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戏曲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唱、念、做、打。而在戏曲演员的“做”功中,“水袖功”则是戏曲舞蹈最基本的表演功夫之一,是传统戏曲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程式化表现手法。戏剧中水袖使用的姿势有二三百种之多。不胜枚举。如:抖袖、掷袖、挥袖、拂袖、抛袖、扬袖、荡袖、甩袖、背袖、摆袖、掸袖、叠袖、搭袖、绕袖、撩袖、折袖、挑袖、翻袖等。指、腕、肘、肩四者的协调和统一,就是舞好水袖的关键所在。
戏曲表演程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更新,在水袖的运用上有不少上乘创新之作。在旦行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要数《打神告庙》了。在这出戏当中,女主角敫桂英的水袖表演堪称旦角水袖舞之大成。当敫桂英接到忘恩负义的丈夫的书信时,神色恍惚,彷徨无策,急冲冲跑到庙里,在问神灵,为何负心丈夫抛弃自己,猛然止步。在节奏一浪高过一浪的伴奏中,这时又说对白又要唱,还要耍水袖,特别是两只水袖或左或右的飘舞,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一位窈窕淑女当时突然受到抛弃,与刚刚收到意中人的书信是喜悦心情的极大反差。在这个时候,敫桂英的水袖,时而只是单只舞动,使一边水袖飞越双肩;时而挥动双臂,让两只水袖轮番飞舞。好像水袖也被敫桂英的泪水沾湿,饱含她那沉重而苦恼的心情。剧中较贴切而富于变化地运用了“飘”“抛”“背”“搭”“揉”“抢”“双绕”等水袖表演技巧,成功地塑造了敫桂英这一艺术形象。
旦角长水袖的发明、运用增强了戏曲表演的舞蹈性,强化了人物性格,美化了人物形象,观之令人赏心悦目。而生行使用水袖表演则更令人耳目一新。我曾经在四五年前看过一出叫《刘全进瓜》的传统戏。这出戏讲述的是刘全误会了妻子,其妻一时想不开,自缢身亡。刘全大悔,后得仙人相助,救活其妻。在其中表达刘全悔恨交加的一场戏中,扮演刘全的演员甩起了长达五尺的长水袖,时而“雄鹰展翅”,时而“上天入地”,两条飞舞的长水袖挥动出多少悲愤、多少幽怨、多少凄凉。这在小生行当中利用长水袖传达人物感情尚属首次,却恰到好处地传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我们常讲“耍水袖”,但实际上并不是乱耍。演员在表演时,一定要注意水袖既不能乱,也不能相互缠绕,它是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如果运用得当胜过千言万语,起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作用,给予观众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水袖功既能展现演员的非凡的表演功力和娴熟的表演技巧,亦能为剧中人物增光添彩,对刻画人物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水袖功表演必须要有目的性、有生活依据,而不是单纯地乱耍乱舞,卖弄技巧。水袖的运用就代表了手舞足蹈,既能说明问题,又给人以美而不乱的情绪感染,这就是“水袖功”的艺术魅力所在。
作为戏曲演员,除了要以优美动听的唱腔、细腻到位的表演宣泄人物思想感情之外,还必须牢牢掌握戏曲程式中的身段和水袖功,利用复杂、多变、优美,不断创新的水袖功来为戏曲人物传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