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化妆的操作方法以前,了解一些与化妆有关的生理现象,是很必要的。因为人的身体和外貌的改变,除衣著、装饰可以起一部分作用以外,主要是决定于生理现象的变化(如骨骼、肌肉、皮肤的变化等等)。骨骼是石灰质与胶质混合组成的,人在幼年时期,骨内的胶质很丰富,随着年龄的增加石灰质也渐渐增多,胶质减少,骨骼的质料也就发生变化,因此引起骨骼外部形状的某些改变。头部骨骼也同样有着这种变化,所以了解有关的生理知识,对掌握化妆技巧有着密切关系。
一、头部骨骼
面部化妆与头部骨骼的关系最为密切。头部骨骼共有二十八块,与化妆有关的是下面的七种十三块(参阅图一):
1、额骨——从上眼眶到脑门上的一块半圆形的骨头叫额骨。这块骨头包括四部分,一、额丘:位置在脑门中间,左右各一,圆形凸出。二、额沟:在额丘以下,眉弓以上的低下部分。三、眉弓:上眼眶高出来的部分,即生眉毛的部位,老年男子更显得凸出。四、眶上缘:眉弓下面的部分。这四部分中,额丘、眉弓是突起的部分:左右额丘之间,额丘与眉弓之间(称为额沟)属于陷下部分,人到中年以后,就更加显著。
2、鼻梁骨——鼻子上部与额骨相结合处的半寸多长的两块短骨。
3、上颌骨——在额骨与眼眶之下,与鼻梁骨相连结,左右烦下各一块。
4、顶骨——额骨之上的头项部分就是顶骨,呈半圆形,左右各一块。
5、颞颥骨——俗称太阳穴骨,在眼眶左右,耳门真以上部分,左右各一块。
6、颧骨——太阳穴和眼眶之下,上颌骨之上的三角形状的骨头,左右各一块。
7、下颌骨——又名下巴骨,是一块勾在耳根和太阳穴下面如弓形的骨头。
下面谈一谈头部骨骼由幼年到壮年,由壮年到老年的变化情况及与化装的关系。
甲、幼年——头盖骨呈长圆形,看来显得头大脸短,如果把儿童的整个面庞,以眼睛作分界线,分为上下两大部分的话,那么它们几乎是各占二分之一的样子,这是儿童脸型的主要特点。
乙、壮年——由幼年到壮年,头盖骨的变化不大,然而由于牙齿的增长,下颌骨增长,眼睛以下部分显得比幼年要长,并且鼻梁骨隆起,所以,壮年人面部,一般的说长形的较多。
丙、老年——由壮年到老年,骨骼的变化不太大,但因年老牙齿脫落的关系,下颌骨前伸(俗说下巴翘起),加上肌肉松弛、下垂和消瘦,就显得额丘、眉弓、眶上绿、颧骨、下颌骨的下颌角(俗称腮帮子)等部分凸出,而额沟、太阳穴、下脸沟、鼻长沟、嘴角、下唇沟、颧骨下面与下颌骨上面等部分就显得陷下去了,所以一般的从整个脸面看来,又显得短了。
从人生这三个时期骨髂变化的情形,我们就可以明白应该掌握哪些特点,突出哪些部分,凹陷哪些部分,这样就能基本上化装成为老年、壮年和儿童的样子了。
如果演员是幼童,扮演的角色也是幼童,就不需要改变面形,倘若扮演幼童的演员年龄稍大,那最好找圆脸的演员,因为圆脸接近于小孩的面形,便于化装。一般的说,成年人扮演幼童的时候不多,但是,必须如此时就要掌握儿童面形的整个特点。成年人扮演老年人比较方便,只要把老年人面部骨骼应该凸出部分,塗上亮颜色(黄色或深黄色),使人感到这些部分突出,凹陷部分塗上棕色阴影,使人感到这些部分陷下,这样基本上就可以画出一个老年人的面部轮廓了。
二、肌肉
骨骼与人的外貌的关系很重要,而依附在骨骼上的肌肉,对人的外貌的变化,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经常活动的肌肉就发达,譬如:打铁的工人,由于时常抡鉄锤,他的肩、臂、肘的肌肉就特别发达。
在人从幼年、壮年,直到老年的漫长生活过程中,由于面部肌肉终年伸缩、活动,脂肪会逐渐消失或沉淀(瘦人是消失,胖人是沉淀),外皮也逐渐失去弹性。因此,脸上会出现皱纹、肌肉块与松弛现象,看来显得苍老,并且根据皱纹与松弛现象还可判断出一个人的大致年龄,这是肌肉伸缩运动自然形成的结果。除了这种一般规律性的肌肉运动变化外,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与社会经历不同,各人的面部肌肉又有各自不同的发达部分。譬如,在旧社会里生活受压榨的人,经常愁苦,眉头紧皱,他的皱眉肌经常收缩,就使得眉间产生很深的皱纹,眉间肌肉也显得突出。有的人一直无忧无虑,终年眉开眼笑,那么他的眉间皱纹就不会那么深,反而因笑肌经常收缩,鼻唇沟开扩,显得有笑嘻嘻的感觉。反之,笑肌不常收缩,鼻唇沟一般呈垂直的样子,就有愁苦的感觉。以上两个例子只是用来说明由于生活环境的关系,面部肌肉的活动不同,而引起面部的某些部分形态的差異,因此,也可以从面容上的这种生活遗跡,了解一个人过去的生活状况。
化装是为了创造角色需要的外形,面部肌肉是构成形象的重要条件。化装除了应把角色的年龄、身份、外貌等等表现出来以外,最好能把生活经历所遗留给角色的面部特征表现出来,肌肉就是表现这种特征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化装时表现肌肉很重要。表现肌肉的方祛,就是画出肌肉的凹凸。在化装方法中,亮色可使肌肉显得突出,暗色可使肌肉显得陷下(参阅头部肌肉解剖、肌肉化法两图),至于详细化法,后面再谈。
三、血液
血液在血管中循环于人的周身,血管隐藏在肌肉里面。不过面部与耳朵上的动脉管接近皮肤,并且在皮下还密布着很多小血管,所以人的脸蛋上、耳朵上常常呈现红色。受到寒冷的刺激或情绪的影响(如兴奋、害羞等等)以及运动以后,脸蛋和耳朵就更加发红了。这是因为血液循环加快的原故。另外,青年人的身体强壮,血液饱满,脸上颜色也就格外红润,尤其是小孩子的脸色更加好看。人到老年,血液循环速度减退,血管变硬,也很少冲动,脸上的颜色也就不像青年人那么红润了。
某些靠近皮肤的血管,从外面看来略带青色,如额部、太阳穴、手背上和腿肚等处,就比较容易看出。有疾病和瘦弱的人或体力劳动者,更加显明。有些人常把血管叫做“青筋”,这是不对的,化装时要表现血管时,应该用浅蓝色,不可用错颜色。
知道了由于血液循环而引起的脸部颜色的变化以后,化妆时,就能依据角色的年龄,生活环境、职业、健康情况等来处理面部色彩的使用。
四、皮肤
皮肤有两层,一层是表皮,一层是真皮,表皮在外,真皮在内。表皮常因刀伤、火伤、疮疤溃烂等种种原因被破坏,留下疤痕。经常在室外劳动的人,受到日光照射,皮肤中的色素增加,就变成棕红色。这是自然环境对皮肤的影响。也即是室内劳动者与室外劳动者皮肤颜色的分别。当然,其他原因也能造成皮肤颜色与常人不同,如生病等等。因此,在化装上就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至于外国人的皮肤,除因其种族不同,皮肤的颜色有所不同之外,同样也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
五、须发
毛发生长在真皮的毛囊里。表皮脫落,毛发还是存在。但如果毛囊遭到了破坏,就不再生长毛发了。人到老年身体衰弱,皮脂腺枯干,色素减少,头发、胡须也就变白。这种衰退现象的生理程序,一般的是先从两鬓开始,然后下巴的胡须才变白,最后才是上唇的胡须和眉毛才变白。也有的人眉毛始终不变。
在化装上,须发的形态与颜色,对人的形象的改变有很大的作用。不但能改变人的脸型,而且能从须发的式样、颜色上表现出各种类型的人及年龄上的区别。如果能根据剧本的需要,适当的化装,对一个角色的造型是很有帮助的。
上面所谈的这些生理现象,它们除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外,还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及职业的影响,形成多种变化,我们熟悉了这些生理的组织结构与变化情况,对化装的设计和具体操作,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