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戏剧动作
戏剧是行动的艺术。中国古代的“戏”字,也含有“动作”的意思。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是行动的摹仿”,美国戏剧教育家贝克指出“动作是戏剧的中心”。可见,戏剧动作是戏剧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戏剧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戏剧动作,就是在好的戏剧情境制约和促动下的人物言行及其带来的事态变化。
一般来说,戏剧动作分为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和停顿动作这几种类型,这些形之于外的动作都是由人物心理变化所产生的,是人物心理外化的表现。形体动作也就是外部动作,它能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体现了戏剧艺术的直观性。言语动作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强调人物台词的相关性,能体现人物处境和心理状态,表现戏剧情节的紧张冲突。停顿也称静止动作,体现了戏剧动作的节奏变化。第四种类型的戏剧动作,即终止性动作与延续性动作。延续性动作是终止性动作的根基。戏剧动作能够塑造人物性格强,推动戏剧情结的发展,将事件以及矛盾冲突的发展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戏剧语言的动作性特征
在戏剧艺术中,语言和动作是密不可分的。在戏剧舞台上,不但是演员的形体动作,包括眼神、表情、手势、体态等等,而且台词唱词也是动作。戏剧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是剧作家揭示剧本思想,发展剧情、展现矛盾冲突、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段。因此戏剧语言除了要求精炼、富有激情、性格亮化、含蓄有潜台词外,更需要具有动作性。对周围的人不发生影响并通过这种影响使他们产生反应,使事态发声变化的台词,就不能称为言语行动。从戏剧艺术的特征来看,人物语言就是体现人物内心动作的形式,是戏剧动作的基本形式。在戏剧舞台上,动作是基本的,人物台词应该从属于人物之间的动作和行为,因此台词是人物行动的组成部分,必须具有动作性。如果没有动作性的台词,也就停止了戏剧行动,台上就没有了戏。
三、演员“赋形”的实现
1、动作性语言对角色性格刻画的辅助
导演和演员在进行戏剧艺术创造时,都要着重抓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此时,台词不只是简单的作者思想的传声筒,而是人物有目的、有意向的行动的一种表现。有些剧作家常常忽视这一点。只是很注意戏剧语言的华美和流畅,一问一答能否接茬,而忽视了动作性这一根本要求,以至造成人物语言往往是静态的、说明性的,而没有鲜明、强烈、积极、活动的动作性。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的表情和动作都是有内心体验的,都是有个性的思想感情的自然表现。在戏剧舞台上,演员扮演角色,其表情和动作同样需要有内心体验,都要是有个性的思想感情的表现,其台词都要是性格化的。老舍笔下人物的一语一动,把藏于内心深处的细节表现得非常鲜明,把人物性格刻划得淋漓尽致,使人物情感丰富、鲜活。演员在做案头工作时就应该着重把握住其中的动作性语言。《茶馆》第一幕,侦缉宋恩子和吴祥子到茶馆捉人,掌柜王利发挡了驾,他们就乘机敲诈:
宋恩子: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
吴祥于: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怨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个面子!对吧?王掌牙巨!
王利发:我……
宋恩子: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
吴祥子:那点意思!
宋恩子: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王利发:那点意思得多少呢?
吴祥子: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正如在生活中那样,以上人物语言大大地扩展了动作的范围。它把宋恩子吴祥子的动作加以组织和扩大,它同时也增加了动作的强度。宋吴二人,一吹一唱,配合默契。他们言词文雅,语气软绵,但文雅中显露凶狠,软绵里包藏强硬,把王掌柜“掐”得喘不出气来。这些动作性语言能帮助演员把握宋、吴极其贪婪狡诈的本性。
2、从动作性语言寻找角色的内在意向和外在动作
富于动作性的语言既能表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又能引起强烈的外部形体动作,它能刺激对方,促使对方发生相应的语言和动作。台词与动作是戏剧艺术的两大要素。台词是通过声音来传送,动作则利用形体来表达。两者的表现手段虽然不同,但殊途同归,功能则是相通的。例如人物的形象特征、年龄、性别、身材、容貌、身份、职业、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和内心精神世界等等,不仅可以依靠台词来表现,也能通过形体动作或是两者结合起来刻画。在生活中,人们说话,不只是传达思想,还表现情感色彩。不仅用语调变化来表达,还伴随有面部表情和动作手势,不是语言是动作的继续,就是动作是语言的辅助。在舞台上也是如此。具有揭示剧情、展现矛盾冲突,塑造人物性格的动作性语言,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演员准确定位角色,并达到角色具体动作的积极性。力求通过生活的动作、语音声调的变化,使人物的外形与心理、感情、性格取得一致。老舍《茶馆》剧中有个小人物叫马五爷,人物表上介绍是“吃洋教的小恶霸”,只有三句台词。为了让观众看出他是洋人的狗腿子,导演安排他正要走出茶馆时,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他立即背对观众恭敬地站定,脱下礼帽,在胸前划一个十字。这样一个简洁的动作把他的身份交待清楚了,让观众一看就懂。这是行动性语言和角色形体动作之间紧密结合后产生了很好的戏剧效果的例子。无论言语动作还是形体动作在戏剧创作过程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的。演员应该遵从这个规律,把一系列动作看成是一条“动作线”来进行表演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