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导航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戏剧研究 > 文章
特殊技巧化妆
常大年

  (一)反面角色化妆——化妆反面角色,常常会把他描绘得非常滑稽,甚至过分誇张,化妆为一幅怪像,如果再加上表演过火或其他不适当的表演会给观众造出不应有的笑料,这不但不能引起观众对反画人物的愤怒,相反只能造成不适合人物的喜剧性的场面,严重地伤害了剧情的严肃性,戏剧形象艺术而又不同于其它雕塑与绘画,因为戏剧里的人物,是在台上按照戏的规定情景在里面生活着发展着,他的所作所为都被角色应有的思想意识支配着,所以角色是通过故事的发展,及他的行为来阐明他是好人或坏人的,所以在化妆上也就不能把人物公式化的化妆出来,比如化妆坏人就不一定是“八字眉、吊眼角”等等。在我们的生活里,好坏人是从面容上难以区分的,主要是从其行为中鉴别的,如果生活中凡是坏人就有一类固定的形象,那就太简单了。所以饰反面角色也就不能公式化的去表现它。因此化妆反面人物,也要依据这样人物的生活出发,研究他们生活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对他们身体健康程度如何,肤色与一位正常生活健康的人有何区别……不需要用化妆给造成怪像,演剧根据生活适当誇张是可以的,化妆对这类人物在某种情况下,也可适当的在符合生理现象的前提下加以誇张,不能脫离生理现象的去处理。

  (二)颊红拍法(附图十六(1)(2))——颊红拍的部位不同,对于给人感觉面形的丰满与清瘦有作用。儿童颊红拍在颧骨以下嘴角以外呈圆的形状,一般青年男女颊红与儿童拍的部位差不多,只是因颜面发育长些,那颊红也稍长些。另一种颊红是从眼窝以下,鼻翼以外到嘴角止。颊红从眼窝下起靠近鼻梁,到嘴角外下方渐渐淡些,并可在鬓发以下,耳朵坠以前少许拍点棕色,产生颜面消瘦感觉。颊红从鬓发以下淡淡的开始画,稍有弯度渐浓的接近鼻冀,下边越过嘴角以外,到下颔骨边沿与底子肤色结合,这样感觉会丰满些,实在说化妆并不能把瘦人变胖,(用特殊化妆方法加胖例外)或胖变瘦,只是由于色彩关系感觉作用而已。

    

  (三)伤疤画法——伤疤用三种颜色画,中间用黄色,紧接着黄色两边用深红色,再在深红色以外两边涂深棕色,然后用手指顺着所画三色轻轻搓过去,如果需要伤疤特别鼓起,可用酒精胶将棉花粘成创伤形状,在鼓起处涂上黄色,紧接着鼓出处画深棕色,棕色的周围渐淡与皮肤色相结合。

  (四)麻子的画法——用棕色画上圆点,再用黃的亮色在棕色圆点上画半圆形,黄色的外围揉淡与皮肤色结合,然后棕色圆点要上深下淡,因为麻子低些,光源是从上照下来的,所以麻子上半周暗影大,下半周而因反光作用,所以就亮些,也就是说感觉上是麻子下半周浅。

  (五)皮肤过黑和脸上黑斑怎么办——这两个问题有必要单独提出来谈一谈。因为皮肤过黑和脸上有黑斑,用一般化妆方法总不能如意:脸过黑了,用一般方法化妆,总感到还是黑油油、非常突出。脸上有黑斑或紫斑,同样的用一般化妆方法是盖不住的。那么应该怎样才能使脸色稍白和盖住黑斑呢?下面就具体的谈谈:

  皮肤过深,就把底子油彩作为两层来拍:第一层用最浅颜色(内色23号)薄薄的普遍拍一层,包括耳朵在内,然后扑上定装粉,擦去浮粉。第二层是你担任角色,所需要的皮肤油彩,第二层拍的时候,只能用手掌或手指轻轻的拍,假如用手摸、擦,就将第一层底子摸花了,拍好第二层后,再按照一般化妆进行、最后扑粉定妆。

  脸上有黑斑,在未拍上妆油之先,用(浓度淡的)松香酒精胶在斑迹上刷一层,然后用较角色所需要的底色浅些的油彩,拍在有斑迹处,再拍点扑粉。然后再拍底子油彩,那斑迹就看不见了。

  (六)双眼皮画法——演员本人是双眼皮在台下看不见,就是画的双眼皮,远一些看也是看不见的。如眉毛距离上眼边较远,感觉这部分空虛,及为了感觉美观一些,那可以在所画的靠睫毛的眼边以上,留出如火柴棒细的空隙,用深棕围绕着眼边,画上火柴棒粗粗细的弧形细条,将向上的那面用纸笔渐渐揉开,与上眼皮底色结合。另一种,是用松香酒精胶,在需要有双眼边地方上涂少许呈弧形线,稍干后,用手指将胶水抹在上眼皮或下眼皮上,眼皮上所涂的弧线粘住以后自然成了双眼皮。

  (七)鼓眼泡与深眼窝化妆法——眼睛鼓的演员,需要用色彩弥补,首先在上额沿上加亮色(肉色),然后在鼓的眼泡上加深棕,但注意要涂的特别薄,否则就成黑眼窝。若眼睛窝深,就可用红色加肉色涂眼窝,使得反光强,稍可弥补眼窝过深缺点。

  (八)吊小眼角——演员小眼角下垂,饰演角色需要小眼角提高,如果用色彩把小眼角提高,尚不能达到改形,那就用薄的纱绸剪成约二分宽,用松香酒精胶粘住小眼角上方的皮肤,向太阳穴拉紧也粘住,然后拍底色化妆。另外或用眼睛宽度一半的假睫毛,斜着向小眼角上方粘,也能达到小眼角提高的效果。

  

  (九)用暗影将鼻梁化高的方法(见图八)——一般化妆鼻梁与眼窝暗影以及表现睫毛的黑眼边,都连在一起化上棕色暗影,这种化妆是适合一般人,如演员鼻梁低,势必在台上轮廓不明显,那就用鼻梁暗影同眼窝暗影,或眼边分开来化。首先在鼻骨与上额沿相结之处成九十度以上的角,画上棕色鼻梁暗影,靠近鼻梁中间渐淡,向左右内眥处颜色加深,靠近鼻梁中间与两旁都渐淡,然后再化眼窝,靠近上眼边(生睫毛之处)颜色最深,向上方以及靠近鼻梁暗影渐淡,渐而消失,万不可与所画鼻梁暗影相结合,否则影响鼻梁化妆高的效果。

  (十)鼻子改短——一般人的鼻尖到两眉之间的距离为面长的三分之一,眉上和鼻端下也各占三分之一。如果鼻子过长,或者需要化妆一个短鼻子的角色,是用肥皂或胶水将眉毛先粘住,再在比眉毛低的地方,用撕开的毛线粘上假眉毛,或用颜色画上眉毛,把鼻子用最薄的丝绸条稍吊短。吊法是由鼻尖到两眉之间涂上松香酒精胶,用约两分宽丝织品,将鼻尖拉紧粘住(不要拉的过紧,过紧了会拉成仰天鼻),然后按化妆程序进行。

  (十一)秃顶的简易作法——若一位留有分头或背头的演员,需要饰演一个秃顶白发或灰发的老人,当然能够制作头套更好,但一般临时性或业余性的演出,没有或来不及作头套,就可用肥皂涂成秃顶,需要粘头发的部位上,可以用撕开的毛线用胶水粘上去。首先将头发洗湿,向后梳平,然后再将新鲜肥皂用手揉成泥状(如果肥皂过干,可放在蒸笼稍蒸一下),由前向后把所有头发都糊起来,肥皂一定要揉的粘住头皮,在肥皂糊的头顶上、拍好底子油彩扑上粉,最后在需要有点头发的部位上粘上撕开的毛线,用剪刀修饰一下,就行了。演完时将能拿掉的肥皂取去,再用水将头发洗干净(请参考照片图(1)一(4))。

  (十二)颊红拍的部位可以影响消瘦与丰满——如果一位稍胖一点的演员要担任一个略瘦一点的角色,那么必须用冷色与暖色对比的方法来弥补这个缺陷。但这只能把一个胖的面部,让它略比一般普通化妆方法显得稍微瘦些。暖色突出与冷色深陷,用的适当了是能起着一定限度的功效;而绝不能用色彩对比方法使得一个胖人变成一个瘦人。

  这里就将如何使得胖脸,在舞台色光的影响下,显得略瘦的方法谈一谈。首先在打底子油彩时,要分成两种颜色来打:从额部向内斜着,类似三角形,以至下巴底下,用浅点的底子色;面部两侧紧接着这浅的底子色,用深些的紫色(红与蓝色相混合),很柔和的与浅的底色接起来。就是说,这两种颜色衔接之处,千万不能有明显的界线。上额靠近头发根之处,略加些红色,否则拍上颊红,而额部在色彩对比之下,就显得不调和。

  油彩底子打好了,下一步便是拍颊红。颊红的拍法是由外眼角(外眥)起,向内经过嘴角,逐渐的消失。红的重点是靠近鼻子之处。这样,颊红上部宽,斜着向内下面狭,就会使人产生错觉,感觉略微消瘦了些。但仅是如此尚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必须要在面颊红之外加深一点的紫色底子上,下颔角处和耳朵上都用棕色稍微涂一下。(因耳朵是白色的,其反光为最强,如不涂暗,明显的突出,那就会破坏以上应有的功效,影响面部的消瘦)。最后还需将颈部两侧和下巴以下涂成冷色。

  在同一的拍颊红的部位上,可以化的使丰满的面部消瘦一些,也可以使瘦的面部丰满一些。其拍法是:拍底子色略微淡一些。但不可过份淡的突出。拍颊红时,以颊部鼻唇沟之外向下颔角处,由浅逐渐深,甚至可直接拍到颈部。这样在色光的影响下,在靠近下颔角的颊红反射性强,因而使人产生一种丰满之感。

  (十三)粘胖的方法——上面谈的是用色光对比的方法,使面部稍微丰满。假若要演出某一剧的某一个角色(一般最好不粘,万不得已,也要少粘,多粘了东西在脸上,就妨碍演员面部肌肉的伸缩,也就是说,妨碍了演员面部的表情),比如果戈里作的《钦差大臣》的县长夫人,是一位愚蠢、肥胖的角色,而由于需要的决定,而恰选上了一位清秀而瘦弱的演员,那就只有用粘胖的办法了。下面谈谈粘胖的方法:先在眉弓、鼻子、下巴、两颊(脸蛋)等(见照片)需要粘的地方涂上松香胶,然后将鼻油灰粘上去(不要先拍上妆油,那就会使鼻油灰粘不上去),再用手指蘸上需要的底子油彩,涅成所需要的形状,涅好后,再和没粘鼻油灰的皮肤一同拍上底子油彩,其后都按普通化妆进行。但要注意扑定妆粉后,要用软棉花轻轻擦去浮粉,否则会把粘上去之鼻油灰刷坏了。

  (十四)年龄改少的化法——比如一个成人要扮演一个少年的角色,除了在内心思想感情上和服装上,适应这个角色外,头部的化妆也是不可缺少的。健美的少年人与成熟的壮年人的皮肤色是有区别的,化妆首先要掌握底子颜色:打底子色,一般用金城(25号)西班牙颜色油彩,加少许红色拍底子,耳朵上也需加些红。眼睛的上眼边,由内眥到外眥要成一月牙状弧形的黑色眼边,下眼边用(白色油彩加蓝色油彩调配成的)天蓝色画一月牙状弧线,圆形弧度向下方,然后再围绕着这天蓝色弧线的下眼边,用较天蓝色深些的蓝色画一细线。因为眼球是浅蓝色的多,这浅蓝色的弧形和眼球混淆起来,而使人误认为围绕弧形的深蓝色细线是下眼边。这样眼睛就显得圆了,因而使人有年龄小些的感觉。一般化妆年龄小些的人,眉毛不宜画的过浓,只须画稀些,稍微的弯些即可。眼窝与鼻梁成年人是需要轮廓明显突出,在眼窝与鼻梁两侧画棕色或者其他冷色。但相反的未成年人一般轮廓不明显,所以仅在内眥以上,眉上额沿以下,靠近鼻梁处微加点粉红色(25号西班牙油彩内少加些红色调成的红色),来画眼窝。鼻梁不但不画两侧暗影,而且在鼻梁中间,上额沿之下,鼻骨之上,涂少许棕色使得鼻梁显得低些。因少年人鼻梁较成年人低,幼少年时鼻梁又略低。另外,嘴唇也要画的稍微厚些。头发的形状也很重要,如果面部画的像小孩,却留个大背头,涂上油梳的又很光,这就破坏了形象的完整性。我们应该在生活中留意小孩喜欢留什么头型,来塑造形象。(可参考图十七)

  

  (十五)血迹的化妆——用面粉加少许黑锅烟子,再多配入些银朱用开水冲之搅匀,涂在需要作血迹的部位上。要注意:演戏须要表现血迹,只给人有了一些血迹的感觉就可以了,是不能按照生活真实去作的,太誇大了,刺激观众太大就不好了。

  (十六)躯体化妆——演员如果饰一位常在强烈日光下工作的劳动者,面部颜色当然是较在室内工作的人要健康多了,但露在衣服外面的躯体,如手、臂、项颈等,都需要用颜色涂一下。如演员特别健壮,相反的需要饰一不经常见太阳或体弱的角色,那面部虽然化妆浅,而露在外面的手、臂、项颈特别健康,就得涂上与面部接近健康的颜色。涂健康色是用红土加写字用的墨汁溶在水中,涂抹在需要的部位上。需要皮肤白些,就用氧化锌粉加水涂上。

  如果条件许可,也可将软木塞子烧成灰,磨细后对上啤酒,或者再加少许甘油和氧化铁,擦在需要露在衣服外面的躯体上,演完戏可用肥皂洗去。

  (十七)舞蹈化妆——化妆与服装颜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穿的服装艳丽,那脸上的红就可以稍浓些,嘴唇也可红些,与服装对比才能不减色。女子肤色较淡些,不一定要拍底子色,可用亮黄色在里面加点红色拍上颊红,男子则可以加少许浅棕色拍颊红。眉毛淡的可稍描一下。嘴唇红,男的用浅棕加红,女的可用纯红。眼窝与眼边稍描一下就可以了。

  (十八)合唱化妆——合唱是集体演唱,如果化妆,需要统一颜色,眉毛也可以使浓淡较统一些,淡眉毛可以稍描一下,统一拍颊红色,可用黄色中加少许红色,颊红周围与本人肤色相结合,另外可淡淡的涂些红油彩作的口红。

  (十九)拍剧照的化妆方法——一般舞台化妆是为了适应色光,所以底子色与线条都必须按照适应灯光的颜色去调配,因为演员与观众也有相当的距离。但拍剧照不是演员与观众见面,而是照相机内的胶片感光,所以就不能像演出舞台化妆那样浓,而应当用色淡、柔和,如棕色眼窝也要适当画淡些,尤其颊红更加不能太红,因为红色拍出照片是黑色(暗色),颊红重了,拍出照片就是黑脸,所拍颊红不但要淡,而且要在红里加上肉色或西班牙色,这样颊杠内含有黃的成份,拍出照片就不会黑。如果想略微消瘦些,那就用红色来代替演出化妆的暗色(如棕、蓝等色),拍出的剧照亦能有低凹感觉,口红也不能用纯红,否则剧照是黑嘴唇,请想那是多么难看。总之,拍剧照因镜头距离较近,一切化妆都要搞的真实感强些,与远距离观众看戏两样。

  (二十)怎样化妆成外国人——在这里仅把如何化妆为白种人的问题谈一下。因为我们现在更多地看到是这样的剧本。

  白种人的肤色与黄种人不同。但还是根据他们的生活出发,看剧里写的人物是干什么的,年龄、性别等。一般的说来,皮肤颜色较黄种人是要白些,但是也不能过份的白,因为他们的皮肤靠近皮肤浅层还是同样有很多细微血管,当然不会是白的连血色都没有了,并且也不是粉红颜色,在化妆拍底子颜色,以金城牌的筒装肉色为基础,青年女性可加入少许红,如角色经常是室外活动的人物,那就再稍加浅棕色,或者日晒色。青年男性,仍以肉色为基本色,较女性的红和浅棕再多一点调配为底色。老年男性的基本肉色,红色要适当地减少,浅棕色更少加些。老年妇女同样红色要减少。主要还是要了解角色因客观环境,以及他的年龄等来决定。黄种人经常晒太阳,皮肤颜色就带些红棕色,但白种人经常晒太阳,就稍有些红的感觉。因为他们的皮肤颜色浅些,故晒久了,也与黃种人不同。(附图十八(1)(2)(3)(4)(5))

    

  

    

  

  头发、胡须的形状与颜色。白种人头发与胡须的颜色有金黃、浅棕、深棕、栗色、黑色。然而人老了,仍是由灰变白,这是色素衰退的缘故。中年人胡须以棕色为多,但老了也同样是变灰与白色的。头发有直有曲。然而胡须大都是弯曲的,所以白种人的胡子看起来密度大,而且很难透过胡须看见肉。女孩子梳辫子是不用头绳系辫根的。而且因为习惯关系,有梳一根辫子的,但梳两根者为多。妇女有剪发与发髻两种。剪发分烫发与不烫两种。男性胡须亦有各种不同形状。

      

  颜面部分也与黄种人有所不同:额骨较突出,眉弓凸起,下颔骨向前伸,鼻骨突起,眉毛与眼睛距离较近,眉头略高,眉稍微低,大眼角略高,小眼角微低,睫毛略长,鼻梁略高,额部头发较黄种人高,嘴唇也较薄,两鬓头发也生的向后些,所以额部在感觉上就更加突出。有些演出外国剧的,总喜欢粘个大鼻子,以表现外国人,实则有时这并不能达到企图,相反更不像外国人,因为他的发形发色、面色、眼睛、眉毛、嘴形等等,与服装配合,及规定情景的布置,加上更重要的是表演,共同来完成这个角色,使人感到像个外国人,决不是只粘个高鼻子就能像的,而且相反,只粘个高鼻子,会更加显得额部低,下颔骨没有伸出,反而不像了。一般如果演员鼻子不低,那还是不用鼻油灰粘鼻子为妙;如果演员鼻子过低,或者某种剧中又特别需要,那就另当别论了。头发形状与胡须样式,对化妆造形帮助非常之大。假头套虽然很好,但一般业余剧团是不易办到的,故从略。如果发形须卷,就用烫发钳子把它烫成需要的弯度。关于头发染色,请参阅第六章十六条简单染黄头发的方法条。胡须最好用绉纱粘,如有困难,就用撕开的毛线或其它毛类粘,粘后仍须用烫发钳烫成弯曲状。

  化妆黑种人(图二十(1))

    

  黑种人的肤色可用黑种人色拍底子,两颊留着不要都把底色拍上,然后用黑种人色加红来拍颊红,这样在肤色感觉上有深又有浅,比较生活些;眉毛画低些,就显得鼻子短、鼻梁扁平,故鼻梁两旁暗影距离远些;鼻翼宽度,可粘鼻油灰来弥补;嘴唇化厚,画时可将嘴唇轮廓扩大,嘴唇接近外轮廓,颜色是用暗杠,越向内颜色逐渐成浅红,这样画嘴唇就更有厚的感觉;头发可用火钳子烫成,短而弯曲发型,如果制作头套,那更好些,倘条件不可能,也可用小紫羔羊皮缝制代替头套(革皮裁成数块,如缝压发帽的作法就行)。黑种人肤色颜料的拍法:用十七号黑种人色(深棕色)拍底子,也可加些九号印度棕色调配。

  化妆红种人(图廿(2))

  

  红种人就是印第安人,他们的特点:肤色较红,鼻梁拢起,鼻头多尖,眉毛距离内眥特别近,眼窝稍深,眉弓高,鼻唇沟垂直,头发黑色,一般男子留大背头,女性多留两根大辫。化妆方法:底子油彩用红色与印度棕色调和,男稍深、女稍淡,不可用纯红拍底色;眉画的稍高些,颜色黑些;眼睛画的稍圆些;鼻梁骨可用亮色涂高,或粘鼻油灰,鼻尖可粘鼻油灰,两眥角画下垂。民族持点,除面部之外,服装也占重要地位,否则仅面部形象,也难起到应有的效果。

  化妆棕种人(图廿(3))

  

  棕种人(马来亚种人)与黄种人区别不太大,轮廓方面,鼻子较扁平,鼻梁底些,鼻子也短点,嘴唇略微厚些,眼睛较圆些的多,眉毛不浓,额间头发高些。化妆方法:底子色也不要过深,男性用印度棕(9号)加墨西哥(29号),女性用墨西哥色,印度棕少些拍底子色,男性眉头距离内眥稍近些,女性可稍高些,鼻翼稍宽,可用肉色画的突出加宽,眼睛一般单眼皮较多,可画的稍圆些,嘴唇适当画厚一点,可不拍颊红,如需要也稍拍一些,一般妇女头发梳的较高,大概与天气热有关系。

  化妆阿拉伯人(图廿一)

  

  这里将化妆阿拉伯民族的化妆方法稍谈一下:肤色略棕,青年与中年男子爱留胡子,老年人多留大胡子,头发与胡子多黑色,当然老则灰或白;眉头向下,两眉距离也较近,眉稍高挑、色浓;鼻梁隆起,眼睛画法可参考欧洲白种人的画法。但因性格不同,面部肌肉伸缩各异,凶狠与慈祥者也各异,所以化妆就要从具体人物的民族特点以及历史年代等等来分析研究了。这里仅是简单的介绍。

来源:化妆常识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