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动画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观众,并逐渐实现产业化。在创作动画的具体过程中,通过借鉴不同文化景观使得动画本身具备了其他文化的某种综合品质。随着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动画片逐渐扩大了自身的受众范围,成为影视产业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创作动画的过程中,要善于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剧本,充分挖掘戏曲元素,从而创造更高质量的动画产品。
1 湖湘戏曲元素与动画元素的具体相通之处
湖湘戏曲与动画的相通之处在于艺术表现形式,二者在社会效能上会让观众产生共鸣。戏曲和动画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以娱乐的方式陶冶观众身心,满足大众对艺术追求的诉求,通过舞台的表现形式,演绎曲折的故事,渲染整个故事的艺术形式和情节,陶冶大众的艺术情操。戏曲是站在平民化的视角上,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演绎,其具有大众化的特点。戏曲的剧情雅俗共赏,无论是高雅还是低俗之人都能看懂,耐人寻味。在塑造具体人物性格上,戏曲将人物分为忠和奸、真善美和假恶丑,会对观众的道德观念产生直接影响。然而,也有部分戏曲在演绎故事情节上更加注重引经据典,这样可以弘扬和普及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知识,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提升大众的道德水平。
动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同样具有显著的娱乐化特性。通常都是以辩证的角度来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的发展,而非以过多的说教来进行表现,那样会让观众感到枯燥、乏味。动画创作也要坚持大众化,以贴近人们生活的素材来演绎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动画创作通过设计可爱的卡通形象向人们传输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地引导大众。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戏曲还是动画,都属于表演艺术。故事情节取材于现实生活,表演艺术均具有虚拟的特征,通过提炼和创造现实生活素材,来进行人物和剧情的模拟。通过舞台的艺术形象处理,使得剧中的人物变得鲜活起来。而戏曲则是通过设计演员的服装、道具以及面部表情、动作等让观众对人物形象形成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并为大众所喜爱和接受。[1]
戏曲和动画都属于高度综合的艺术,并在多种艺术门类上具有诸多共性,如戏曲和动画在剧情推进上都会以音乐为背景,起到烘托、渲染剧情的作用。由此可见,将传统的湖湘戏曲元素应用到现代动画创作中,符合其气氛烘托、生动形象和设置悬念等创作要求。
2 湖湘戏曲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具体运用
2.1皮影戏在动画中的应用
湖湘戏曲元素丰富,其中包括常德汉剧、花鼓戏、湘剧、苗剧、花灯戏、皮影戏等。在20世纪60年代,湖南的皮影戏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将皮影戏作为创作元素应用到动画片制作中深受观众的喜爱。湖湘的皮影戏广泛分布在湘中、湘北、湘南等地,具有突出刻画性格、造型简洁、充满活力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皮影戏文化。例如,由湖南本土艺人创作的皮影戏《龟与鹤》中,白鹤姿态优美、脖子柔软,又透露几分傲慢,在灯光的照射下,诙谐有趣,独具舞台艺术特色,能让观众很快进入具体动画的形象和个性中。
动画制作的重要环节就是对湖湘戏曲元素的充分挖掘。充分利用传统的戏曲文化资源,从而创造更高质量的动画产品。由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作的《人狼共舞》就是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非常经典的作品。这部作品与其他作品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讲述故事不是采用说教的方式,重点突出了人与动物心灵的原始美。整部影片紧紧围绕“母爱”这一主题,真情流露,获得了国际金奖。将皮影戏与动画片《人狼共舞》有机结合获得重大成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动画创作中应用了皮影戏这项传统文化资源,强化了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理;二是该动画片强调人与动物之间最本真的东西,真情流露人狼的本性,并非虚构。[2]
该影片将多媒体技术融入现代艺术中,最大限度地强化了皮影戏转化为动画剧的艺术效果。
湖湘戏曲中的皮影使用的多为单纯的颜色,诸如青、黑、赤、白、黄等,纯粹的色彩与色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利用Photoshop现代电脑设计软件,制作人物场景,利用Flash软件进行人物或者动物具体动作的制作,然后再添加声音,就可以制造出一部完整的动画片。在具体的动画片制作过程中,可以加入现代数字技术,从传统戏曲中挖掘更多的艺术元素。[3]
2.2传统戏曲元素在动画中的应用
湖南著名花鼓戏《刘海砍樵》是民间戏曲的代表作,该片是由常德创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制作而成,自开播后反响强烈,推动了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该片取材于湖南本土的文化戏曲元素,讲述了人与妖的爱情故事,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完整的刘海形象,全方位、全角度地刻画了湖湘人勇敢坚毅的性格。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是爱情故事,但在具体的动画片中,运用技术对人物形象进行处理,使得男主人公刘海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加具有现代文化意义。在动画片《刘海砍樵》中,运用戏曲造型因素来塑造刘海的人物形象,没有刻意改变人物形象,而是对戏曲中的古装成分有所保留。故事人物对话采用的是湖南本土方言,更多地保留了湖湘本土文化。动画片《刘海砍樵》的具体情节在结合自身创作的基础上,裁剪了部分内容,减少了古典戏曲中的神话因素,把刻画的重点放在了刘海的积极向上、乐观、坚毅的性格上面。而在故事情节的配景上面,展现了湖南本土的独具特色的景色,更好地尊重了湖南本土文化。[4]
取自湖南本土现代花鼓戏动画片《补锅》,讲述了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在具体动画的制作过程中,使用湖南长沙本地方言,真实感和亲切感极强,将唱的表演形式运用到动画制作过程中,诙谐有趣、亲切自然,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创造力。
2.3其他戏曲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积极应用随着网络传媒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逐渐增强了对于现代数码艺术的依赖感和认同度。尤其是随着手机上网模式的深入推进,大众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连接网络,观看电视节目。但是当前我国动画的收视率与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中国本土动画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5]因此,我们要将动画与当代数码艺术二者有机结合,运用本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现本民族的独特文化品质,创作出更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作品。
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传统文化戏曲的动画化。同时,还提高了对湖湘戏曲文化的关注度,并广泛将湖湘戏曲元素具体应用到动画创作中,这推动了我国动画片的持续发展。[6]
3 湖湘戏曲动画的发展现状以及动画创作对戏曲元素的深层次挖掘
戏曲动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戏曲动画针对的对象与内容具有较大的冲突性,创作的作品具有低龄化的特点,但是动画内容晦涩难懂,造成理解与认知的矛盾。[7]其次,国内动画制作粗糙,动画制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戏曲艺术,对戏曲元素的设计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充分挖掘深层次的内涵。在创作戏曲的过程中没有做到适度融入现代元素,存在创新过度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戏曲动画的发展。
要想让湖湘戏曲元素在动画创作中得到更好的具体运用,就要深入挖掘戏曲文化,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戏曲元素。湖湘戏曲具有非常明显的宗教特征,古代民众普遍信仰鬼神,然而这在现代的湖南本土动画产业中没有体现出来。湖湘大地有悠久的地域文明和历史文化,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古代文化的内涵,从而加深对湖湘大地的文化认知。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挖掘地域性戏曲文化。当前,应用在动画中的本土戏曲元素最常见的是近现代戏曲,如《打铜锣》《补锅》等,而对于《拜月记》这种涵盖丰富传统文化的戏曲元素的挖掘不足。因此,要善于吸收和借鉴传统视听戏曲元素,积极运用原有的戏曲元素,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动画作品。[8]
4 结语
在创新原创动画的过程中,要善于深入挖掘湖南本土地域文化资源,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动画产品。当前,国产原创动画产业存在诸多问题,如在素材上具有趋同化现象,没有充分融入戏曲元素等,这不利于我国动画制作的创新。本文主要从皮影戏在动画中的应用,传统戏曲元素在动画中的应用以及其他戏曲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积极应用三个方面具体探讨了湖湘戏曲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具体运用。作为动漫产业大省,湖南要充分挖掘湖湘本土地域性传统戏曲,从而助推湖湘动漫产业的发展,展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贺珂.湖南戏曲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沈巧娜.湖南民俗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包装,2016,31(4):76-77.
[3]黄玉杰.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结合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4]郭爱红.豫北地方戏曲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初探[J].大众文艺,2015(8):42+36.
[5]汤晓妹.戏曲元素与动画创作[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3):181-183.
[6]申宁宁,熊俊敏.戏曲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汤显祖戏剧动画为例[J].山海经(故事),2016(8):64-65.
[7]张博.戏曲元素在动画动作设计中的创作应用研究[J].大观,2016(2):101.
[8]孙红娟.二维动画短片创作对中原戏曲元素的借鉴——以原创动画《猛鬼画皮》为例[J].电影评介,2016(14):89-91.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省级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湖湘传统文化的动画创作题材研究”,编号:16C0318
作者简介:刘一颖(1982—),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软件工程硕士,讲师,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网页动画设计、民间美术动漫造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