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布袋戏的长板凳属于专用长凳,它不同于普通的长凳。邵阳布袋戏所用的长板凳无论是构造上,还是功能上,都与普通长凳相差甚远。邵阳布袋戏的专用长凳上设置有演出所用的敲锣和击镲机关,并且它还要在戏台的搭建中起着支撑整个戏台的作用,这是普通长凳所不具有的功能。邵阳布袋戏的专用长凳的特殊功能使其构造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的构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邵阳布袋戏专用长凳的凳面中心位置有一凿孔,孔大小要恰好可插入邵阳布袋戏的专业扁担,并且孔的形状与扁担的横截面形状一致,呈扁形。
2、长凳的蹬腿上共有两个伴奏乐器触发机关。其一是大锣击打机关,其二是击镲机关,这两个机关均由绳索牵引控制,用以击打乐器。大锣击打机关设在长板凳一端凳腿的横撑处,这是大锣槌的触发机关,此机关是在机关横木的一端制成锣槌,机关横木的另一端打孔系触动机关的绳索。击镲机关布发在长板凳另一端凳腿的横撑处,击镲机关的横木一端打孔,将一面镲片用布条固定于机关处,击镲机关的横木另一端打孔系触动机关的绳索,与固定在击镲机关上的镲片对应的凳面处打一小孔,将另一面镲片用布条串起吊在凳面的下方,使两面镲片能够吻合,并能够击在一起。由于大锣击打机关和击镲机关都是正处于横撑上,因此它取代了普通蹬腿上固定的横撑,也就是说邵阳布袋戏专用长凳的蹬腿横撑是活动的横撑,不起牢固蹬腿的作用。
3、插扁担端头的钢筋孔。邵阳布袋戏所有的专用板凳除了凳面两端的蹬腿之间有横撑机关之外,凳面两侧的蹬腿之间还各有一根长撑,就是这两根长撑主要起着牢固蹬腿的作用。凳面两侧蹬腿的两根长撑之间固定有一根钢筋,这个钢筋中间有一个专门打造的孔,此孔是专门用来插入扁担端头的钢筋孔,孔的大小正好插入扁担端头,孔的位置正与凳面的开孔相对应。这个钢筋非常重要,它固定了两侧的长撑,使两侧的长撑不会往里或往外移动,起到了长凳两端蹬腿的横撑所该起的作用。另外,此钢筋上的孔也非常重要,这是根据“两点定一线”的原理,用以固定插入板凳孔内的扁担,确保插入凳面孔中的扁担牢固而不松动。
邵阳布袋戏的折叠式戏台,是组合戏台的重要道具,也是戏台的主体。折叠式戏台的构造相当复杂,做工也相当讲究。折叠式戏台的每一个部位都有其独特功能和用途,做工时必须明确体现。也正是折叠式戏台的复杂构造和它所具有的特点,体现出了邵阳布袋戏的戏台风格和特色。关于折叠式戏台的构造及其风格特色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撑框架的构造。支撑框架是一个用来套在扁担上端的木质框架,起到整个戏台的支撑和稳定作用。此框架是两端留有两根木撑的长方形,这两根留出来的木撑在支撑框架的两端,留出的木撑长度相当于长方形框架宽的长度。支撑框架的长度相当于八仙桌的边长,宽度仅有长度的四分之一。支撑框架中间也有两根横撑,将支撑框架隔成三个相等的空间。支撑框架下方长边的中间有一可插入扁担的孔,形状与板凳面上的凿孔形相同;上方长边的中间有一个插扁担的槽。扁担可穿过支撑框架下边的槽口,使扁担头端顶入支撑框架上边的槽内,使戏台的支撑框架稳定且牢固,避免戏台四处晃动。
2、折叠边框的构造。折叠边框的形状与支撑框架的外形相同,折叠边框的前框正好是戏台的边沿,后框为表演者头部开拓了所需的空间。折叠边框是以支撑框架下方留出的两根木撑的一端为轴心,分别往支撑框架的前后两边折叠的三个边的木框,折叠边框的木料厚度大约是支撑框架厚度的一半。折叠边框与支持框架一起组成可折叠的戏台框架,戏台框架展开后的大小与八仙桌面相当,折叠后有半个八仙桌面的大小,方便携带和移动。
3、戏台的后台顶棚构造。邵阳布袋戏的戏台后台顶棚是花布做成的,其大小可遮住展开的戏台框架后半部,正好铺盖在展开的戏台框架上面。它是将用以做后台顶棚的花布边沿与往后方折叠的框架边沿和支撑框架顶部边沿分别相连并固定,所制成的一个封闭的后台顶棚。此密封的后台顶棚给布袋戏艺人营造了表演的空间,同时也可以遮挡布袋戏艺人在后台的操作。
4、戏台的前台顶棚构造。戏台的前台顶棚就是我们常说的戏棚,它的构造比后台顶棚复杂,它也是邵阳布袋戏的门面,是布袋戏形成风格特色的一部分。戏棚依然是采用印花布为材料,布块大小略大于向前折叠的戏台边框,布块的宽度与戏台宽度一致,长度约长出戏台前沿1/4左右,布块的中间有一根用来撑起布块的横杆,当布块中间的横杆被两边的撑杆支起后,布块前端边沿恰好与戏台前沿对齐。此布块的后端边沿与戏台支撑框架顶部边沿相连并固定,布块的前端边沿缀着五颜六色的彩穗,布块前端的两个角处各用一根比大拇指略粗的圆形支撑杆支撑。此支撑杆相当于戏台两边的柱子,也犹如土地神庙门前的柱子,起着支撑戏棚的作用。在支撑杆中间靠上打有一小孔,孔的大小可插进支撑杆和支撑框架之间的横杆。支撑杆可插进折叠边框边沿处打好的孔内,支撑杆与支撑框架之间的横杆可插入支撑杆和支持框架上打好的孔内,横杆中间还要有一根向上竖立起的竖杆,竖杆支起花布中间的横杆后,可使往前方伸出的花布呈现出一个屋顶之状,此乃戏台的戏棚。
5、戏台内部的装饰。戏台内部的装饰也是邵阳布袋戏的风格特色之一,此装饰也属于戏台上的舞美设计,但由于布袋戏的戏台较小,仅堪称为真正戏台的缩影,因此,此戏台装饰不可能与真正戏台的舞美相媲美,并且此戏台的装饰也会因为空间的原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属于象征性的装饰。直观戏台,可见支撑框架正面的上方中间雕刻有“今古道金”字样,两边分别是“出相”、“入将”等字样或图案,字样和图案的下方镶上金黄色的彩穗,此乃戏台装饰的一部分。紧贴“今古道金”两边分别悬挂着较粗的红颜色彩穗,红色彩穗下方正对着“今古道金”的下方吊一块红绸幕布,幕布的边沿处镶上一排黄色彩穗,“出相”、“入将”等字样的正下方各吊一块镶有黄色彩穗的红绸布块,以作出入场的戏台幕布,也达到了装饰戏台之目的。除了戏台装饰之外,戏台内还有一个道具袋,相当于存放道具的布质平台。这是一块较为结实的白布,布块边沿被固定在戏台前沿下方内侧边沿,使其形成一个可存放小部件或乐器的平台形状,并在戏台前沿下方内侧以钉子固定了一根铁丝,用以悬挂木偶。
6、戏台外围的构造。至于戏台外围的构造,较为简单。戏台外围主要是选用邵阳本地产的蓝色印花布单,将布单边沿围着可折叠边框的外围固定,使布单围在戏台的四周,并垂至地面,即形成了邵阳布袋戏的戏台外围。此戏台外围因采用邵阳本地产的蓝色印花布单,而不能使用其它布单,从而也体现了邵阳布袋戏又一个风格特色。
三、邵阳布袋戏的戏台搭建
邵阳布袋戏的戏台是一个可移动的、浓缩了的小戏台,它不像真正的戏台搭建那么复杂,也不像真正戏台搭建时需要很多的灯光、音响等设备。邵阳布袋戏的戏台是折叠式的戏台,可以很方便地组装在一起。并且,邵阳布袋戏的戏台上不需要灯光、音响等设备,观众所听到的是表演者真实的嗓音和锣鼓等伴奏乐器的声音。邵阳布袋戏的戏台的搭建程序如下:
首先,布袋戏艺人借用主家一张八仙桌,将八仙桌置于一处开阔场地,八仙桌前面留出观众观看的场地。若无主家写戏的布袋戏演出,无法借到八仙桌的时候,可不用八仙桌。严格说来,邵阳布袋戏的戏台搭建时要求八仙桌。
其次,将邵阳布袋戏专用的长板凳置于八仙桌之上,将大锣下吊在设有锣槌机关的板凳一端,并将触发锣、镲机关的绳索放置在表演者脚下的位置。然后,将可折叠戏台套在扁担上端,扁担穿过支撑框架下边的开孔后,扁担上方端头顶在支撑框架顶部边框的槽里,使戏台稳定、牢固地被支起。扁担的下方插入长板凳中间的扁孔,使穿过凳面开孔的扁担端头插进长凳腿竖撑中间的钢筋孔中,使扁担稳定、牢固,不会四处晃动。扁担插入凳孔后,戏台就被支了起来,支起来的戏台与真实的戏台相似,戏台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幕布作为演员出场和下场之用,戏台中间还下垂的幕布和彩穗,以遮挡演员的面部和幕后的操作。
再次,支戏棚,挂锣鼓。戏台的戏棚是由两根较大拇指略粗的圆形支撑杆支撑,将此支撑杆插入戏台前沿(折叠边框边沿处)打好的孔内,然后再将支撑杆与支撑框架之间的横杆相续插入事先在支撑杆和支持框架上打好的孔内,横杆中间插入向上竖立起的竖杆,使竖杆支撑起固定在戏棚中间的横杆,使戏棚支撑起来,呈现出屋顶之状。支起戏棚后,将小锣挂在戏台左边内侧,小鼓由三根细绳吊起,挂在戏台的左前角内侧。展开戏台里面那个类似于布袋形状的布兜,此布兜正好置于演员的腹部前面,是用于存放小道具和锣槌、鼓槌的道具存放平台。
最后,围起戏台围布。戏台四周围着邵阳本地产的印花蓝布,此围布已经固定在了戏台的边沿外侧,用于遮掩表演者在后台操作的细节,给观众以神秘感。演出时将外围布放下,使之垂于长板凳和八仙桌周围。于是,戏台的搭建和布置进行完毕,整个戏台就呈现于观众眼前。
四、总结
综上所述,邵阳布袋戏的戏台设计、构造及搭建是邵阳布袋戏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也是邵阳布袋戏所具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邵阳布袋戏的戏台从设计到构建,不仅完美地结合了邵阳布袋戏的演出需要,还充分地体现出邵阳布袋戏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同时也反映出邵阳布袋戏艺人的美学理念。邵阳布袋戏戏台复杂繁琐的设计充分体现出邵阳布袋戏艺人的智慧和才艺,戏台的构建和舞美布置也反映出湖南邵阳这一地域的文化传统及群众审美,同时也反映出我国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