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服装上的图案美观,纹样精致,色彩艳丽,令人叹为观止,倘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发觉这些图案不是随意装饰的,而是有一定的内涵和章法的。
戏曲服饰上的图案纹样主要来自历朝服装上的刺绣和锦绫、缂丝上的织锦纹样,同时还借鉴了我国古代建筑图案和器物造型,具体表现的内容有:日、月、星、辰、云、火、水、海水江牙、山、龙、凤、飞禽、走兽、鱼虫、花卉以及宗教图案、吉祥图案。这些图案在表现性质上又可以分写实型、象征型和装饰型三种。
写实型是依照事物进行具象的表现。如:龙、凤、虎、狮、鱼、虫、花鸟等,这些图案大都来自历代生活服饰中的纹样,在戏曲服装中一般均作为主体装饰。
象征型是通过戏衣上的装饰图案去表现或传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是戏曲服装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如皇帝是真龙天子,他穿的衣服和戴的冠帽上就用龙形图案装饰。皇帝是大地的主宰者,他的服色使用明黄色。皇后比喻为凤凰,她的服饰图案便以凤为主。其他如文官饰飞禽,武将饰走兽,长者用寿字,小生绣花卉,文臣蟒上绣团龙,武官蟒上绣行龙等,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我国历来流传种种民间图案,大多具有某种吉祥的涵义,已深为群众所理解,用于戏服之上,就同观众沟通默契。观众通过想象,获得创造性的美感和享受。如:各种形状的“寿”字象征富贵长命;“蝙蝠”象征福在眼前;“如意”象征万事如意、平安如意,“燕子”象征春天,“牡丹”象征富贵,“鸳鸯、蝴蝶”象征爱情,“仙鹤”象征清高等等,其他还有“暗八仙”、“明八仙”也都有一定的象征和寓意,如:诸葛亮的服饰上绣有“八卦”图象,象征他的足智多谋,用兵如神。有些服饰上的图案则反其意而用之。如花花公子的褶子上绣上蝴蝶,寓意他是寻花问柳的好色之徒,恶霸的褶子上绣上老虎,则象征他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戏曲服装图案装饰的象征手法,不仅使戏曲舞台更为多姿多彩,而且反映了戏曲艺术上的浪漫主义色彩。
装饰型是纯粹为戏曲服装装饰美化的,没有其他的寓意和象征。通常使用在服饰上的有回纹、几何纹、云纹、香草纹以及钟鼎、博古、瓦当、甲纹等历代的工艺性图案和其他一些来自宗教的装饰纹样。这些图案古朴典雅,和戏曲服装得体地融合在一起。设计人员往往将图案装饰得简洁概括,不拘泥细节,从而使色彩明快,形象饱满,使其具有远距离观看清晰的效果,适应了四周强烈的光照和演员凝炼夸张的动作。此外,纹样图案还具有时代特点,在同一种式样的服装上,用了不同的纹样装饰,就会产生不同的时代感觉。如:同样使用龙的图案,用夔龙,就显得古朴一些;用草龙,就显得近代一些。其他如:用瓦当、博古图案,年代就久远一些,而用花卉禽鸟,就相应近代一些。
1、龙
龙,在我国瑰丽多姿的民族遗产中是一颗闪光夺目的明珠,在艺术百花园中是一朵馨香远播的奇葩。它代表了中国的江山社稷,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比喻为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皇权,寓意为驱邪辟邪的神灵。外国人把中国称为“东方巨龙”,我们便成了龙的传人。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龙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拜、珍视和喜爱,它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线条刚柔并济,姿态可长可圆,并可随意曲折,适合各种各样的形态变化。其艺术形象在我国历代的各种建筑、器皿及织绣上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宫廷艺术的运用中,几乎达到饱和的程度,成了皇权、神权的代表和象征,从龙椅、龙案、龙床、龙廷到龙柱、龙壁、龙阶,到处是龙的天地。而在戏曲服装中,龙则成了蟒袍的主要装饰物。
蟒袍是传统历史戏中帝王和文武大臣的礼服。清代在苏杭一带专门设有制作宫廷服饰的织造局,对服饰上的龙凤图案有明文规定:亲王以上“绘画五爪金龙及各式苍草”,郡王以下则“绘画四爪之蟒”,至于公侯以下至平民百姓,如果“偕用违禁龙凤纹”者,则要受到严厉的制裁。戏装蟒袍在基本遵循这个历史的基础上来了个扩大化和艺术化的处理,一般大巨武将也可穿戴蟒袍,它用金银丝绒在高级缎料上绣制云龙、团龙、坐龙、行龙、升龙、降龙、草龙等,下面饰以旭日海浪,显得华丽而高贵,突出了穿戴者的优越地位和显赫权势。
这里指的云龙是奔腾在云雾中的龙;团龙是把龙的形体适合为圆形的龙;坐龙是龙的头部呈正面朝向,四爪伸向四个方位,呈正襟危坐形式的龙;行龙是呈水平形状行走的龙;升龙是龙头向上,呈奔腾向上形式的龙;降龙是龙头向下,呈潜入下降形式的龙;草龙则是一种含有龙纹式样的卷草纹图案。
俗话说:“愁龙、笑凤、喜狮子”。龙要讲究“愁”,有飘飘然,精神抖擞的感觉。它那伸出的四肢和腾跃的不同姿态。要巧妙地安排在戏装上,使其部位确切,不显得呆板。蟒的质料和图案花纹的要求也要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行当而有不同的处理,花脸一般穿金银线绣的蟒,以示其威严;老生穿彩色绒线圈花纹的蟒,以示其潇洒大方;皇帝穿的蟒每条龙腿要绣5个爪,而一般将相所穿的蟒只能绣4个爪,但戏曲舞台上现在的蟒袍一般都绣4个爪,因为大家认为舞台上的皇帝并非真皇帝,所以凡是蟒袍都绣4个爪了。
谢杏生大师为包公设计的“大龙蟒”中的龙头图案,在黑包蟒袍的前胸主要部位,突出了一条矫健活泼、气势宏浑的金色大龙,给人一种威严的气势和慑人的力量,显示了穿着者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浩然正气。
2、凤
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美好形象。它象征着喜庆、吉祥和高贵,比喻为皓洁美满的爱情,具有我国独有的文彩和格调。它那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千百年来受到历代人民普遍而持久的欢迎。
凤的艺术形象来自现实生活中各种禽类形象的概括,集中了各种飞禽美的大成,堪称“鸟中之王”。它和龙一样,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标志,形象图案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可方可圆,可随意曲折,适合各种各样的形态变化,造型绚丽多姿,雍容华贵,姿态生动多变,线条刚柔并济,其艺术形象在我国历代的各种建筑、器皿及织绣上比比皆是。
历史上把帝王比喻为“龙”的化身,凤便成了皇后和妃子的代表,在历代宫廷里面,凤仅次于龙的装饰,从建筑上的雕梁画栋到代步用的车船,从日常生活用品到穿戴的服饰,都腾飞着凤的隽雅身影。而在传统戏曲眼装中,凤则成了女蟒、女靠、宫装、对帔等的主要装饰物。其中以女蟒中的装饰规格最高。
女蟒是传统戏曲中太君、太后、皇姑、贵人等身份较高的女性人物在公开场合所穿的朝服,其中心位置上便装饰着用金银丝绒绣制的“丹凤朝阳”、“凤采牡丹”和“团凤地插云饰”等凤纹,下面饰以海浪,极为庄重华贵,突出了穿戴者的优越地位和显赫权势。女靠主要在靠服和靠旗上绣制着凤纹,宫装主要装饰在佩上,而对帔则往往装饰团凤。
凤的装饰表现形式主要有立凤、飞凤、团凤、草凤和花凤。立凤是站立着的凤,飞凤是翱翔着的凤,这两种凤的表现形式都比较写实。团凤是把凤的形态适合成圆形,装饰味更为浓郁;草凤是把凤的形象简化成卷草纹的图案,奔放流畅,简洁生动;花凤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凤在花卉丛中,如“凤采牡丹”等,另一种是把凤的形象融化成花的纹样,组成一种是花又是凤的图纹。
凤,是凤凰的总称。当凤凰两字排列时,凤则指雄性凤鸟,是凤凰中最美丽、最完整的成年禽鸟。而凰则指雌性凤鸟,它和凤的区别是翅下没有凤胆,没有凤冠或者凤冠很小。
3、麒麟
麒麟和龙、凤一样,是被人们美化了的“祥瑞神兽”。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图案,已在神州大地上流行了2000多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麒麟就被人们奉若神灵。秦汉以后,麒麟作为辟邪的神兽,成了帝王陵前的守卫。此后一直被人们所顶礼崇尚。麒麟的艺术形象是从鹿的身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故在文献中有麒麟又称天禄(天鹿)的记载。193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大学典》中的麒麟插图便是一只酷似长颈鹿的形象。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创造和美化,现已形成“麇身、龙头、鹿角、狼额、马蹄、虎眼、鱼鳞、狮尾”的艺术形象,显得丰富而华丽,饱含着吉庆的韵味。
“见麟大利,获麟则天下安泰”。麒麟作为传统的吉祥象征,得到广泛的应用,艺人们运用自然写实和浪漫手法相结合的技巧,匠心独具地创造了华采各具的麒麟形象。明代还将麒麟作为官员的服饰图案(补子),“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裘”,就是说当时只允许公侯驸马,才能用麒麟和白泽(近似于麒麟的神兽)作为体现等级的服饰图案。清代规定,“武一品”的服饰(补子)为麒麟。从吉祥图案的含义来探求,麒麟的形象则充满着欢乐、瑞祥和美满的意趣,“麒麟送子”、“麟吐玉书”和“八宝麒麟”等吉祥图案,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戏曲舞台上,麒麟图案虽不及龙凤图案面广,但也有一定的位置和影响,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京剧表演艺术家“麒麟童”——周信芳在他穿着的戏衣上的麒麟装饰。“麒麟童”周信芳当年在上海天蟾舞台(今劳动剧场)、黄金大戏院(今大众剧场)、卡尔登戏院(今长江剧场)演出《四进士》、《追韩信》、《徐策跑城》等,直到解放后演出《文天祥》、《海瑞罢官》等都有他一整套独特的专门设计的麒麟图案,这些华采各具的麒麟图案装饰在靠、蟒、官衣等上面,在闹猛中显示出文雅,在鲜艳中体现出舒适,不仅为戏曲演出增添了异彩,也为他本人树立“麒麟童”这一响亮的艺名打下了基础。
4、虎
在百兽之中,人们对虎的印象最深。它雄姿矫健,凶猛威武,瞪目咧牙,吼声震天。千百年来,人们从畏虎、忌虎到爱虎、敬虎,认为虎有驱邪辟鬼的“功能”,将其祈奉为神兽。
民间认为虎能驱五毒,保康宁,在端午节给孩子们穿虎衣、戴虎帽、挂虎形香袋,有的还用雄黄在小孩的额头上写一个“王”字,希望百灾消除,长得象小老虎一样健壮。又以虎头鞋、虎头枕、虎形面具和布老虎玩具作为吉祥、勇健的象征。有的地方还给小孩围上图案是老虎、大蒜艾叶和五毒的金锁形围涎和肚兜,寓意除毒、驱恶、长命百岁。保佑娃娃平安。这种民俗遍及千家万户,使虎形图案成了寻常百姓家的装饰物。
在戏曲舞台上,虎的形象也常常可以看到。
虎是勇猛的代表。古代,人们把骁勇善战的将士称为“虎将”,因此,戏曲服装的靠铠上就装饰着虎头图案。一些将士的帽和围裙上也装饰有虎纹图案,有的还脚登虎头高靴。虎除有勇猛的一面外,又有凶暴的一面。因此,一些豪强恶霸穿的褶子上便有虎的明显形象,以示其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霸道行径。
虎是权力的象征。在布景设计上便常常出现它的形象,衙门公堂和住宅中堂的屏风虎画,公堂上的“肃静”、“回避”虎头牌,大门的虎头环,将帅坐的虎皮椅等。而用在戏曲道具上的则有虎头大刀、虎形信符、虎头大铡和虎头盾牌等。
5、宗教图案
宗教图案是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宗教中的专用图案,蕴含着一定的寓意。现在也常用来装饰它物。运用在传统戏曲服装上的有“”形图案、“八吉祥”图案、“八宝”图案、“太极八卦图”、和“暗八仙”图案。
“”形图案是在汉代随佛教而传入中国的。佛教认为,装饰在释迦牟尼胸部的“”形图案是一种“瑞相”,是胸中涌出的“宝光”,象征庄严无比、功德无量,是万德吉祥的标志。
“”形纹样用笔简练,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而灵活,装饰味很浓,显得均匀、整齐而对称,并且给人一种连续反复的形式美感,民间称之为“万字不断头”,有幸福无边的意蕴。它可以谋求多种变化,因此运用十分广泛。编织行业称它为“万字锦”,而在戏曲服装中则常作为大小边饰纹样。
“八吉祥”系佛教中的法物,寓有因果报应的哲理,分别为法螺、法轮、宝伞、宝盖、莲花、宝罐、金鱼和盘长(百结)等。各种法物在佛教上解释为:法螺示意“妙音吉祥”;法轮示意“万劫不息”;宝伞示意“曲复众生”;宝盖示意“偏复三千净一切乐”;莲花示意“出五浊世无所染着”;宝罐示意“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金鱼示意“坚固活泼解脱环劫”;盘长(百结)示意“回环贯彻一切通明”。
“八宝”系八种宝物,分别为宝珠、古钱、方胜(两个相连的菱形,比作连续不断)、玉磐(乐器)、犀角、银锭、珊瑚、如意。
“八吉祥”和“八宝”的纹样上,都饰有云彩或飞飘的彩带,作为图案的陪衬和构图的穿插,生动活泼而富有变化。
“太极八卦图”是中国道教的图案,呈正八边形,八条边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八卦中间为一个圆,里面有正反颠倒的2个鱼形图案,又称阴阳鱼。用一根相反相成的“S”形线,把圆分成阴阳交叉的两极,而两极又围绕一个中心回旋不息,形成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两两相克,左右相倾、上下相随的核心运动。相传太极八卦图是我国古代圣人伏羲氏所创。
太极八卦图带有一定的数学含义。它两两相重,互相搭配出64种不同的图案作为简单文字,用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后人称其为“伏羲六十四卦”,堪称得上是中国的最初文字。
太极八卦神通广大,能镇慑邪恶,为我国的道教所使用。道士穿的道袍,就是以太极八卦图案绣成的,因此又叫“八卦衣”。传统戏曲服装中一般把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军师之类的角色统统饰上八卦图案,不管是否道教中人。这种滥用太极八卦图案的方式似乎显得不妥。但习惯成自然,八卦衣也成了“军师”的专用服。
“暗八仙”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手中所持之器物的图案纹样。八仙是指道家的8个神仙,他们都是老子的弟子。分别为:手执宝剑的吕洞宾,手持荷花(莲花)的何仙姑,手摇扇子的汉钟离,手捧渔鼓(幽鼓)的张果老,口吹笛子(玉箫)的韩仙子,手摇云板(阴阳板、玉板)的曹国舅,怀揣葫芦的铁拐李,手挽花篮的兰采和。由于道教宣扬神仙灵异养生延年之术,因此,八仙往往成了尽善尽美的幸福象征。这八位仙人手中所持的器物便暗示了他们的化身,故称“暗八仙”,也称“代八仙”,是民间常用的传统装饰图案,寓含吉祥庆寿之意。
在传统戏曲服装的纹样装饰中,这些宗教图案通过多种美化变形处理,使形象和内涵表达出新的意蕴。
6、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是一种寓意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的图案。它因物喻义,物吉图祥,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吉祥图案的历史源远远长。早在远古时期,我国人民就把善斗的鹖之尾作成武士的鹖尾冠;把文丽的珍禽比作美好的象征,用于女服的纹样。还把几个图案配在一起,或寄于寓意,或取其谐音,以追求吉祥的意愿。如把松、竹、梅喻为“岁寒三友”,把芙蓉、桂花、万年青称为“富贵万年”,把一对迎着太阳的凤鸟称为“双凤朝阳”,把莲花和鱼结合喻为“连年有余”,在花瓶上插三杆戟喻为“平升三级”,将牡丹花象征为“大富大贵”等等。
吉祥图案在戏曲传统服装上的纹样装饰当数“福”、“禄”、“寿”、“喜”、“如意”、“鸳鸯”、“蝴蝶”等运用为最多。
“福”为生活美满幸福之意。因自然界中的动物蝙蝠和“遍福”、“遍富”谐音。因此尽管它的形象并不美,但却成了“福”的象征者,其纹样用在戏曲服装上便较普遍了。如把蝙蝠和云彩组合在一起,称为“福自天来”或“流云百福”。倘图案上的蝙蝠成5只之数,便成了“洪福齐天”。把蝙蝠和桃子、灵芝组合在一起,称为“福寿如意”。把蝙蝠和古钱组合在一起便成了“福在眼前”,倘再加上桃子则成了“福寿双全”。
“禄”在古时寄托了“金榜题名”和“加官进禄”的愿望,寓升官发财之意。自然界中的鹿和“禄”谐音。因此,鹿便成了象征“禄”的祥瑞动物。凡戏曲服装上出现鹿的形象便蕴含了这层意思。
“寿”为长命之意,寓意“寿”的图案较多,如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的寿桃,万年长青的松柏,洁白飘逸的仙鹤,和“寿”字谐音的绶带鸟,食之可长寿的灵芝等等。其纹样用在戏曲服装上十分普遍。如:把松和鹤结合在一起称为“松鹤长春”或“松龄鹤寿”,将鹤和云结合在一起,称为“祥云鹤寿”,将“”字和桃、蝙蝠结合在一起便成“万福万寿”了。这样的图案还可以组合得很多。
我国书画同源,丰富多彩的汉字既可书,又可画,“福、禄、寿、喜”四个字都可拿来做纹样,其中以“寿”应用得最多。一个繁体“寿”字经过美化后,有200多种形式,将“寿”字拉长便成了“长寿”,长寿字形常常装饰在盔头的披兜和巾帽的飘带上,布景和道具也常常用“长寿”字形作装饰。倘把“寿”字适合成圆形,就成了“圆寿”,圆寿寓意“寿享天年”。因此,常用在老年人穿的褶子,对帔和开氅上,配以秋香底色,显得典雅古朴。
传说中的八仙和他们手持的器物“暗八仙”,也寄寓长寿之意。
“喜”为快乐、高兴之意,寓意“喜”的图案有喜鹊、梅花、石榴等。如:喜鹊栖息在梅枝上称为“喜上眉梢”,石榴开子寓意为“喜笑颜开”,喜鹊和鲤鱼结合在一起,称为“喜庆有余”。倘把两个喜字联在一起便成了“囍”,多用在婚嫁之时。
“如意”表示满意,如愿,称心。其图案以灵芝面上的云纹为基础,作对称的鸡心形状,下端连有如意柄。达官贵人们往往用金、银、铜、玉、石、骨、牙等材料雕制成如意状,作为玩物和颂祝之品。由于“如意”图案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因此运用十分广泛,艺人们运用高度的想象力和概括含蓄的表现方法,将云彩描绘成如意状,称为“如意云”,有时仅绘如意头取代如意,有的将如意头部纹样经美化处理后,组成连续的边饰纹样,它们有条理、有节奏、有韵味,静中有动,富有浓郁的装饰效果。有的则成为单独的适合纹样,并和其他富有吉祥意趣的图案组合在一起,赋以新的含义。如和荷花组合,称“和合如意”,和柿子组合,称“百事如意”,和双喜组合,则成了“双喜如意”。“如意”图案在戏曲服装上的装饰运用十分广泛,蟒、靠、褶子、帔、开氅等等戏装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蝴蝶和鸳鸯图案不仅是青春的标志,爱情的符号,美的化身,而且是自由的代表,梦幻的载体,美满婚姻的象征。因此,在戏曲服装的服饰纹样上也少不了它们的形象,特别是表现才子佳人为特长的剧种中,蝴蝶和鸳鸯的图案便更为多见。
龙、凤、狮、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以瑞禽仁兽及其他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虎凤呈样”、“两龙戏珠”、“彩凤双飞”、“凤穿牡丹”、“龙飞凤舞”等,在戏曲服装的装饰上得到大量运用。
“暗八仙”、“八吉祥”、“八宝”等宗教图案也属吉祥图案的范畴,前面已有专门提及,这里便不赘述了。
这些富有民族色彩的传统图案艺术,孕育着古代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的美好感情,装饰在戏曲服装上,不仅使审美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也为戏曲艺术增添了新的内蕴。
附:吉祥图案的组合和运用
吉祥图案构思巧妙,鲜明突出,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郁的民族色彩,在传统戏衣上的运用十分广泛。下面,我们将装饰在传统戏衣上的吉祥图案大体上分成“求福”、“长寿”、“喜庆”、“吉祥”四个类别,进行介绍。
1、求福类:
福寿双全:以蝙蝠、寿桃和双钱组成图案。
福至心灵:以蝙蝠、寿桃和灵芝组成图案。
福在眼前:以蝙蝠和古钱组成图案。
福如天来:以蝙蝠和云朵组成图案。
福寿吉祥:以蝙蝠、桃子、百吉(结)和祥云组成图案。
福寿三多:以佛手、桃子和石榴组成图案。
连年有余:以莲花和鱼组成图案。
四季如意:以四季花卉和如意云组成图案。
2、长寿类:
松鹤延年:以松和鹤组成图案。
祥云鹤寿:以祥云和鹤组成图案。
五福捧寿:以五只蝙蝠和寿桃(或寿字)组成图案。
齐眉祝寿:以梅花和绶带鸟组成图案。
群芳祝寿:以牡丹花、梅花、灵芝和竹枝组成图案。
八宝联春:以佛家八宝(法螺、法轮、宝伞、宝盖、莲花、宝罐、金鱼、盘长)组成图案。
八宝吉祥:以道家八宝(渔鼓、宝剑、花篮、扇子、莲花、云板、葫芦、横笛)组成图案。
3、喜庆类:
喜上眉梢:以喜鹊和梅花枝头组成图案。
双喜登眉:以双喜鹊和梅花枝头组成图案。
眉开双乐:以梅花和双鹿组成图案。
福禄寿喜:以蝙蝠、葫芦、寿字和喜字组成图案。
鸳鸯并连:以鸳鸯和莲花组成图案。
鸳鸯贵子:以鸳鸯、莲花、莲叶和连蓬组成图案。
流传百子:以开嘴石榴或子孙葫芦组成图案。
双鱼吉庆:以两条对称鲤鱼组成图案。
竹梅双喜:以梅花、竹枝和喜鹊组成图案。
4、吉祥类:
双龙戏珠:以双龙和火珠组成图案。
凤穿牡丹:以凤和牡丹组成图案。
龙生九子:以一大龙和九小龙组成图案。
双狮戏球:以双狮和绣球组成图案。
太师步师:以大狮子和小狮子组成图案。
玉堂富贵:以玉兰、海棠和牡丹组成图案。
长命富贵:以长鸣的公鸡和牡丹组成图案。
岁寒三友:以松、竹、梅组成图案。
大富大贵:以牡丹花组成图案。
梅兰竹菊:以梅花、兰花、竹枝和菊花组成图案。
官上加官:以公鸡和鸡冠花组成图案。
旭日东升:以太阳、海水组成图案。
一品当朝:以太阳、仙鹤、海水组成图案。
太极八卦:以八卦太极图组成图案。
以上列出的吉祥图案,其性质、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将吉祥图案在传统戏衣上的应用范围作一个大致上的划分:
蟒袍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双龙戏珠。
女蟒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凤穿牡丹、玉堂富贵、国色天香。
靠上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双龙戏珠、双鱼吉庆。
女靠常用的吉祥图案为:玉堂富贵、国色天香。
改良蟒常用的吉祥图案为:龙生九子。
官衣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太师少师、旭日东升、一品当朝。
对帔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岁寒三友、松鹤延年、祥云鹤寿、福如天来、福寿三多、喜上眉梢、双喜登眉、流传百子、玉堂富贵、四季如意、梅兰竹菊、齐眉祝寿、连年有余、国色天香、竹梅双喜、鸳鸯贵子、眉开双乐、官上加官、大富大贵、长命富贵。
褶子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岁寒三友、喜上眉梢、长命富贵、玉堂富贵、流传百子、松鹤延年、祥云鹤寿、连年有余、四季如意、双喜登眉、眉开双乐、福至心灵、梅兰竹菊、竹梅双喜、国色天香、双狮戏球。
寿帔常用的吉祥图案为:五福捧寿、福至心灵、福在眼前、福寿吉祥、福寿三多、齐眉祝寿、群芳祝寿、松鹤延年、祥云鹤寿。
开氅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大师少师、双狮戏球。
箭衣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双龙戏珠、双鱼吉庆、双狮戏球。
马褂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双龙戏珠。
宫装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凤穿牡丹、国色天香、大富大贵。
斗蓬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双龙戏珠、玉堂富贵、竹梅双喜、国色天香。
袄子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玉堂富贵、四季如意。
裙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岁寒三友、玉堂富贵、梅兰竹菊、四季如意。
裤常用的吉祥图案为:玉堂富贵、梅兰竹菊、四季如意。
坎肩常用的吉祥图案为:玉堂富贵、竹梅双喜、国色天香、四季如意。
马甲常用的吉祥图案为:玉堂富贵。
神服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八宝联春。
道服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八宝吉祥。
八卦衣常用的吉祥图案为:太极八卦。
7、云和水
大自然中的云和水,飘流不足,变幻奠测,可以适合成各种形状,创作出多种图案。而另一方面,云和水又代表着江山社稷,是权力的象征。因此,在戏曲服装的装饰上比较多见,其中尤以蟒袍装饰为多。
过去有句俗话叫“行云流水”,就是说画云要有“行”的感觉,画水要有“流”的气势。这里以蟒袍为例说明,蟒袍中的云形式很多,常见的有流云、元宝云、多坎云、少坎云、没坎云等,在摆布上有主云和配云之分。大云和小云之别。一般老生蟒袍和“十团龙蟒袍”上的云较小,花脸蟒袍上的云则较大,大龙配大朵云,小龙配小朵云。但不管是哪种云,都要有起浮、流动之感,并尽量使其高低参差、活泼生动。
蟒袍中的水有多种装饰纹样,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全卧水”,即水波作平行的圆弧状波浪纹样,其大小一般是10厘米一个圆弧,每个波纹有1~2个江芽(即浪花),美观整齐,装饰整体感强,一种是“立卧水”,即卧水的底部有三个立起的三角形水柱,三角形水柱上面仍为卧水的波纹。俗称“三江水”。有的在三角形的立柱之间又各有一个三角形小水柱,俗称“五江水”;第三种是“立卧水加云”,即在三角形立柱和卧水之间再装饰云朵。
8、十二章纹
自公元前21世纪(即尧、舜、禹统领下的大部落)以来,帝皇服饰上的图案纹样往往采用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指自然界、动物界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和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这十二章纹均有一定的含义,日、月、星辰有普照大地,君临一切之意;山象征江山社稷,取其稳重之意;龙有智机灵敏,取其应变之意,它与后世将帝皇看成是“龙的化身”有本质的区别。华虫是纹样好看的动物,取其文丽之意;宗彝指虞舜时绣的虎尊,取其忠孝之意;火即焰炎,取其光明之意;藻是水藻,取其洁净之意;粉米即食粮,取其滋养之意;黼是古代礼服上装饰的象斧形的花纹,颜色为半黑半白,取其决断之意;黻是古代礼服上装饰的象相背两弓形状的花纹,取其明辨之意。
帝皇服饰上的十二章纹是封建时期世间威严尊贵以及一切美好之物与德行操守的象征。这些装饰纹样在传统的戏曲服装上虽不多见,但作为体现历史时代感的纹样来看,却受到服装设计人员的重视,我们在表现秦汉以前年代的历史戏曲舞台上,却可以看到十二章纹。如:杭州剧装戏具厂为“秦始皇”设计的服饰上便以十二章纹作为装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