酒业公司、潇湘国剧团共同举办的湖南省首届“国粹杯”京剧票友演唱会在湘江剧院开幕。

  4月21日至23日,省剧协范正明、谢玉兰、李鸿飚往常德剧协调查研究,听取常德市剧协、常德市汉剧院、常德市鼎城区丝弦艺术团、常德市艺术研究所的工作情况介绍,了解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发展状况,参加民间戏曲票友团体的演出活动。之后,撰写文章《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常德市戏剧家协会》,并在《湖南省剧协简报》上发表。

  6月3日至5日,协助省文联在涟源白马湖文艺创作基地举办2011年全省编导研修班。研修班由谭谈主席致辞、江学恭书记主持并讲课,邀请了乔德文、吴傲君、盛和煜、彭林等4位老师为学员授课。研修班学员共28名,分别来自全省各市州的文艺表演团体、艺术研究所、文化馆、创作中心以及高等院校、广播电台等单位。

  6月10日,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活动中,由湖南省剧协评选推荐的省祁剧院青年演员肖笑波喜获梅花表演奖,是本届大赛中最年青的获奖演员。肖笑波曾多次获得全国和省内大奖,此次大赛她在《目连救母》中饰演刘氏,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和评委们的普遍赞誉。谢玉兰副主席为此次活动作了大量的推荐工作。

  7月21日至23日,参加在西安举行的2011年中国剧协全国组联工作会议。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和副秘书长周光、组联部主任汪刚、组联部副主任李跃等参加会议。

  7月30日,由省剧协与京剧、湘剧、花鼓戏票友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军84周年省会戏剧界联谊晚会成功上演。

  8月8日至13日,率湖南参赛小选手赴泰州参加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泰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总决赛。由湖南省剧协评选推荐的邵阳市艺术学校小演员邓遗会(祁剧《黄忠带剑》中表演黄忠,指导老师:屈越斌)获第十五届中国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专业组金奖,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学员任娟(花鼓戏《拾玉镯》中表演孙玉姣,指导老师:危文波)获第十五届中国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专业组银奖;湖南省剧协获组织奖。

  9月19日至24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参加以“戏剧之旅,文化交融”为主题的国际戏剧协会第三十三届世界代表大会。国际戏剧协会主席拉门度??玛珠穆达等协会负责人和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代表、艺术家参加此次大会。此次大会共包括法定会议、艺术交流和中国优秀剧目展演三大部分。国际戏剧协会成立于1948年,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密切合作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目前拥有99个会员国,是表演艺术领域最大的专业性文化组织,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

  10月14日至31日,在重庆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历经17天。滑稽戏《顾家姆妈》等19台剧目荣获优秀剧目奖(其中4台为组委会奖);30名主创人员荣获优秀表演、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单项奖。本届戏剧节还举办了4次大型剧目评论会。下一届中国戏剧节将于2013年在苏州举行。

  11月25日,湖南省湘剧票友委员会重新选举正、副会长,王德安、王文彬当选。

  12月19日,潇湘昆曲社首届社务委员会选举成功,缪礼治等5人被选举组成社务委员会,缪礼治任社长。

  12月24日,由省戏剧家协会和湖南省京剧票友委员会共同组织的?鲜〉诙臁肮饩票本┚缙庇颜寡菰谙娼绯】弧?lt;/P>

  本年,《魅力湖南》共出版6期。

  2012年

  1月10日,召开省剧协主席团2011年工作年会。

  1月16日,《魅力湖南》增刊(湖南非职业戏剧贺岁版)出刊。

  2月13日,创建湖南省戏剧家协会新浪微博和博客。

  2月23日至2月26日,组织湖南的中国剧协理事赴河南郑州,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剧协理事100余人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作了《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11年工作会上的工作报告》。经理事会分组讨论,大家对工作报告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2月27日至3月15日,参加由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何满宗为领队的期刊改革调研组,赴北京中国文联《中国艺术报》社、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杂志社、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社学习并与其负责人座谈。之后,又赴武汉湖北省文联学习,参观了《今古传奇》报刊集团,并与其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3月27日,在省委宣传部参加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筹备会。

  4月12日,召开省剧协主席团2012年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讨论、推荐并通过了省“300工程”文艺人才候选人30人、第一届湖南文学艺术奖戏剧类申报初审组织机构成员名单、戏剧类评审组评委专家库推荐名单29人、首批省文艺创作扶助基金资助项目3个。

  4月15日,参加长沙市第一个昆剧曲友组织潇湘昆曲社成立庆典。

  2月26日,往郴州参加“相约郴州”——海峡两岸昆曲交流展演活动。观摩了北方昆曲剧院《红楼梦》、全国昆剧团演出的昆曲折子戏专场、省昆剧团演出的《白兔记》,并参加了昆曲专家研讨会。

  6月22日,在湘江剧场参加省京剧票友委员会潇湘国剧团成立十周年庆典。

  6月24日至6月27日,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湖南宾馆召开,省剧协代表团的当然代表和推选代表共19人参加会议。王峰、王阳娟、张富光、李鸿飚、周祥辉、庞焕励等6人被选举为第九届文联委员。周祥辉、王阳娟等2人被选举为第九届文联副主席。

  7月19日,到省湘剧院悼念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刘春泉先生。

  8月12日至19日,参加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举办的全国省级文艺家协会秘书长研修班。中国文联的领导和专家作了专题讲座。

  8月8日至12日,在江苏省泰州市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由湖南省剧协评选推荐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小演员张凯然、赵雅杰,在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选段的表演中,分别荣获地方戏专业组“金花”和“银花”称号,指导老师陶乐、叶红分别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省剧协获组织奖。

  9月6日,参加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董武炎同志的追悼会。

  9月28日,由湖南省文联主办,省戏剧家协会、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作与评论》杂志社承办的“传承与振兴:湖南花鼓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研讨会在湖南宾馆召开。具体议题包括: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历程、当今状况及未来展望;湖南花鼓戏传承与振兴的动力机制;湖南花鼓戏发展空间多样化探索;体制改革与湖南花鼓戏的繁荣发展等。谭仲池主席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江学恭书记主持会议,范正明等7位专家作了重要发言。来自省直、市州花鼓戏表演团体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参加了会议。

  10月9日,参加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廖建华先生追悼会。

  10月18日至28日,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本届校园戏剧节共收到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1所高校及1所中学报送的132个大小剧目,创下历届最高。自本月19日至27日为期9天的中国校园戏剧节期间,共计上演23台剧目演出(21个大戏,包括11个短剧组成的两个短剧专场),举办了3场专家戏剧论坛以及1次俄罗斯戏剧工作坊活动,观众近2万人次。由湖南省剧协推荐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演出的话剧《永不凋谢的姊妹花》获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专业组优秀剧目奖,该奖是目前唯一由国家设立的校园戏剧奖。该剧的编剧蒋晗玉、翟清、陈俊获“校园戏剧之星”称号,省剧协获优秀组织奖。

  10月27日至29日,参加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研讨会。

  11月5日,参加第一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颁奖大会。在戏剧类中,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湘剧现代戏《古画雄魂》、湖南省祁剧院衡阳市祁剧团祁剧《梦蝶》、湖南省湘剧院湘剧《李贞回乡》、娄底市地域文化传承研究中心现代花鼓戏《花落花开》获奖。

  11月5日下午,推荐剧目省湘剧院《李贞回乡》赴江苏省参加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

  11月23日,湖南文艺人才扶植“300工程”入选人员名单在《湖南日报》公示。戏剧类老年组11人(范正明、左大玢、李小嘉、王永光、谢惠钧、甘征文、曹汝龙、唐国文、曹宪成、刘赵黔、黄士元),中年组6人(李大剑、彭玲、陈明、周回生、汪辉、刘登雄),青年组6人(陈物华、徐耀芳、宋谷、张璇、肖笑波、袁敏),共23人。

  12月6日,由省文联、省文化厅主办,省戏剧家协会、省京剧票友委员会承办的“国粹杯”湖南省第五届京剧票友艺术节在红色剧院开幕。参加此次票友艺术节选拔的有全省14个市州,1000多名京剧票友,120多个京剧票友团体。其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只有7岁。艺术节共演出14场。演出形式多种多样,有折子戏、选段、彩唱、清唱等。

  12月7日,由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中国文化报》湖南记者站主办的“保护与传承,提高与发展——‘国粹杯’湖南京剧事业发展研讨会”在军转大酒店举行,周祥辉、雷鸣强、范正明等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出席,并发起倡议。

  12月11日,参加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持的第十一届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会。

  全年,开展了由湖南省文联主办、湖南省剧协承办的湖南青年戏剧季活动。戏剧季活动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展示当代湖南青年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活动内容有湖南青年优秀剧目录像比赛、新创剧本朗读会、戏剧论坛和部分优秀剧目展演等;戏剧季活动参加人员包括全省专业艺术表演院团和民间戏剧团体的青年戏剧工作者、全省高等院校戏剧社的青年学生。全年,进行了中国湖南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的筹备。

  本年,《魅力湖南》共出版6期。

  2013年

  3月19日,湖南省文联为庆祝成立六十周年,全面展示湖南省六十年来文艺事业的辉煌成就,回顾总结文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决定编辑出版一套大型丛书,并正式发出了《关于做好〈湖南文艺六十年〉丛书编纂工作的通知》。

  3月,省剧协召开主席团会议,讨论编纂事宜。之后,省剧协主席团确定《湖南文艺六十年??戏剧卷》编纂委员会、编纂组和《编纂大纲》,并报送省文联。

  3月,几经修改之后,向省文联报送《省剧协换届报告》《省剧协换届筹委会名单》《省剧协换届谈话建议人选》等文件。

  3月20日至22日,往北京向中宣部、文化部、中国剧协汇报第九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事宜。

  4月,《湖南文艺六十年??戏剧卷》编纂组主要成员在几经协商之后确定《编纂大纲》。之后,确定具体入编内容等事宜。

  4月28日,根据省文联《关于组建湖南省文艺志愿服务团,深入开展文艺志愿服务的通知》,向省文联报送在省湘、省花、省京、省话4个单位招募的省文艺志愿服务团第一批团员21人。

  5月4日,向全省各市州戏剧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发出《关于召开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的预备通知》和《关于开展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情况调查的通知》。

  5月8日,召集全省戏剧界有代表性的领导和专家到省文联,省委宣传部、省文联领导分别听取他们对省剧协新一届主席团人选的意见。

  5月20日,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四川成都揭晓,由湖南省戏剧家协会推荐的湖南省昆剧团青年演员雷玲摘得梅花奖,成为湖南省当年唯一获此殊荣的演员。在成都锦江剧院的雷玲昆剧专场中,雷玲带来了《千里送京娘》《说亲》《百花赠别》等剧赵京娘、田氏、百花公主的表演。青衣白绸,舞姿绰约,以优美的声线、细腻的传情将角色的性格展现得淋漓精致,出色的表演技巧将观众带入奇妙的昆曲世界。

  5月28日,在《天天有戏》栏目推出“天天有戏??戏迷擂台”活动。该活动由湖南省剧协主办、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FM102.8新闻综合频道承办。

  5月,省剧协向各市州剧协和省直各团体会员单位发出《关于编辑出版〈湖南文艺六十年??戏剧卷〉的通知》,并公布入编内容名单。其后,各单位陆续报送入编内容。

  6月,经过资料整理和编纂,月底完成《湖南文艺六十年??戏剧卷》书稿整理工作。

  8月3日至6日,由中国剧协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在江苏省泰州市举行,由湖南省剧协选送的小演员龚森虎、李赛珠双双荣获“金花”称号,荣媚荣获“银花”称号,湖南省剧协获优秀组织奖。

  9月16日,省戏剧家协会组织有关专家乔德文、李鸿飚、陈泗海、胡安娜、彭复光、李大剑、贺文键等,参加由中共汨罗市委宣传部、汨罗市文联举办的小戏曲作品研讨会。汨罗市副市长刘睿懿主持会议。汨罗市著名编剧甘征文介绍了戏剧学习班成员创作情况,他们立足于本市,放眼省内外,以老带新,从省内外遍请名家讲习,为繁荣地方的文化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9月26日,由省戏剧家协会、省曲艺家协会、中共望城区委、望城区人民政府主办,新康乡党委、政府承办的中国新康戏曲文化周活动大幕开启,标志着历经三年改造后的新康戏乡正式开街迎客。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肖雅瑜宣布戏曲文化周开幕,中共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湘涛为活动致辞。著名歌唱艺术家李谷一特意返乡为戏曲文化周活动加油助威,献唱了《乡恋》《补锅》《刘海砍樵》,她的热情演唱和《洪兰桂打酒》首演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随后,驻场京剧、花鼓戏、方言小品、口技、皮影、舞狮、杂技、腰鼓、秧歌等群艺表演争相竞技,让新康戏乡更加戏味十足。

  10月8日,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在长沙蓉园宾馆召开第八届理事会议和第九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会议通过关于召开省剧协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

  10月9日,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沙蓉园宾馆隆重召开。大会代表共158名。大会审议通过了第八届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团的工作报告和《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章程》(修改草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新一届主席团。省文联主席谭仲池,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魏委,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江学恭等领导出席了大会。经选举,王阳娟当选为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第九届主席,王峰、李鸿飚、肖笑波、邹健、张富光、陈耀、庞焕励、彭玲、谢晓君、魏俭等10人当选为副主席。周祥辉被聘请为名誉主席,邹世毅、陈亚先、易介南、谢玉兰等4人被聘请为名誉副主席。李鸿飚兼秘书长,罗玉婷任副秘书长。

  10月13日,由省戏剧家协会主办,湖南人民广播电台FM102.8、NEWS938潇湘之声、长沙市天心区文化馆联合承办的“2013重阳戏曲晚会”在长沙市人民路友阿百货广场隆重举行,为长沙市民带来了一场好韵味的重阳戏曲文化大餐。湖南花鼓戏著名艺术家钟宜淳、龚谷音、刘赵黔、李小嘉现场助阵,与戏迷票友零距离接触,引发现场阵阵欢呼。全省百家精品社区八场海选遴选出的优秀戏迷票友,登上了重阳戏曲晚会的舞台,和戏曲名家一起唱戏。

  截至10月,《魅力湖南》已出版4期。

  资料来源:

  1、《中国戏曲志》(湖南卷)。

  2、《中国戏剧年鉴》(湖南部分)。

  3、《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

  4、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第一至第九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和相关资料。

  5、《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第一至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资料汇编》。

  6、湖南省剧协工作记事。

  7、相关人员提供。

来源:《湖南文艺六十年·戏剧卷》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