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骄子谭嗣同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悲怆的一生,更是光辉的一生。由湖南省湘剧院创作的湘剧高腔《谭嗣同》,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充分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类文化遗产——湘剧高腔迷人的舞台艺术魅力。
谭嗣同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的典范式人物,湘剧艺术独有的沉郁感和苍凉感,最能反映谭嗣同的精神内涵。用湘剧艺术的舞台形式去演绎他的伟大事迹,可谓天作之合。该剧讴歌了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一代志士仁人的革命风范, 弘扬了 “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文 精神风貌。在当下各类综艺、娱乐、选秀节目以及韩剧、美剧充斥荧屏的时代,湘剧《谭嗣同》完全有理由成为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之作!
该剧由上海戏剧学院青年教师钱珏博士根据国家一级编剧盛和煜的历史小说《崩霆琴》改编而成。1881年盛夏,谭家宅院两棵高约六丈的梧桐树被雷霆劈倒了其中的一棵。1890年,谭嗣同用梧桐残干制成了古琴,命名为“崩霆”。该剧记录了谭嗣同参与变法维新的那段历史,演绎了谭嗣同英勇就义前的生活片段,重点表现了谭嗣同希望通过变法维新拯救民族苍生的赤子情怀。剧中谭嗣同以他的满腔豪情和热血,再现了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感人肺腑,震撼心灵。该剧曾在第四届湖南艺术节上获得田汉大奖, 在第十四届“文华奖”评选中,摘得 “文华优秀剧目奖”。
湖南浏阳人谭嗣同,生活在中国历史的变革时期,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已经逐步走向没落。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昏庸的清政府的不堪一击,再加上其委曲求全的心态,使很多仁人志士力图变法,进行革新。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讲述——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维新,以顺应世界潮流,挽救垂死的清王朝。谭嗣同告别妻子李闰,奉诏进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一场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残酷决战之中。变法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强烈不满,垂帘听政的她,以斗蝴蝴为由,将光绪帝软禁于瀛台,将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康党抓捕归案。他大义凛然、横刀大笑着走向死亡。虽然戊戌变法只经历了短短103天便以失败告终,但是谭嗣同这个响亮的名字,却宛如一颗璀璨的星斗,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空。整场戏情节跌宕,构思巧妙,成功地刻画了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留取肝胆两昆仑”的悲壮人生。在《谭嗣同》一剧中,“琴”贯始终。大幕开启,即雷霆万钧,梧桐枝被劈断。寓意一场惊天动地的改革即将来临。崩霆琴,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制作而成的,可谓别有新意。从夫妻别离,细诉衷情,从国难当头,以琴抒怀,到改革失败,崩霆弦断。无不以“琴”为线,若有若无,似断还连,牵引着整个剧情向前发展。谭嗣同慷慨就义后,崩霆琴得以回归故里。 壮士魂归故里,而心,却是始终维系着改革维新,也始终惦念着挚爱的故乡。剧作家找准历史的切入口,不求风云突变,不求出奇制胜,而着力于内在的节奏和精心的叙事上,起承转合,张弛有致,纵横自如,在英雄人物精神理想的开 掘上,铺设了由外向里、进出自如的叙事结构,将个体语境、世态环境、历史背景勾连成了一种多层语境。这种语境,既是心理的,又是人性的。
该剧由已故国家一级导演谢平安执导,在导演专法上大胆创新,而且做到万变不离其宗,移步而不换形,对戏剧时空的把握很具功力。他从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出发,同时也是对英雄人物的感受出发,把全剧的悲剧意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巧妙完成了对历史题材的解构与结构、对湘剧样式和审美旨趣的探索实践,实现了人物命运与人间悲喜的宏伟表达。该剧演员阵容强大,有上百位演员参与演出,均有精彩的表现。优秀青年演员邵展凡饰演谭嗣同,他浓墨重彩地刻画出了谭嗣同身上湖南人固有的“倔”与“礬',当然,也有其个性中的柔情。在第九场,谭嗣同有一个长达70多句的大型唱段,采用了多种板式,运用了不少花腔,给演唱增加了不少难度。邵展凡唱得珠圆玉润,字字铿锵,声情并茂,获得了满堂喝彩。慈禧太后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王阳娟饰演,这位曾由汉剧改演湘剧的“梅花奖”演员,出身梨园世家,家学丰厚,博釆众长,戏路宽广,把慈禧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谭嗣 同的夫人李闰由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庞焕励饰演,她是湘剧大师彭俐侬的亲传弟子和得意门生,扮相秀美,尤以唱腔著称,声音温润如糯,气息吞吐自如,情真意切,与剧中人物性格十分贴切。刚毅的饰演者由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唐伯华饰演,他功底深厚、表演精到,拿捏到位。此外,由郑声宏饰演的光绪,罗泳洪饰演的袁世凯,冯伏强饰演的康有为,李希恩饰演的梁启超,周芸云饰演的徐桐,吴敏饰演的李莲英,丰锦饰演的谭老庚等,个个都有不俗表现,入情入戏,唱念俱佳。
湘剧已有六百年的历史,源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一个剧目,用多种声腔演唱,这在其它剧种的剧目中亦不多见。湘剧高腔《谭嗣同》的音乐设计由国家一级演奏员陈明、国家一级作曲陈飞虹、优秀青年指挥柳俊联袂创作,风格独具,特色鲜明。湖南艺术研究所音乐专家戴舞云认为,《谭嗣同》剧的音乐为揭示“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与谭嗣同、康有为等变法维新的改革派之间的斗争”,在音乐上大胆使用了许多变化音,在节奏上使用了三连音、切分音等等,使音乐语言更具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在序幕音乐、间奏音乐上用了大量的变化音,使音乐的明与暗的对比更鲜明,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丰富。同时,加强了调式的表现能力,增 添了调式新的色彩,使该剧的音乐更具时代感。
该剧的舞美设计由中央戏剧学院修岩教授和湖南省湘剧院舞美设计师虢晒砖担任,层次转换合理,视觉语言丰富、美学定位准确。如舞台上6扇宫廷大门, 层层紧闭,象征着封建势力的重重关卡和保守派的重重阻力,在不同时期,大门的开合,寓意维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暗流涌动,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变换,既符合现实生活但又简约唯美的舞台形式,为剧情的展示提供了更好的表现力,也为演员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表演空间。 此外,该剧的服装、灯光、化妆设计都紧密服务于剧情和人物,达到了较好的审美效果。
该剧自2011年上演以来,已在省内外演出100多场,既得到领导、专家的认可,也受到观众的好评。中国剧协副主席季国平看过该剧后表示:“这是一出艺术品位与思想格调都很高的戏,谭嗣同表现出的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在当今极具现实意义,不仅让人了解了维新 变法那段历史,更让人为谭嗣同的铮铮铁骨所折服。”评论家江正楚认为:“该剧的戏剧冲突,算得上大手笔的挥洒,很有章法。”剧作家贺文键在《湖南的英雄史剧现象》一文中写道:“这个戏的整体效果相当突出,舞台形式简洁凝重,十分新颖。”不少专家认为,这出戏对湖湘文化的传播意义重大。该剧还专程到谭嗣同的家乡浏阳演出,受到极大欢迎。浏阳市专门召开了研讨会,组织评论家、作家、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普通观众座谈研讨,大家纷纷称赞《谭嗣同》一戏编剧另辟蹊径、导演手法虚实相间、舞美置景新颖独特,展示了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浏阳人乃至湖南人的形象。日前,湖南省文联主席、一级作家谭仲池先生赋诗一 首,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的革命的先行者的缅怀和崇敬之心:
九曲浏河向西流,唤我男儿为国酬。
崩雷摧树闻天怨,蕉雨滴弦诉民愁。
书剑载道闯大漠,肝胆怀仁写春秋。
而今共筑复兴梦,浩气依然动神州
湘剧《谭嗣同》承载着弘扬历史的社会功能,将敢为人先的谭嗣同这个历史人物的正义的力量,进行了社会层面的再教育和再传播。湘剧《谭嗣同》的创作群体,摆脱浅近的功利目的,大力挖掘丰富的历史内涵,塑造出了令人崇敬的人物形象,它求真,向善,唤醒我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意识,同时,站在更高的层面,为了明天、立足今夭、表现昨天,注入了深厚的哲学理念。这出戏的成功推出,再次证明了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坚持中国精神的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才能打造真正的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 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是每一位戏曲工作者中心任务,我们 只有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才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 奉献给广大人民。高昂的旋律萦绕在心,精彩的演绎历历在目。可以说,湘剧《谭嗣同》,为保护国家级非物质类 文化遗产、推动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