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式形态
笔者在分析现代唱腔时发现,无论是旦行或是生行,腔词不再严格地遵循“二/二/三” 和“三/三/四”的正格规律,而频繁地出现上、下句唱词数量不等、结构自由的特征;过门也不再是只出现在腰逗与尾逗之间,而出现在头逗和腰逗之间,或者说,在传统唱腔中成为眼起分尾两截式标志的的腰逗与尾逗之间的过门,在现代唱腔中,已经有不少情况是根据剧情、情绪等因素,在腰逗后直接接尾逗,而不再有过门,亦或是由腰逗的拖腔将两者划分开来的变格形式。如:
《护国篇》中,小凤仙的唱段:
1.上句:(中眼)盼蔡君(过门)多日里(过门)不见(过门)踪影,
下句:(顶板)好一似/隔关山(过门)/数度(过门)春秋。
谱3 护国篇
2.上句:(中眼)奴本是(过门)良家女(过门)家糟惨变,
下句:沦落在(过门)烟花卷(过门)度日(过门)如年。
3.上句:你不要(过门)用言语(过门)遮遮(过门)掩掩,
下句:(顶板)眉目间早流露(过门)忧虑(过门)万千。
以上三对上下句,全部都是十字句,小凤仙的心情伴随着焦虑地等待到见面时口是心非的责问,字数始终没有发生变化,词格也是规整的“三/三/四“的形式,但在尾逗中又由过门细分为“二/二”的形式。体现了对蔡锷多日没有音讯的担心,并开始怀疑他对自己态度的不确定的复杂的内心感情,但出与女人特有的矜持在表面上要显示出平静,因此整个唱段中唱词都保持了同样的词格,尾逗的细分也是有意将速度放慢,突出充分表达感情的唱词,比如:不见、数度、度日等。
《杜鹃山》雷刚的唱段:
1.上句:(中眼)杜鹃山/青竹吐翠/蓬勃(三拍的拖腔)向上,
下句:(头眼)自卫军/整训坛/掳建武。
2.上句:(头眼)打土豪/分鸡蛋/群情(二十四拍的拖腔)欢畅,
下句:(头眼)旌旗卷卷/战欢(过门)标语(三拍的拖腔)满墙。
两个上句的尾逗处分别被拖腔细分为两个部分,由第1句处3拍到第2句迅速扩展为24拍,音乐上也达到了一个高潮,拖腔在此处是能够延长音乐的时值,与音乐高潮处相呼应,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雷刚此时的激动心情。从唱词的字数上看,也是根据戏曲情节的发展发生着变化:第1句上句为规整的十字句,“三/三/四”的正格形式,到下句减少为九字句,均分的“三/三/三”的格式;到第2句时,又回到十字句的正格形式,下句再次变化为“四/二/四”的特殊形式。
四、句幅与字腔关系
祁剧北路传统唱腔典型的“依字行腔”,使得旦行具有温婉、细腻的唱腔风格,生行则体现出意气风发和刚毅的风格特色。笔者将用相同的方法来分析现代唱腔中两个行当的句幅与字腔关系。计算方法同传统唱腔.
表2-5:弹腔北路现代唱腔旦行、生行慢皮的句幅一览表
表 2-6: 弹腔北路现代唱腔旦行、生行慢皮的句幅一览表
由表2-5和表2-6可知,现代旦行唱腔的句幅明显地集中与21-25拍/句的范围内,而字腔的疏密关系却以少于0.55字/拍的情况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占了92%;生行唱腔句幅则以16-20拍/句为主,0.55字/拍和0.56-1字/拍的几率个占百分之五十,说明了其唱腔的可变性。通过对腔式形态的分析,可以将这一现象联系起来,正是由于腔词的变格形式的频繁出现,使句幅、字腔的疏密程度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
五、音程关系
传统唱腔中,旦行与生行唱腔的跳进音程均以四度音程为主,出现频次最高的是sol-re;五度音程主要为la-mi,六度音程以mi-do(上行)和do-mi(下行)为主,七度音程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两个行当中的七度音程都是以la-sol(上行)为代表,另外他们所对应的字都是去声字居多,与去声字的字调值的走向是一致的,充分体现了依字行腔。笔者对现代唱腔也进行了比较分析:
1.旦行唱腔的音程关系
表2-6:现代唱腔旦行慢皮的音程关系表
旦行现代唱腔的跳进音程依然以四度为主,re-la(下行)为代表,sol-re(下行)在此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增加了do-sol(下行)的使用率;五度是以la-mi(上行)为主的跳进音程;六度中则大大地固定了以 mi-do(上行)为主的跳进音程的地位;七度音程中没有出现sol-la的下行进行,而只有la-sol的上行进行。从他们所对应的字来看,la-sol(下行)出现12次,其中对应的单个的字有6个,且全都是去声字。
2.生行唱腔的音程关系
表2-7:现代唱腔生行慢皮的音程关系表
虽然生行唱腔的跳进音程仍然以四度为主,但从表2-7不难看出,除了六度音程,生行在四度、五度及七度音程的使用率上几乎不相上下。相对于此时的旦行唱腔,生行少了四度、六度音程的使用率,而相对地增加了七度的使用频率。笔者认为,生行唱腔中较频繁的使用七度这样的大跳音程,也正是体现了唱腔的粗犷和豪放,以四度为主的跳进音程较之七度大跳音程,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表现出刚中带柔的风格特征。最后,在七度音程所对应的唱词中,15次是去声字,同旦行一样,七度音程多体现在去声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