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导航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戏剧研究 > 文章
戏曲音乐的构成
章诒和

  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所唱曲文体为长短句曲牌的高腔和昆腔。高腔的特点是“一唱众和,锣鼓击节”,也就是由扮演角色的演员独唱,在句尾则由乐队人员帮腔或接腔,只用锣鼓击节,不用弦管乐伴奏。其风格粗犷、豪放。昆腔,到了公元16世纪中叶,音乐家魏良辅及梁辰鱼革新旧调所创之新声,文人制曲,定腔定谱,增添了笛、弦素等弦管伴奏。其风格轻柔婉转,与高腔迥别。第二代,是所唱曲文体为齐言对偶句格(即七字句、十字句),各有其“基本唱调”的梆子、吹腔、拨子、二凡、三五七、西皮、二黄,统称“乱弹诸调”。其中以唱西皮、二黄为主的京剧,在国内广为流传,在海外也享有盛誉。第三代,是唱民间花鼓、采茶、秧歌、摊簧、道情等民间歌曲或说唱曲调的“民间小戏”。如由唱书调发展而来的越剧;落子腔发展而来的评剧,黄梅采茶调发展起来的黄梅戏等,这些民间小戏生活情趣浓郁,颇具活力,可塑性强。总括三代戏曲音乐,均由歌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

  中国少数民族戏曲音乐也是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戏曲剧种的14个。这些剧种有的是历史上形成的,有的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从本民族歌舞、说唱的基础上衍变而成的。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1、优美的唱腔与动人的演唱

  在戏曲音乐结构中,声乐部分是它的主体。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人声歌唱比器乐伴奏更为亲切动人,更易唤起观众的理解与共鸣。其原因在于乐器所奏出的音乐,虽然也能传情,却不能表意。戏曲音乐刻画人物形象,主体依靠声乐,即优美的唱腔与动人的演唱。戏曲中无论演唱的是曲牌还是板腔,都可以分为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和戏剧性唱腔。抒情性唱腔的特点是字少声多,旋律性强,长于抒发内在的感情;叙事性唱腔的特点为字多声少,朗诵性强,适用于叙述、对答的场合;戏剧性唱腔多为节拍自由的散板,节奏的伸缩有极大灵活性,因而长于表现激昂强烈的感情。这三类曲调的交替运用,构成了戏曲音乐变化多端的戏剧性。中国戏曲有很多传统剧目,其所以能在舞台上久唱不衰,主要得力于其中脍炙人口的唱腔。

  戏曲演唱艺术,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与专业技巧。在演唱上注重字与声、声与情之间的关系。清晰准确地表达字音与词义,是唱功的第一要求,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演唱方法与技巧。演唱一般包括发声、吐字、用气、装饰唱法等,其目的在于表达戏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唱出曲情,以情动人,才是演唱艺术最高的审美标准。

  唱与念,是戏曲声乐的两大组成部分。历代有成就的演员,皆是唱念俱佳。唱念字音是表情达意的基础。汉语四声字调,抑扬顿挫,也是念白音乐美的基础。各种念白形式,如京剧的韵白、京白、方言白,就是语言与音乐的不同程度的结合。

  中国戏曲演员在演唱上的贡献,莫过于唱腔上的流派创造。演员和乐师在本剧种腔调基础上创造的流派唱腔,更具有音乐作曲的突践意义。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与琴师徐兰沅(1892—1967)合作创腔,就是典型的事例。京剧中旦行的梅(兰芳)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尚(小云)派,老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越剧中小生行的尹(桂芳,1919—)派,范(瑞娟,1924—)派,旦行的傅(全香,1923—)派、戚(雅仙,1928—)派,都是在唱腔艺术上享有声誉的流派。

  2、器乐伴奏的功能

  戏曲采用器乐作为表现手段,主要用于伴奏唱、念、做、打,即表演艺术,以及为了展开戏剧矛盾,塑造人物性格,抒发思想感情和渲染舞台气氛。器乐伴奏的任务由乐队担任。戏曲乐队由两部分组成,弦管乐部分称文场,打击乐部分称武场,合称文武场。文场的作用主要是为演唱伴奏,并演奏为配合表演而用的曲牌(属场景音乐)。武场的主要任务是用打击乐器打出锣鼓点,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舞蹈、开打,使其起止明确,节奏有序。并且,在鼓板师傅的领奏(指挥)下,调节和控制全剧的节奏。器乐在戏曲音乐中虽处于辅助地位,但它有声乐所不及的长处。器乐包括的多种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每一种乐器都有其不同的性能和音色。

  各个剧种乐队的乐器组合尽管有所不同,但鼓师的作用和主奏乐器的作用却是相同的。

  中国戏曲音乐的主奏乐器有:昆剧的曲笛,秦腔、豫剧、河北梆子等梆子戏的板胡,京剧、汉剧等皮黄戏的胡琴,以及山东吕剧的坠子琴等等。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和演奏方法,常常是形成这一剧种特有风格色彩的最要标志。人们听到主奏乐器即能判明是什么剧种或声腔在演出。

  打击乐器在戏曲中使用极广,有突出的艺术效果。戏曲的唱、做、念、打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性,而锣鼓是一种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的乐器,是戏剧节奏的支柱。有了锣鼓伴奏的配合,能增强戏曲演唱、表演的节奏感和准确性,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舞台气氛。

  戏曲器乐中的各种各样的曲牌,打击乐的各种锣鼓点,构成戏曲中的场景音乐。场景音乐的运用力求简练,求其意到,很近似中国的绘丽风格。

来源:中国戏曲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