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石云:“富春堂刊《苏英皇后鹦鹉记》,称周王为周,称太子为太”,盖以雌雄杯故事为剧材。此在明为南曲,在清乾隆为弋腔,而剧词见《缀白裘》串戏高腔中,即湘剧高腔中之《祭台》、《思妻》所从出也。
九月二十三日
《目连三世宝卷》题要:“傅员外娶妻刘青提,他一生好善,生了一子,取名罗卜,又名目连。不久,他便坐化升天而去。目连请僧道追荐了父亲后,亦辞母出家当和尚。刘氏有兄弟刘贾,力劝姐姐开荤,刘氏听从了他,因此暴死,且被拘到地狱受罪。目连自母亲亡后,日夜啼哭,不知她可曾到西天,有好处否?因此立愿到西天去寻她。经过天河,脱了凡胎,他到芦山,佛告诉他,她乃在地狱中受罪,于是他赶速的追去。佛并给他九环禅杖,以便点开地狱门,救出他母亲。目连到了鬼门关,经过孽镜台、破钱山、剥衣亭、寒水池、神难山、血污池、滑油山、望乡台、杜死城、刀山、恶狗村、孟婆店、奈河桥,历经地狱各处,总追他母亲不到。直到了阿鼻地狱,才知道她在狱内。于是目连手执禅杖,用力向狱门一戳,不料狱门大开,里面众孤魂都逃了出去。目连母子方才相见,却被十殿阎王扯到地藏王菩萨处,菩萨叫目连把放出之八百万孤魂收回来再说。他出生在人世,成为黄巢,在唐起兵扰乱天下,杀了八百余万人,即把所放走之八百万孤魂都收了回来。但阎王又要他收回猪羊性命,于是他又出生为屠夫贺因,生平杀猪羊无数,到了功德圆满时才改行行善,为观音所引去,参透机关,方知是目连投胎。于是又去见幽冥教主,哀求救母升天,这一次用禅杖轻轻的向狱门直点,母亲才得释放,与傅员外、目连同登天堂。”(凡三卷,上海翼化堂刊行本)
九月二十五日
《香山宝卷》相传为宋普明禅师于崇宁二年(1103年)八月十五日,在武林上天竺受神之感示而作。一名《观世音菩萨本行经简集》,共二卷,有上海文益书局石印本,民国三年出版。又有《观音济渡本愿真经》一种(咸丰壬子上海翼化堂刊),内容事实结构与《香山宝卷》同。
迦叶佛时,西弥山西有一兴林国,入皇婆伽,年号妙庄,人民安乐,国土扩大,只苦未有太子。皇后宝德,连生二女,名妙书、妙音。到妙庄十八年二月十九日,又生一女,名为妙善。此公主并非常人,乃是仙女转世。妙善到了十九岁,每告上苍,愿舍皇宫,出家奉佛。宫娥彩女见她在宫中修行学道,尽都笑她。一日,妙庄皇帝坐朝,想及尚无太子,心中抑抑不欢。群臣跪奏,三位公主,青春正当,合招驸马,亦可继后。皇帝便下令为三位公主招驸马,大公主招一位文人,二公主招一位武将,惟有三公主立意修行,不肯招夫。皇帝大怒,便囚禁她于后花园。公主却喜得出宫门,如鸟出笼,如囚脱枷,反为自无忧。一月之后,皇后想念女儿,求皇帝宽赧了她,皇帝便叫皇后及二女和宫娥逐一去劝说妙善,要她回心转意,不料妙善固执如故。半载后,妙善便到了白雀寺修行。皇帝叫尼僧劝她回来,不然就毁寺灭尼。尼僧设计磨难她,公主在寺吃了许多苦都能容忍,尼僧无法劝她,也无法逐她,便去回报皇帝,皇帝大怒,便起兵围寺放火,亏得公主刺血,向天喷一口,即时成为红雨,灭了大火,保全了尼僧和庵寺。皇帝更为愤怒,便派兵将公主捉拿来到京,用刀斩她不死。公主祷天容其一死,免与父王斗气,再用弓弦绞定咽喉,即气断命终。突然有一只猛虎跳出,衔了公主的尸身到黑林中去。于是公主魂游地府,以其慈悲大愿,救度了不少恶鬼超生。阎王恐怕地狱为虚,便送她还阳。公主还阳,独自在林中啼哭,因了太白金星的提示,便到了香山悬岩洞中去修道,九载之后便成了道,名曰观世音。这时,玉帝以兴林王(即妙庄王)毁佛灭法,赦差瘟部行病使者,送病与他,于是妙庄皇帝得了不治之症,痛苦难忍。香山公主亦知其事,便化为僧人去救他,说须用不嗔人手眼合灵丹去医治。同时并叫他们去香山悬岩洞运河求不嗔人手眼,果然得了她的手眼,治好了病。国王与皇后便亲自到香山去谢她。不料舍手眼的仙人,却是自己的女儿。皇帝祝祷求再生手眼如旧日,果然,她的手眼复生了,如是帝后宫妃改行修道,崇信佛法,得归净土。(提要)
邹趣涛兄云:“川中传言,舞狮之青狮乃刘青提所化。目连破狱救母。刘因孽忤,出狱必变恶兽。狱吏感目连孝思,乃令刘变瑞兽青狮,而目连身为大头和尚,随狮进止。”按《册府元龟》卷五百七十云:“五方狮子舞,一师子执兽,出于西南夷天竺、师子等国一缀毛为之,人居其中,像其仰驯狎之客;二人持绳乘拂为习弄之状。五狮子各位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卞以足。持绳者,服饰作昆仑状。”此舞狮之导源也。疑大头和尚因指而有。
邹又云:“四川目连戏亦有《老汉背疯》表演,名张公背张婆。川伶陈碧秀演最有名。又射叉亦如湘中表演,而叉入人身而流血,盖以带彩见长,不以技艺且不尚真刀真枪也。又缢妇悬梁,绳结喉久久,而人自无恙,盖结套亦有术也。
九月二十六日
《鱼篮宝卷》一名《鱼蓝观音二次临凡度金沙滩劝世修行》。凡一卷,上海翼化堂刊行,民国八年出版。提要:“宋朝时,海门金沙滩住户数千家俱为恶人,玉帝大怒,欲令东海龙王水淹金沙滩,将众灵魂打入地狱。恰逢南海教主即观世音前来朝帝,闻知此事,心中不忍,奏道:请宽限数月,臣士愿往金沙滩劝化凶徒。玉帝准奏,大士便到了金沙滩,变作卖鱼婆,沿街叫卖却无人理会。于是又一变而为青春女郎,手提鱼篮。这时却惊动了全村,有一个马二郎,绰号蚂王,是恶人之领袖,便出来盘问她的来历,并劝说她嫁人。大士道,我有誓愿在先,无论何人念得莲经甚熟,吃素行善,则愿与他为妻。一月之后,大士向马二郎吹了一口气,他便熟背如流。于是马二郎便打点与卖鱼女郎结婚的事。正在结婚之夜,娘子忽然腹痛而亡,临终之时,她说自己乃是为了救金沙滩人民的苦难而下世的。马二郎悲哭甚哀,自修行为善,劝人修道。二年有余,此村竟为行善地。某一日,马二郎忽然想起娘子有云,观音救众,违了玉旨,降凡三载,至今已满,何以未见升天。大士被他此念惊动,便化为一僧去对马二郎说,卖鱼女郎乃是其妹,欲开坟验看,坟一掘开,材盖升空,化为一道彩云。娘子手提鱼篮,与和尚援手腾空,二身归一,坐在云端,又劝化众人一番而去。马二郎遂雕木鱼篮观音像,日夜礼拜,家家户户俱效之,遂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