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导航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戏剧研究 > 文章
传统演唱版本和后来演唱版本的对比
匡泓锦

  作品《洗菜心》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无数花鼓戏艺人和民族声乐歌唱家演唱,但是笔者认为在花鼓戏演唱方面,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花鼓戏土乡土韵的是花鼓戏老一辈著名演员肖重奎老师的演唱版本;另外,笔者认为在当代社会,在演唱《洗菜心》中,将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和花鼓戏演唱的润腔方法结合教好的是青年歌唱家、学院派成功的典型代表人物张也。笔者认为虽然她们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是她们的艺术创造既符合作品对角色塑造的要求,又充分彰显了她们各自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个性。因此,笔者在论述中,将从生平简介、演唱曲谱与风格、伴奏乐器方面,将肖重奎传统演唱版本和后来张也演唱版本进行对比。

    一、肖重奎与张也的生平简介

  一位杰出的艺术家的成长不可避免地受到所生活的时代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她们所处的艺术经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一个艺术家的成功所在。

    1、肖重奎生平简介

  著名演员,1952年10月,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观摩会演,与何冬宝演出的《刘海砍樵》获演出二等奖,她获演员三等奖。

    2、张也生平简介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68年5月28日出生。14岁考入湖南省艺术学校学习戏曲。1991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1995年攻读完硕士研究生,现任声乐歌剧系教师。1968年起,多次在全国各类音乐大赛中获奖。1990年在北京电视台举办的1980年—1990年优秀歌手演唱回顾展及199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观众投票活动中,均获“观众最喜欢的歌手”殊荣。1995年获“金唱片”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五届音乐电视大赛中她演唱的“走进新时代”获金奖、“最佳演唱奖”。此节目还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张也的演唱甜美细腻、功力深厚、韵味独特,被誉为“在当代中国歌坛独树一帜,深受海内外观众熟悉和喜爱的艺术家”。她演唱的《高天上流云》、《天下第一情》、《在欢腾的大地上》、《多情东江水》、《万事如意》、《走进新时代》广为流传久唱不衰。除常在中央电视台、文化部等举办的重大文艺演出活动中负担重任外,还曾代表国家出访英、法、德、瑞士比利时、卢森堡、俄罗斯、日本及东南亚多国和港澳台地区。出版的个人专辑磁带及唱盘有《金嗓子—张也》、《张也演唱的民歌小调》、《甜甜的乡情》、《千娇百媚》、《天下第一情》、《万事如意》、《走进新时代》等。

  二、肖重奎和张也演唱曲谱与风格的比较

  笔者认为,《洗菜心》是深受音乐从事者以及观众们喜爱的作品,并且演唱它的风格各异,笔者有选择地将具有代表性的肖重奎以及张也演唱版本中曲谱与演唱风格进行比较。虽然是演绎同一首作品《洗菜心》,但是肖重奎和张也的演唱各有千秋。笔者通过反复比较她们演唱的曲谱及音响,发现她们演唱风格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角色塑造和演唱技巧、艺术处理三个方面,因此,这一部分将从比较曲谱入手,再从角色塑造、演唱技巧、艺术处理三个方面对肖重奎和张也演唱版本进行比较研究。

    1、演唱曲谱

  根据反复听辨,曲谱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前奏和间奏、调式上。

    谱例2:

    谱例3:

    2、角色塑造

  在《洗菜心》的演唱中,肖重奎和张也通过她们独特的音色和处理方式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上的变化。她们都非常注重歌曲中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在感情的抒发,以及人物在心理上、情感上细微变化的刻画,诙谐、生动地表现了湖南姑娘洗菜心、丢戒箍子、和哥哥结婚的故事。

  笔者认为肖重奎诠释的是泼辣和活泼的湖南妹子,而张也诠释的是甜美和秀美的湖南妹子。同一个作品,她们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节奏处理、不同的润腔处理等方式表现出来,给人一种非常不同的听觉效果。

  毫无疑问的是,通过反复听辨比较肖重奎和张也演唱版本,看得出来她们在演唱该作品时,付出了很多努力,每句话的处理都是经过精雕细琢,以达到贴近作品角色形象的目的。从两位艺术家处理同一个作品的不同处理中,我们能够明白一个道理: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只要取之以理、用之以道,可以不拘泥于一种表现方式,从而根据个人审美的不同,不断变化对作品的角色塑造。

    3、演唱技巧

  这一部分笔者将通过反复听辨对发声技巧、演唱语言、艺术处理这三方面进行对比论述。

    (1)发声技巧

  肖重奎的声音具有原生态的感觉,在她演唱的《洗菜心》中,她主要运用口腔共鸣,真声比例偏多,声音听起来个性鲜明,情感朴实动人,风格浓郁。

  张也是学院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演唱吸取了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精髓,同时也借鉴了西洋唱法的技巧,在演唱的过程中较多使用混合声。从金铁霖教授张也的视频资料中,笔者发现张也的发声遵循的是金铁霖教授所强调的“u”母音全通道技巧,笔者认为所谓全通道即通过“u”母音的练声曲训练,以达到演唱者形成一个贯穿头腔、胸腔、腹腔等各个腔体的垂直柱状的共鸣通道,所以声音听起来圆润饱满,但是风格表现相对肖重奎要逊色一些。

  虽然两位艺术家的发声方法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是在科学的发声观念指引下歌唱的。

    (2)演唱语言

  从欧阳觉文老师那得知,“演唱花鼓戏的咬字规则根据咬字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唇边音、牙根音、嘴里声、舌尖声、圆气声等,花鼓戏老艺人杨福生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要字重腔轻,咬字咬准,字上有劲,字头字腹明白,后来的花鼓戏演员在训练当中都要学习这种传统唱法。”从中我们得知在湖南花鼓戏教学和演唱中,咬字吐字处于首要地位。

  通过反复听辨肖重奎老师演唱的《洗菜心》,笔者发现她在演唱中牙根劲和唇齿咬字的力度大,湖南方言运用较多,把湖南姑娘伶牙俐齿、泼辣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而张也在咬字吐字上也直接继承和吸取我国传统唱法中咬字吐字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所不同的是,她在专业院校的学习阶段中,金铁霖老师主要是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体系对她进行声乐训练,其中“辩证观”贯穿于教学中,“如何既能保持民族语言的风格韵味,又能保持歌唱状态的平衡和稳定?”和“如何在保持良好的气息、共鸣、位置的同时,又能保证咬字吐字的真切、自然,发挥每个字的音色和特性?”一直是他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⑥笔者通过听辨张也演唱的《洗菜心》,发现虽然张也的咬字吐字比较清晰,但是她咬字吐字时唇、齿、舌的力度明显不如肖重奎老师,字头的吐字速度也相对肖重奎老师慢,这也是咬字吐字方面民族声乐演唱不如戏曲演唱咬字夸张的特点,咬字的不同也使得张也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不同,她所展现的是柔美秀丽的湖南姑娘。

  另外,肖重奎老师的演唱中,湖南长沙话的方言的语感教强,有个别字并没有完全按照谱子的音调唱,说唱的成分多一些,土乡土味浓郁点,例如“花凌”“忽听”“落花生”等字多按方言音调夸张地演唱。而张也的演唱中大多运用普通话演唱,只有个别字用方言演唱,使演唱效果美感了一点,人物形象少了一丝泼辣、多了一分柔美。

    4、艺术处理

  由于不同歌唱者的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趣味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不同歌唱者对同一作品的艺术处理不尽相同。笔者将主要从肖重奎和张也两人演唱方面对比较大的“润腔”“节奏”进行对比。

    (1) 润腔

  “润腔”是指歌唱发声中一些围绕在旋律基本音周围、时值和音高变化随意性较强的小音符。⑴湖南花鼓戏有许多润腔方法,有时候是一串音,有时候是一个音上的装饰,正是因为有这些丰富多彩的经过润饰的唱腔,才构成了浓郁的花鼓戏唱腔特点。

  通过对比肖重奎和张也演唱的版本,笔者发现基本在作品每句话句末的长音上,肖重奎老师都利用气息对喉头的冲击,自如地运用了触电腔(又名“气震音”),让声音像触电一样急剧地颤动,并快速地下滑到下方的角音上。而张也处理所不同的是她在作品句末的长音羽音上运用牙刷腔,即先直着唱羽音,然后转到羽音上方宫音,最后再回到羽音。在这一区别上,按照本人的审美趣味,笔者较欣赏肖重奎老师的触电腔,因为在听觉上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花鼓戏的风味浓郁。

  另外,在衬词“嗦得儿衣子啷当,啷得儿嗦”的地方,张也运用了花鼓戏一大技巧“花舌腔”,把湖南姑娘俏皮的形象塑造出来。而肖重奎对于这句话没有做特殊处理。因此,这句处理笔者较欣赏张也的处理,这样使演唱更具魅力。

    (2)节奏

  节奏的快慢能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肖重奎在演唱《洗菜心》中都采用快速,所展现湖南姑娘的性格稍显泼辣、活波,而张也在演唱该作品时不断对节奏快慢进行变化处理,例如,第一段和第二段都采用中速,第三段采用先慢后快的速度演唱,把湖南姑娘在见到哥哥时害羞的心情以及湖南姑娘许诺年少的哥哥如捡到戒箍子就与他结婚的喜悦心情描述了出来,给观众诙谐、幽默的感觉。

  三、伴奏乐器

  伴奏乐器的不同给观众带来的听觉效果也不同。

  肖重奎的演唱版本中主要采用湖南花鼓戏传统乐器大筒伴奏,它在伴奏过程中教多使用“微升sol”,具有独特的演唱风格和伴奏唱腔的技巧。张也的演唱版本中主要运用钢琴伴奏,由于湖南花鼓戏独有的装饰音和颤音用钢琴是表现不出来的,因此,效果比肖重奎演唱版本要逊色一些。

来源:武汉音乐学院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