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代戏曲人来说,现代戏的创作绝对是个重大课题,因为在表现现代生活上无疑它是最直接的。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戏就是我们政府相当重视的一件事,也是戏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其实用戏曲来表现现代生活又是具有相当难度的,毕竟戏曲的表现形式与当代生活存在着距离,所以,要想把现代戏排成符合戏曲化原则的精品,需要对程式“化用”,需要舞台样式既符合现代审美还符合戏曲精神,需要在题材选择上契合当下人心灵,同时又能体现出时代的精神,而张曼君就是这样一位现代戏的践履者。 由盛和煜编剧,张曼君导演的湘剧《月亮粑粑》作为“湘戏晋京”的剧目之一,再次印证了张曼君对现代戏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笔者认识张曼君却是从16年前她的一部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开始的。当朱买臣和崔氏的悲剧挪移到了小剧场,物理距离缩短导致的化学反应让他们俩的前尘往事竟然与我们当代人的心灵靠近了,这是非常奇妙的。在该剧的导演阐述中,她曾经说道:“对艺术传统的尊重不是抱残守缺,食古不化,而是实践我们潜心研究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文化环境中人的生存状貌,同时也为张扬京剧(戏曲)的独有表现形式给现代观众腾出一块欣赏、认识的空间。”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作为当代人的张曼君对于现代戏曲创作的观念,即对戏曲传统尊重而又不拘泥,对人的重新思索和对现代观众的观照。而且,看来无论是小剧场还是大剧场作品,无论是现代题材还是古代题材,这样的导演观念均一以贯之地主导着她的创作思维。
现代湘剧《月亮粑粑》讲的是年轻女孩秦雅云继承亡父遗志,为了孩子们投身到山村小学之中,默默坚守与奉献,扎根30年甘当一名代课老师的事。这样一个有真实人物原型,而且感动人心,紧扣时代脉搏的故事,艺术创作者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现实的平凡琐碎最大化地与艺术性对接。编剧盛和煜釆用的是散文诗“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方式,而导演张曼君则以她对戏曲本质的坚守和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借蜜“拿来”,探索着舞台上散文诗的呈现可能。
首先,就是大量非戏曲化歌舞表演的运用。众所周知,戏曲的特点为“以歌舞演故事”,但是戏曲化的歌舞更多是戏曲程式之下的身段、唱腔、表情、技艺等,也就是说戏曲的歌舞从来都是与叙事性、戏剧性、人物情绪相关联的,而出现在张曼君作品中的歌舞表演,准确地说常常是非戏曲化,非程式化的。在她的《月亮粑粑》中有群舞场面,有山歌、有童谣、有民乐元素的运用,演员的歌舞表演运用了民族舞的肢体动作,同时搭配着非戏曲化的音乐和演唱,只是不但不觉得别扭,反而会觉得耳目一新。比如第一幕第二场,学生们在“上课了,风停了,雪住了”的歌声旋律中登场,一段流畅的歌舞完成了乡村孩子们上学路上、升国旗、秦老师到、开始上课几个动作,既交代了情节,也将孩子们上课前欢喜雀跃的状态表现了出来。它绝非单纯的歌舞,而是将鲜明的节奏感与戏曲的叙事性、抒情性、虚拟性结合,同时与自由的戏曲舞台时空观毫不冲突。值得一提的是,这段颇为欢快的音乐又是吸收了湖南民谣以及湘剧帮腔特点的,不仅应用地非常贴切,而且也很有创造性。诸如此类的歌舞段落在一定程度上参予了叙事,同时又在抒情表现中推进了情节发展,极富审美享受。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张曼君导演的歌舞段落不仅没有被诟病,反而成为她导演风格一部分的原因。
其次,音乐的运用也同样不拘一格。在该剧中“月亮粑粑跟我走,我跟月亮提笆斗……”这首湖南童谣几乎贯穿全剧。一部湘剧作品却启用童谣备为最主要的音乐形象无疑是大胆的,也再次看出导演张曼君开放的创作心态。作为一部现代戏,同时又是一个有着极强地域特色的地方剧种,究竟怎么样破除现代戏常常出现的“话剧加唱”的魔咒,笔者以为除了歌舞化之外,有这样一个极具感染力的音乐形象种子无疑是有匠心的。编剧盛和煜将“月亮粑粑”的湖南童谣提炼出来,张曼君则将它形象化,将它升华为二度呈现的戏眼。我们看到这首具有浓郁湖湘色彩的歌曲时而介入到了剧情之中,时而也作为抒情点的主题曲音乐回响在我们耳边。如秦老师的第一堂课上,这首歌成为她走近孩子们精神世界的一个媒介;如小秦老师被从废墟中挖出时,孩子们又用这首歌给她鼓劲。月亮作为一个意象,支撑着全剧散文诗的意境,而每当“月亮粑粑” 的音乐响起,静静的圆月穿梭在那棵始终伫立的大槐树之间时,观众分明感受到了秦雅云的无私奉献在时间面前的伟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张曼君的作品中有大量非戏曲化元素的运用,但她并没有抛弃戏曲本体。在涉及到人物内心揭示时的重头戏依旧通过戏曲唱段展示,并且发挥剧种的特色。比如第二幕,秦雅云的转正报告没有获批后,她有一大段内心戏。空舞台上,演员以一把椅子为支点,徒歌清唱,以梆子助节,而且滚唱自由,秦雅云通过对自己过往的回忆,将她对去与留问题的犹豫、焦灼、欣慰、满足感逐层表现了出来。正是这段非常重要的心理呈现,决定了她之后的选择,而完全高腔的处理方式恰到好处地将人的情感倾泻而出。
张曼君导演能够将戏曲化和非戏曲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其实她的秘密武器就是无限自由的戏曲时空观。也就是说,无论是怎样的非戏曲段落都有一个关键点支撑,就是灵动洒脱的时空处理。所以,我们看到了舞台上不断变换的虚拟场景下, 既有快速流畅的节奏,也有给足时间舒展情感的抒情唱段,将戏曲的特性发挥得极为充分。
戏曲总是要给现代观众看的,“给现代观众腾出一个欣赏、认识戏曲的空间”,需要我们戏曲创作者来努力创造。这既需要创作者研究如何在戏曲作品中表现人的生存状态,也需要在戏曲样式上注入新鲜感,毕竟戏曲是一门很讲究形式的艺 术。张曼君导演就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